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超市成“网红宝藏小店”
城市书店寻宝:探索那些独立书店,可能藏着你未曾读过的宝藏书籍。 #生活乐趣# #生活体验# #城市生活新鲜事# #城市探索发现#
外滩慈善超市内的展示墙。 王海燕 摄
一位奶奶捐出家中积攒的彩色毛线,社区里的巧手阿姨自发织成一个个精美靠垫,这款靠垫成了店里的爆款。义卖所得最终流向大山里的孩子。一位姑娘捐出一把古旧的大提琴,虽断了一根弦,却被精通乐器的志愿者修复。没过多久,这把琴就被一位懂行的音乐爱好者买走。收入悄然转变为帮助困境儿童的基金。这样的故事分别发生在叫作“善淘”的江宁路街道慈善超市和外滩街道慈善超市。
在小红书上,它们被称为“不可错过的网红宝藏小店”,扎根社区,不仅有效激活闲置资源,更持续滋养着社区的公益土壤,让善意成为一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而“网红宝藏小店”也在悄然改变人们对慈善超市的固有认知,它们不再是沉闷严肃的物资中转站,而是有趣、有温度、有故事的公益空间。越来越多年轻人推开这扇门,走进来探店、捐赠、做志愿者,他们发现,做好事也可以很“潮”。
“错袜”为何卖得好
善淘在上海经营着13家慈善超市,外滩店是其中一家。不大的空间被划分出服饰、日常用品、图书等多个区域,琳琅满目的商品不下几千种。店里货物来自企业及个人的无偿捐赠,以市场价的三至七折等出售,义卖所得用于助农、助残、助学公益慈善项目。
让人眼前一亮的商品有“错袜”——心智障碍者有时会穿两只不一样的袜子出门,总被人嘲笑。“这不是错,而是一种时尚。”许店长说,“我国心智障碍群体已超过1200万人,大多具有沟通障碍和社会互动障碍,我们鼓励大家通过‘穿错袜子’这样的行为,来表达对心智障碍群体的关注。错袜5元一双,卖得很好。”
家住杨浦的吴大叔是外滩店的常客,“路过这里,我都要进店淘一淘,总能淘到一两样喜欢的东西”。他指着自己头上嘻哈风格的帽子说:“这顶帽子我很喜欢,别的店买不到,19元拿下。”
在石门二路街道慈善超市,一位大妈提着包走进来,熟络地和店长打招呼。“我每天都来这儿唠唠嗑,这里的每一任店长我都认识。”她笑着说。店员告诉记者,附近阿姨爷叔不仅常来店里捐赠,还会特意过来坐坐。“他们很热心,会主动向新顾客介绍商品,就像是店里的‘编外义工’。”
“看中的东西不要犹豫,可能一转身就没了。”家住普陀区的刘阿姨笑着说,她是慈善超市的常客,喜欢来的理由不单单是因为能淘到物美价廉的小物件,还能“输出”一份爱心。“闲置物品可以流转起来,给到有需要的人,资金又可以帮助别人,善淘还会把善款和捐赠物资的去向告诉捐赠人。”
店员一半是残障人士
“我在小红书刷到江宁路街道慈善超市,一下子就被吸引了。”“00后”小彭在江宁店淘货,“有很多稀奇古怪的小玩意,上次我就淘到一件衣服和一顶帽子,很喜欢”。逛了一会,小彭想找洗手间,就去问店长“猩猩”。“他显得有些慌乱,很快拿出手机打字给我指路——那一刻我才意识到他是听障人士,听不到。”小彭坦言,知道真相的瞬间,心里有点触动。“这样的场所,实实在在为特殊人群提供了就业机会,很有意义。”
“猩猩”已经在江宁店工作了8年,附近居民都很喜欢他。“猩猩”是慈善超市和社区的连接点,居民都爱到慈善超市找他“聊天”,碰到他忙时,帮他做沟通解释,和他一起整理物品。
“善淘奉行‘残健融合’,店员一半都是有智力或身体残疾的年轻人。”善淘慈善超市运营部负责人许玮说,他自己因身患强直性脊柱炎,无法长时间正常工作,机缘巧合下,到善淘慈善超市做了兼职店员,之后升职至运营管理岗位,至今已有6年多。“他们有点特殊,不过也不特殊,和许多年轻人一样,朝气阳光,向上努力。”
莉莉是外滩店的店员。快满21岁的她有一定的心智障碍,在黄浦区特殊学校就读时,她被就近分配到外滩店实习,之后顺利留用,成为一名兼职店员。这份一周5天、一天5个小时的工作,也缓解了家里的经济压力。全职照顾莉莉的妈妈原本是无业状态,在陪伴莉莉的过程中,慢慢学会了如何陈列商品、招待顾客,如今,她同样被招入这家慈善超市,和女儿成了工作搭子。
利己利他双重价值
在外滩店,几名年轻人正拎着纸袋、环保袋前来换购图书。在这里,整理物品用的是帆布包、纸袋或可循环利用的环保袋,消费者也被鼓励自备袋子。这是善淘日常运营中最基本的环保坚持。
店里陈列着不少精致的香烛,均来自一位企业家的持续捐赠。许玮告诉记者,这家企业的老板大学读书时曾受资助,“自己撑过伞,也想为别人遮雨”,他连续多年将公司产品无偿捐给善淘。
在全世界发展历史已有上百年的慈善商店,是一种很有生命力的公益模式,“但善淘没有照搬欧美国家的成功经验,而是基于我国国情,尤其是城市生活实际,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善淘主理人蒋抒洁说。自2017年6月善淘开出第一家线下门店,如今已在上海、成都、深圳、杭州、北京、重庆六大城市深耕着22家深入社区的慈善超市。
不同于一般超市,慈善超市“有什么卖什么”,有时也会遭遇卖不出的尴尬。例如江宁店曾收到9000多个鼠标垫,很难卖出去,于是,善淘发动孩子进行艺术创作,将其改造成杯垫或画作,反而成了热销品。
“‘善淘Buy42’这个名字蕴含着深刻寓意。”蒋抒洁说,“Buy for Two”,象征着每一次消费既满足自身需求,又助力残障群体就业与公益事业,实现“利己”与“利他”双重价值。这或许就是它能成为网红店的秘诀。(记者 王海燕 周昱帆)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网址:慈善超市成“网红宝藏小店”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77033
相关内容
美剧同款慈善二手宝藏地 —— 众爱慈善社区慈善蕴藏公益大能量
市慈善总会:家有闲置物品不妨捐到慈善超市
在慈善超市当一日店长是种什么体验?比想象中更“治愈”
“益+小站”慈善商店
旧衣换新衣!时尚网红开慈善快闪店
流转善意的“可持续社区慈善商店”——善淘慈善商店落地重庆九龙街道
成都金牛区茶店社区苗圃碳回收慈善市集开市啦
陕西省慈善协会官方网站
慈善超市温暖困难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