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说的就是平衡之道
阴阳平衡:阴阳失调是疾病之源,需保持阴阳和谐 #生活技巧# #健康养生技巧# #中医养生之道#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这句话出自《黄帝内经》,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原则,以下为你详细解读:
平衡之术的经典
一、法于阴阳
“法于阴阳” 强调人要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
昼夜阴阳:白天阳气旺盛,人体的生理功能也较为活跃,适合进行各种活动;夜晚阴气盛,人体阳气内敛,进入休息状态,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比如,长期熬夜会损耗阳气,打破阴阳平衡,导致身体疲劳、免疫力下降、面色晦暗等问题。
四季阴阳:春季阳气上升,万物复苏,人体阳气也开始升发,此时应早睡早起,适当运动,促进阳气的生发;夏季阳气最盛,气候炎热,人体阳气外浮,可适当晚睡早起,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和贪凉饮冷;秋季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气候干燥,应早睡早起,收敛神气,避免过度消耗肺气;冬季阳气潜藏,气候寒冷,人体阳气内敛,应早睡晚起,避免过度活动,以养藏阳气。
二、和于术数
“和于术数” 是指采用适当的养生方法和技术。
传统养生术:包括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导引术,通过特定的动作、呼吸和意念调节,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强身健体的目的。例如,太极拳以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本方法,动作缓慢柔和,圆活连贯,能够调节呼吸,增强体质。
中医养生方法:如艾灸、拔罐、刮痧、按摩等。艾灸通过燃烧艾叶产生的温热刺激穴位,起到温通经络、散寒止痛、扶正祛邪的作用;拔罐利用罐内的负压吸附在皮肤上,促进气血流通,缓解肌肉酸痛;刮痧通过刮拭皮肤,使局部皮肤出现红色粟粒状或暗红色出血点等 “出痧” 变化,从而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效果;按摩则是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
中国传统文化
三、食饮有节
“食饮有节” 要求饮食要有节制和规律。
节制饮食:避免过食、暴饮暴食。过度进食会加重胃肠负担,导致消化不良、肥胖等问题。同时,要根据个人的体质和年龄等因素,合理控制饮食量。例如,年轻人身体代谢旺盛,可以适当多吃一些,但也要注意避免过量;老年人身体代谢减慢,消化功能减弱,应适量减少饮食量。
合理搭配:做到饮食多样化,保证营养均衡。包括谷类、肉类、蔬菜、水果等各类食物的合理搭配。例如,主食可以选择粗粮和细粮搭配,如大米与玉米、小米等搭配;肉类可以选择瘦肉、鱼类、禽类等,搭配各种蔬菜和水果,以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饮食规律:定时定量进餐,避免饥饱无常。一日三餐应按时进食,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这样有利于维持胃肠的正常消化功能,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四、起居有常
“起居有常” 强调生活作息要有规律。
作息时间: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应保证 7-8 小时的睡眠时间。晚上最好在 10 点以前入睡,早上 6 点左右起床。这样有利于身体的恢复和调整,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定时排便、避免久坐、适当运动等。定时排便可以减少肠道毒素的吸收,预防便秘和肠道疾病;避免久坐可以预防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等疾病;适当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代谢水平。
五、不妄作劳
“不妄作劳” 指不要过度劳累。
体力劳动:避免过度用力和长时间的体力劳动,以免损伤身体。在进行体力劳动时,要注意劳逸结合,适当休息。例如,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应每隔一段时间休息一下,活动一下身体,缓解肌肉疲劳。
脑力劳动:避免过度用脑和长时间的精神紧张。过度用脑会导致神经衰弱、失眠等问题。在进行脑力劳动时,要注意适当休息,放松心情。例如,长时间工作后,可以进行一些放松的活动,如散步、听音乐等,缓解精神压力。
传统文化
网址:“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说的就是平衡之道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82797
相关内容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原文解释翻译饮食起居:日常生活中的阴阳寒热
跟着《黄帝内经》学养生--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运动有度、情志有衡
'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制劳逸相结合”是属于A药物预防B加强锻炼C起居有常D调节情志E劳逸结合
生命之道就是平衡之道
起居有常!跟着《黄帝内经》学养生
第一节 起居有常
饮食有节 谨和五味——《内经》的药膳食疗思想
饮食文化 | 阴阳五行与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小暑饮食有“三宝” 起居谨防阴暑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