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案例 | 跨越心理困境,点燃希望之光——多维困境下的心理危机干预
乐观看待生活困境:困境中寻找希望的光芒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生活哲学感悟# #乐观心态传递#
小志是一名专升本学生,成长于重组家庭,家庭经济条件微薄,且自幼患有特殊疾病,日常需服药治疗。尽管他希望通过学习改变命运,但学业压力和病情的反复使他逐渐陷入焦虑和迷茫,最终情绪崩溃,甚至产生轻生念头。辅导员接到家长电话后,迅速介入,通过干预帮助小志渡过难关。
一、抽丝剥茧,探寻根源
此案例是典型的由学业压力、家庭经济困境和身体疾病多因素叠加引发的心理危机,其根源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家庭经济压力
重组家庭背景与经济拮据,使小志长期承受自卑与无助感,削弱了学习动力与社交意愿,加剧了对未来的迷茫。
(二)慢性疾病困扰
自幼罹患癫痫,需长期服药,病情反复不仅影响身体健康,更带来巨大心理压力。学业紧张时,病情的不确定性成为焦虑的催化剂,阻碍正常人际交往与学习生活。学业压力过大时导致情绪崩溃。
(三)学业适应挑战
专升本后跨专业学习的压力超出小志的心理预期,面对繁重课业与病情波动的双重夹击,他逐渐陷入自我否定与无力感,最终情绪崩溃。
二、分层递进,精准施策
了解到小志的情况后,我第一时间赶往现场,从危机响应-认知重构-寻求系统支持三个方面进行干预,确保学生生命安全。
(一)危机响应:建立安全屏障
第一,即时风险评估。第一时间确认小志是否存在自伤等行为,确认安全后,将学生转移至相对较为安全且氛围较为轻松的地方与小志进行深入的谈心谈话,给小志建立物理与心理的双重安全空间。
第二,进行情绪疏导。通过深入的谈心谈话,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情绪容器,释放和表达心理的压力,给予学生关怀与安慰。同时,避免提及家庭等可能会对小志产生不良刺激的因素(避免刺激源),防止二次伤害。
(二)认知重构:打破消极循环
在小志的内心深处,他把自己当作一个例外,抱怨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针对这种情况,我尝试运用了“叙事疗法”对小志进行辅导,通过分享洽谈同学的相似经历,帮助小志摆脱“例外情结”的认知。同时帮助小志在倾听他人的故事中产生共鸣,从而唤醒学生发生改变的内在积极力量和信心,打破消极思维循环。同时,结合开放式提问和倾听的方式,如当学生多次提到一些“我做不到”“我不够优秀”等否定自己的话语时候,会提问“这是你自己的想法还是他人的评价?”,引导学生审视自我认知偏差,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从而走出自己的负面情绪内耗。
(三)系统支持:构建多维帮扶网络
大学生心理健康培育是一个需要多主体参与、多环节支持、多方面发力的持续性的培育过程。因此,我积极寻求多方力量,通过构建“心理辅导-朋辈互助-经济帮扶”三维支持系统,协同促进小志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第一,加强对小志的心理辅导和心理支持。从对小志的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他的诸多行为和思想问题,实质上都可以归结于心理问题和情绪问题。因此,我通过使用“压力温度计”工具,让小志对自己的情绪状态进行打分,通过0-10分评分来量化心理状况。并通过制定“行动清单”(如每天完成30个单词背诵),帮助小志重构自我效能感,激发自我改变的动力,并逐步塑造积极健康的阳光心态。同时,注重发挥药物治疗与专业辅导相结合的作用,联动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的专业心理老师定期为其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评估。
第二,积极发挥朋辈帮扶的力量。定期安排同学定期轮流陪同小志就餐、就医、锻炼等,帮助小志建立社会支持网络,让小志感受到温暖和陪伴,增强小志的校园归属感。
第三,针对小志的学业压力,通过成立学习小组,让班上成绩较好的班委或者学长学姐积极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分享学习方法和技巧,帮助小智逐步适应课程学习,激发其学习动机,制定学习规划。
第四,联动学校各部门形成经济帮扶合力,阻断“经济压力-心理问题”恶性循环。如帮助他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和国家助学金。同时,为他介绍了勤工俭学岗位,帮助他在学习之余增加经济收入,以减轻他的心理负担。在多方力量的帮扶下,小志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学习信心,并逐渐建立起对生活的勇气和期待。
三、举一反三,启迪未来
(二)创新心理辅导方式,激发学生内在潜能
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肩负着引导学生思想、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职责。
辅导员需要了解每位学生的特点,遵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注重个性化的辅导和支持。如可以根据学生专业学习特点、未来发展规划、兴趣特长等,制定由“专业老师-辅导员-朋辈导师”共同组成的三位一体辅导体系。导师组可以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提供多方面、个性化的发展支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挖掘和培养学生优势,挖掘内在潜能,帮助学生增强自信。
同时,辅导员在日常思政工作中,要注重创新运用信息技术赋能教育创新。例如,联动教学处、图书馆等部门,利用AI软件等技术共同搭建“心理数据画像”平台。结合学生的学业成绩、图书馆借阅情况、食堂消费记录等,进行数据分析,并设置“日常关注”“重点关注”“危机关注”三级预警指标。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分层加以帮扶和支持,实现精准帮扶和干预。
(三)构建科学预防体系,筑牢心理健康防线
真正的关怀不应止于危机爆发后的补救,而要在风暴来临前筑牢堤坝。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复杂多变,只有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全周期预防体系,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加全面、专业地帮助。
第一,开展心理普测,建立动态心理档案。借助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展的学期心理普测做好学生的心理档案,并结合学生档案查阅、一生一策、家校联系等方式,全面分析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为学生建立动态的心理档案,并分类分级进行关注和教育引导。
第二,开展个性化辅导活动。辅导员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心理剧表演”“主题音乐跑”等集体活动,帮助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营造良好的氛围。对于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的学生,可以借助“一站式”学生社区平台,实施一生一策,建立朋辈帮扶小组。通过邀请一些具有心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专业背景的同学,开展“主题绘画”“音乐欣赏”等活动项目,帮助学生促进情感调节,释放压力,达到“以美润心”的效果。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要重视发挥“主阵地”和“主渠道”的协同育人作用,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特点,与专业课老师共同探索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方案,促进“心育”与“德育”“智育”等同向同行,从而促进学生的五育并举。
网址:工作案例 | 跨越心理困境,点燃希望之光——多维困境下的心理危机干预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78975
相关内容
用爱之光驱散阴霾——校园心理危机干预案例爱与希望的重生!助力困境家庭重燃生活之光 | 社工案例计划
“驱散阴霾,重燃希望”危机介入模式下的自杀干预 | 社工案例计划
荡涤心灵阴霾 迸发生命光彩——家庭变故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案例
【心理健康】认识心理危机:心理危机的干预与预防
心理危机干预
安居筑梦,职路领航!“双百”为困难家庭点亮希望之光 | 社工案例计划
心理干预与温情呵护:西湖区助联体助力困难群体重塑希望
曜阳公益六一暖心行动:关爱困境儿童 点亮希望之光
工作案例丨携手同行:引导大一新生走出困境——1例新生不适应环境引发心理问题的工作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