小村庄藏大智慧!桐乡数智赋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

发布时间:2025-09-01 04:17

农村环保:参与垃圾分类,保护生态环境 #生活乐趣# #生活# #农村生活#

9月25日,互联网之光博览会盛大启幕。会场外,桐乡市屠甸镇海星村党总支书记王建锋迫不及待前去体验,他多了一份期待,希望能找到一些贴合数字乡村的科技产品和应用,应用到村庄建设和管理上,让村庄变得更聪明。

“之所以期待满怀,是因为我们感受到了数字给生活带来的切实变化。”王建锋说,他最满意的就是得益于数字化的赋能,村庄环境面貌发生了大变样。

这变化从一只小小的垃圾桶开始。走进海星村新村点秀园小区,家家户户门口放置了两只垃圾桶,用于投放生活垃圾和易腐垃圾,桶身都张贴有身份识别芯片。

“垃圾投得准不准,逃不过火眼金睛。”村民叶杏仙说,村里每天有专门的收运车上门收集垃圾,这辆车很聪明,能够实时定位、称重,还会自动拍照、打分等,一旦多次投放错误,就有人上门讲解垃圾分类知识,久而久之,垃圾分类的好习惯逐渐就养成了。

小芯片起到大作用。通过数字建档和智慧收运,海星村为每家每户建立了一份专属的“垃圾分类数字档案”,居民户的每次投放都被实时记录到“智能芯片”上,根据程序设置为投放赋分,最终作用到“积分账户”显示积分新增,真正做到“一户一档案,一投一积分”。海星村还打造了生活垃圾分类的互动体验和积分兑换基地,启用两年来,已开展各类活动60余次,兑换物品价值10余万元。

既要数字化还需智管。海星村共有858户居民,由于紧挨海宁经济开发区,受产业带动,这里出现了大量的皮件加工厂,出租房屋的比例也很高,垃圾种类多、日产量大、分类难度大,这不仅影响着村庄环境面貌改善,也制约了村庄的发展。“我们在垃圾处理上的投入力度一直都不小,但由于对收运过程和效率监管不够,成效不是很明显。”海星村一位村干部感受深刻。

为提高收运员工作效率,扭转村庄环境脏乱差的的局面,海星村创新绩效考核制度,让每个收运员的月工资与收运量直接挂钩,以收运距离、每户居住人数、产生的垃圾量作为依据,每户每天定价0.8-1.2元。此外,农户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分类投放的准确率和收运员对垃圾的收运率,作为收运员星级评定指标,每月通过智慧管理平台和现场抽查对收运员进行星级评定发放奖励。 

做好生活垃圾分类是创建无废乡村最关键的一环,与每个村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多方努力、长期运维下,海星村生活垃圾分类三率均已达90%以上,根据智慧化数据平台显示,全村易腐垃圾日收集量达2吨左右,仅易腐垃圾的减量率就在15%左右,另外通过其他垃圾的二次分拣,及有害垃圾、可回收物的有效分类,总的生活垃圾源头减量率达25%以上。“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从几十万跃升到近300万元,但垃圾清运的投入却没有增长,这都是数字化带来的效果。”王建锋说,环境变美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也更高了,为此,村里把资金投向民生实事项目,目前在实施的投资规模在100万元以上的工程就有10个。

数智赋能乡村美。世界互联网大会落户以来,互联网这双无形之手,悄然间重塑桐乡乡村的模样,海星村生活垃圾分类从“自治”到“智治”,让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迈入智能化时代,最终助推村庄奔向绿富美,这便是最好的注解。又到一年乌镇时间,我们期待,更多的数字红利与农业农村农民结合起来,在桐乡看见未来乡村的美好。

网址:小村庄藏大智慧!桐乡数智赋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64791

相关内容

紫石社区:数字赋能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智能化
“零废生活”应用场景进乡村,数字化赋能助力农村垃圾分类
我的数字生活丨数字乡村开启桐山村的智慧十二时辰
浙江宁海农村垃圾分类开启“智”时代 45个省级试点村用上智能垃圾桶
开发区(高桥街道)率先在全市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智慧收运全覆盖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指南
奏响青山绿水间的生态协奏曲——重庆垃圾分类入人心 农村环卫展新貌
乡村生活更智能了
振兴乡村,如何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
海宁长安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互联网+”智慧收运工作——浙江在线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