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金跌成白菜价,陪读房成租房市场“硬通货”

发布时间:2025-09-09 20:44

选择非市中心的租赁房源,租金通常更低。 #生活技巧# #节省生活成本# #低成本生活# #廉价租房策略#

“3800元不行,就3600元,别空着!”

杭州中介王磊的手机里,房东的妥协声还没散去,另一头租客的消息又弹了出来:“再降500元,今天就签。”

这是他近半个月第22次面对砍价。城西那套两居室,从4500元降到4000元,空了半个月才勉强出手;上城有房东更狠,直接砍了1000块租金,就怕房子砸在手里。

可转过天,他的微信突然炸了 ——

“杭二中附近还有房吗?步行10分钟内的!” 早上7点,李女士的语音里混着煎蛋的滋滋声。半小时后,她踩着高跟鞋冲进门店,没多看两眼户型图就拍了定金:“7500元/月,这套我要了,现在就能签合同!”

更疯狂的场景在上海徐汇。一套1楼的陪读房,月租喊到1万元,当天就被抢订;房东挑租客的架势像选女婿,直言 “优先要高三家长,沾沾考上好大学的喜气”。

图源:摄图网(ID:500406594)

一边是中介为了租出一套房愁到脱发,房东把价格压了又压;另一边是家长拿着现金抢陪读房,哪怕房子老、家具旧也毫不在意。

2025 年的租赁市场,怎么分裂成了这样?

 一边 “降价求租” 无人问,一边 “加价抢房” 挤破头

不止杭州、上海,巢湖、大连的中介们,最近都在经历这种 “冰火两重天”。

巢湖的盛夏,38℃的高温把柏油路烤得发烫,殷女士攥着手机在老小区里穿梭,屏幕上存满了小红书找的房源截图,每看一套房,都要反复确认:“到学校真的步行5分钟?没骗我吧?”

她家离学校20公里,以前每天早晚接送,单程就要半小时,“我要上班、要做饭,还要盯着孩子写作业,时间掰碎了都不够用。”

她看中的那套老房,没电梯,可她扫了眼卧室窗户正对学校操场,立刻松了口气:“只要近,能让孩子多睡会儿,老点破点没关系。”

图源:摄图网(ID:502359348)

可同城市东的一套两居室,装修崭新,家电都是全新的,租金3500元还比周边低200元,却空了20天。租客要么嫌离地铁远,要么嫌周边没商场,“又要便宜又要方便,两头都想占,根本谈不拢。”

中介苦笑,“今年巢湖普通老房租金一直在降,有的高楼层年租从1.8万元降到1.5万元还没人要;但学校旁的陪读房,只要步行10分钟内,2000元/月的照样有人抢着订。”

最颠覆认知的是大连金普新区。登沙河街道的登鑫小区,以前堆着一堆闲置房,物业费都收不上来,没人愿意租。可今年改成陪读房后,57套房源里36 套已经交付,剩下的21套排到9月才轮得上。

走进 71㎡的房间,原木色衣柜和书桌透着温馨,主卧还带个景观阳台;84㎡的户型更贴心,多了个独立书房,阳光洒在书桌上,家长们一看就挪不开眼。

“以前这些房是烫手山芋,现在改成陪读房,家长抢着付定金。” 项目负责人说,既盘活了闲置资产,也解决了家长的急难愁盼。

不过也有不少质疑:“花这么多钱租个老房,真的值吗?” “通勤30分钟怎么了?正好能让孩子利用时间背单词,租陪读房不过是家长的自我安慰。”

争论归争论,学校旁的陪读房,还是一套比一套抢得快。

 陪读房为什么能逆市坚挺?

为什么租金普跌时,陪读房能独善其身?答案藏在家长的账本里,更藏在 “不想孩子输在时间上” 的焦虑里。

杭州的张张妈,在杭高旁租了套两居室,年租金 8.5万元,三年下来要花25万元。

可她算得很清楚:“以前孩子6点就要起床赶通勤,现在步行5分钟到学校,能多睡30分钟。高中学习压力那么大,多睡会儿比什么都重要。”

图源:摄图网(ID:400162379)

她的手机里存着600多个早餐食谱,每天变着花样给孩子做早饭,“孩子睡得好,吃得好,才能学得进去。”

签合同时听说前租客的孩子考上了浙大,她立刻付了半年租金:“沾点喜气,这钱花得值!”

上海的小王妈妈更舍得。100㎡的两室两厅,一年下来超10万元,快赶上家里小半年的收入了。

“以前孩子通勤要60分钟,现在10分钟就到学校,省下来的时间能多做一套数学题,或者多背 20 个英语单词。” 她笑着说,自己已经一年没买新包了,“我的消费可以省,但孩子的时间不能省。”

家长们的共识很简单:普通租房是 “找个舒服的地方住”,可陪读租房是 “为孩子抢时间”。

只要能让孩子多睡会儿、少赶路、有安静的学习环境,租金贵点、房子老点,都不是问题。

这种 “为孩子不计成本” 的刚性需求,成了租赁市场里唯一的 “硬通货”。

  闲置房变陪读房,这步棋给行业指了条活路

当普通中介还在为降价发愁时,大连的国企已经靠 “改造闲置资产为陪读房”打开了新局面。

上文提及的登鑫小区那些闲置房,以前是出了名的 “难啃的骨头”:产权复杂、设施老旧,降价出租都没人要。

大连时泰公司没走 “降价内卷” 的老路,反而先做了市场调研 —— 发现周边学校多,陪读家长租房难,可现有房源要么太远、要么不符合学习需求。

于是他们针对性改造:加装书桌、优化采光,把 “没人要的闲置房”,变成了 “家长抢着要的陪读房”。

图源:摄图网(ID:507737395)

这给陷入困境的租赁行业提了个醒:不是租赁市场不行了,而是 “无差别出租” 的时代过去了。

杭州中介王磊已经开始调整策略:把房源按 “陪读”“通勤”“养老” 分类:

给陪读家长做 “近校清单”,标注步行时间、周边打印店和文具店的位置;

给上班族推地铁沿线精装房,提供拎包入住;

给老人找低楼层、近医院的房源,还会额外检查家电安全性。

“以前是等客户上门,现在要主动找需求。” 他最近听说11月杭州要办一场住房租赁盛典,专门讲 “怎么抓细分需求”,已经打算报名去取取经。

租金跌不可怕,怕的是找不到 “必须租” 的需求

今年租赁市场的寒意,每个从业者都深有体会:普通房源供大于求,租客挑三拣四,房东只能降价;但陪读房、养老房、人才公寓这些 “有特定需求” 的房源,却能逆势上涨。

其实道理很简单:当租房只是 “找个地方住” 时,租客比的是价格;当租房是 “解决特定问题” 时,租客认的是价值。

大连国企的操作,本质上是找到了 “闲置房” 和 “陪读需求” 的结合点,把 “没人要的资产” 变成了 “能解决家长焦虑的产品”。

有人说,现在租赁行业太难了,降价都租不出去。可陪读房的火爆、大连国企的破局,都在告诉我们:行业不是没活路了,而是该换个活法了。

租金跌不可怕,怕的是陷入 “你降 500,我降 1000” 的内卷;找不到需求才可怕,毕竟再冷的市场,也抵不过人们对 “解决问题” 的渴望——家长想给孩子抢时间,年轻人想租到近地铁的房,老人想住得离医院近点……抓住这些 “必须租” 的需求,把房源变成 “解决方案”,就能在寒冬里开出花来。

毕竟,再冷的市场,也抵不过人们对 “美好生活” 的向往。

就像那位抢到陪读房的殷女士说的:“我租的不是房,是孩子能多睡会儿的踏实。” 而租赁行业要做的,就是把这种 “踏实”,送到更多有需要的人手里。

网址:租金跌成白菜价,陪读房成租房市场“硬通货”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85819

相关内容

上海租房“热季不热”:保租房大量入市,市场租金进一步下探
担心裁员、房价下跌,中年人卖房后重回租房生活
“租房热”带火旧货交易市场
二房东硬撑不退场,房租还能降吗?
租房潮带热二手家具市场 市民当心买到翻新货
租房热 带动二手家具市场火爆
租房市场催生家具租赁新需求?「享租」想让租赁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宁波租房成本需要花多少钱?
房租大跳水,中年人冲进租房市场,暴露多少中国家庭的残酷困境
健身房租金成本评估分析.docx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