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走进品德课堂教学
生活趣味课堂强调寓教于乐,让孩子在玩中学。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亲子生活艺术# #生活趣味课堂#
让生活走进品德课堂教学
【摘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品德课教学开始逐步走上了“生活化,自主化,情感化”的道路。它使课堂教学真正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也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在此之际,教学生活化唱响了品德课教学的主旋律。为此,笔者尝试着以教材为主体,结合生活实际,编写教学预案;巧用生活资源,使教学生活化,提高课堂效率;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课堂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种种的一切都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
【关键词】品德 生活化 生活实际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越来越深入教学中,它使得品德课教学开始逐步走上了“生活化,自主化,情感化”的道路。这种教学理念关注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对话,使学生不停地在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中体验、感悟、成长。【1】它使课堂教学真正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但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品德课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重于“说教”。这样一来,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接受大打折扣,达不到理想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因此,改变品德课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已经迫在眉睫,那么应该进行怎样的改革呢?笔者认为小学品德教学应该让生活走进课堂,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收获的东西,能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实践,这样我们的教学目标就能得到更好地实现。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2】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也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以下是笔者尝试教学生活化过程中做的一些做法。
一、以教材为主体,结合生活实际,编写教学预案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它综合了历史、地理、经济、政治、社会等多门学科知识,但这些知识又贯穿着大量社会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需要、道德困惑、及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大胆地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增、减、添、改,开放教材资源,充实教材,科学地整合教学内容与资源,使教学内容与资源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资源,而拓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使生活进入课堂教学。小学品德教材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载体,更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话题、范例。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学生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和现象恰当地吸收到课程教学内容中,编写到教学预案中。才能不断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例如教学四年级上册《失败怕什么》。刚好,我班在校拔河比赛中,男女两队都输了,学生一直耿耿于怀。在教学设计中,笔者以此事为切入口,让学生说说失败后的感受,讨论失败的原因。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失败。谈谈自己失败后会怎么做。有些学生会说放弃,这时就加以引导,
第1页下一页
下载原格式 Word 文档(共 3 页)
微信
网址:让生活走进品德课堂教学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87542
相关内容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教学让“生活化教学”走进小学语文阅读课堂
生活化教学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更有效
追求品质课堂——《品德与生活(社会)》三维目标下的课堂教学探微
让生活走进美术课堂.doc
让孩子真正快乐成长的课堂———品德与生活课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
源于生活 回归生活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
资深外教走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