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分析:“建设性意见”
面对反对意见,理性分析 #生活技巧# #职场沟通技巧# #决策制定#
1. 前几日写了一篇日记,谈的是我自己对“地铁安检”这个日常生活中极其平凡的现象的一些想法(还达不到多么深刻的思考),其中有一个豆瓣网友的回复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也很赞同你的思考,不过光顾着说问题而不提出相应有建设意义的建议,是对自己的言论不负责任。这里出现了一个中国政治话语里极其常见的说法——“建设性意见”。那么,我们就来谈谈“建设性意见”这个在各种场合都能经常听到的词汇究竟是什么意思。
2. 所谓“建设性意见”,翻译成英文大概是constructive opinions,如果做一个简单的分析,(1)这个说法意味着在提意见的动机上必须是怀着好的目的,正面的,最终有助于某种目标的完善和发展,也就是通常说的“顾大局、识大体”;(2)从表达方式上来说,“建设性意见”还意味着修辞必须温和,和颜悦目,不能尖锐或激烈,必须顾及这个“提意见”的话语行为所处的社会关系的“总体和谐”;(3)最后,所谓建设性还意味着表达意见必须提供某种可待考虑的解决方案,以供(谁?)参考,而纯粹的指出问题就会有损建设性。
3. 但从词法上分析,“建设性意见”这个表达其实暗含着一个没有被表达出来的“对象”,即这个建设性究竟对谁而言是建设性的?从上一条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个对象大致可以概括为一种社会关系中的主体,及所谓“建设性意见”意味着意见的表达必须在某种关系维度展开,必须考虑到意见诉求对象的感受和需要。微观上,这可以指的意见表达者的直接上司或领导;进一步推论下去,可以看到,这个对象还包括组织(提意见者所在的机构或团体)、区域、利益集团、政党乃至国家。由此可知,“建设性”这个表达所指向的乃是社会关系中的强势一方,换言之,有权者,决策者。
4. 由此,也就明白,“建设性意见”一词实际上还暗含着另一个需要被压抑的维度,那就是所谓“破坏性意见”。之所以需要强调“建设性”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权力者对“建设性”的迫切需要本身,关键在于在建构出它的对立面,并从日常语言的实践中将其意识型态化为一种负面事物,即将其妖魔化:凡是违背前述“建设性”要求的意见都具有潜在的“破坏性”,因为它只是纯粹的“意见”,呈现为以各种纯粹否定性的方式出现的在权力者看来“不具有建设性”的言语形式,比如讽刺、挖苦、嘲讽、斥责、揭露和批评。这样的意见不仅没有考虑到权力者的切实需要,而且会造成后者的不舒服和权威的丧失,故而是“非建设性的”,“破坏性的”,“不负责任的”。
5. 由此,对“非建设性”意见的系统而持久的压制也就被合法化了。这种合法化不仅在制度层面以刚性的专断手段贯彻,更在平庸的日常言语实践中被意识形态化为一种天经地义的“常识”,故而形成了一种上下联动、制度和话语对应的对“纯粹批评意见”的系统化灭绝。这种灭绝不仅体现在对某些表达内容和形式的系统化贬低和过滤,还表现在对特定言语行为的沉默螺旋式的禁忌和恐惧。这恰恰是我们所处的环境中对“异议”和“异议者”持久而系统压迫,以及宽容如此匮乏的根源。
6. 所以,我的结论是,自由的丧失,不仅仅是在404的逻辑中完成的,同样也是在我们庸常的言语实践中完成的。在庞大的利维坦面前,渺小个体需要做的第一步是从最细微的日常细节开始自我的反省,从自己承袭自社会系统的每一个词汇开始,慢慢拂去权力日夜兼程铭刻在我们身上的厚厚的尘埃。
2018.5.7
网址:日常生活分析:“建设性意见”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18815
相关内容
体检常见疾病建议与分析日常生活用品创新设计案例分析.pptx
日常生活机械创新设计案例分析.pptx
日常生活教育案例分析
日常审美教育与诗意人生分析(word版)
心理书籍:《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赏析
日常生活用品创新设计案例分析.docx
建筑给排水设计常见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成人电影常见性误区分析
中老年人健身运动中常见问题分析和建议.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