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传承!废弃建筑材料再生利用如何从传统建筑用材中汲取灵感?

发布时间:2025-09-21 17:19

利用复合材料替代传统砖石,减少建筑废弃物 #生活技巧# #居家生活技巧# #节省能源的生活习惯# #复合材料建材#

随着气候变化加剧,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减少碳排放的紧迫性。建筑业作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如何有效降低碳排放,固碳,并实现固废资源化再利用成为当务之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建筑固废资源化再利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共同为环保事业贡献力量!

01

古代用材策略

周礼·考工记》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5]官式建筑营造可以在较大的区域内鸠工庀材,而乡土建筑营造则限于地理、经济和政治等方面,往往是由本地匠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和因材施用的结果。在具体的营造实践中,由于当地物产状况和屋主自身的经济实力,匠师往往有“紧着料子做”的习俗。

大材重用

一般情况下,匠师会优先满足厅堂、外立面和门窗洞口等有承受荷载或观瞻需求的公共空间用料,其它房间要求较低,具有一定的自由度,甚至有的建筑会依据材料长短决定建筑空间。例如:浙江省金华市和衢州市等地的宗祠中的主要建筑正贴使用大料做插梁架,而边贴或次要的房间一般采用用料较小的穿斗式构架。又如,在滇中“木匠首先在木料中挑正厅用的柱子,有些人家的料子买的好些,柱子就做得大点,又牢实又好看;也有些人家料子买的丑,连柱子料都难得选好的,边上的柱子有些就用点弯木料”。[6]再如,鲁中地区石头房子营造中的墙体厚度由内外两层组成,约500mm左右。砌筑时外侧是大石头砌筑,称为“包大墙”;内侧用小石头砌筑,称为“帮里子”。在营造之初,石匠要“滤石头”,即挑选石头,其原则是:先大后小;先结构构件后非结构构件;先重点部位后一般部位。具体的顺序依次是:门窗过梁石、门砧石、腰砧石、角石和墙石等2。

古今传承!废弃建筑材料再生利用如何从传统建筑用材中汲取灵感?

稀材显用

物依稀为贵是价值规律决定的,能够使用稀缺的材料本身就是营造者身份地位的一种体现,因此在营造中会把稀缺的材料用在重要的、可供观瞻的位置。例如:在木材充裕、石材欠缺的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忠山村先贤祠中,室内金柱用了四根石柱,而容易淋雨的檐口却用木柱。而在广东省中山市,木材和石材都比较容易获得,在当地的祠堂建筑中檐柱用石柱以抵御潲雨,而金柱因为潲雨风险小用木柱。

旧材降用

传统营造中建筑材料有循环利用的习惯,唐代文学家韩愈提出“大匠无弃材,寻尺各有施”,这也表明对于各种废旧材料的运用甚至可以反映一个都料匠水平的高低。材料废旧会导致各项性能劣化,因此往往会降级使用:首先是木材,匠谚曰:“大破小,使不了。”意思是一个大的构件改做成小的构件往往比较充裕。例如:将旧房子的大料如柱、梁和檩等构件破解成枋、椽等小构件。其次是砖材,将废旧砖块打碎加上沙土和石灰可以用做垫层;较完整的旧砖可以用来砌筑基础、围墙或不重要的建筑中的墙体。在营造实践中工匠积累了大量经验,可以做到乱中有序,体现了另一种美感。例如:北京地区的“碎砖墙”工艺;山东的旧砖石墙;闽南的“出砖入石”和扬州的“乱砖墙”工艺皆属此类工艺[7]。

碎材拼用

拼合梁技术在《营造法式》中已有记载,明朝以后大木逐渐难得且价格较贵,人们发明了用小料拼帮组成大料的方式,广泛应用于官式建筑和乡土建筑中。用小料拼合成断面较大的梁、柱和枋等构件。拼合的方式有榫接、串接和铁箍绑扎等方式。匠师常常采用地仗刷漆做法遮蔽拼帮痕迹。例如:浙江省宁波保国寺的用小料拼成的瓜楞柱和民居中的拼帮梁枋和撑拱。

弯材顺用

由匠语“木有三善,曰长,曰直,曰肥”,由此可知,短、弯、瘦的材料也可认为劣材。在官式建筑营造中,常常用砍、刮、刨等去荒工序将木料加工成规格材使用。无论是宋《营造法式》的“材份制”,还是清《工程做法》的“斗口制”,均是将很粗大的圆木取直,加工成方形断面,这种做法不仅浪费木料,而且木材的韧皮几乎都被去掉了,大大减弱了承受荷载的能力,弯曲严重的木材根本不能使用。而官式建筑群中的次要建筑和乡土建筑受经济限制,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材料,仅将原木去皮,而结疤、弯曲等疵病被保留。例如:山东民居建筑的木构架,常用弯木梁,当地甚至有“有钱难买弯柁”“弯梁比平梁有劲”的说法。

02

现代建筑废弃物问题

为什么重视建筑固废再利用?首先建筑固废再利用可以很大程度上资源节约,建筑业是资源消耗大户,再利用建筑废弃材料可以节约大量资源。其次通过再生利用建筑固废可以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减少废弃物处理对环境的污染,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最后推动建筑固废再利用可以创造经济效益,创造再生建材市场,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

常见的建筑固废再利用方法有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通过建筑废弃物的再生利用技术,将废弃物转化为新的建筑材料,如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废弃砖块再生砖等。建筑固废再利用工艺技术:包括破碎、筛分、研磨、熔化等工艺技术,将建筑固废进行再加工处理,转化为可再利用的原材料。建筑拆除废料处理:对拆除产生的混凝土、钢筋等进行分类处理,再利用于新建项目。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降低建筑固废的产生,推动可持续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

古今传承!废弃建筑材料再生利用如何从传统建筑用材中汲取灵感?

1. 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

混凝土是建筑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现代技术可以将废弃混凝土进行破碎和再生,形成再生混凝土,用于新建筑的建造。首先,收集并分选废弃混凝土,去除不相关的材料。然后,将其破碎、研磨并分级。接着,与其他材料混合,以满足特定需求。最后,生产再生混凝土制品,如再生骨料、混凝土砖和路基材料,用于建筑、道路等领域。在使用前进行质量控制和测试以确保符合标准。

2. 废弃木材再生利用

木材是传统的建筑材料,实现旧建筑木材的回收再利用同样是建筑材料循环再利用的关键环节之一。目前对旧建筑木材的回收再利用主要是复用,并应用到建筑装饰装修中,具体实施步骤包括:现场勘察、木材分类、木材加工、木材清理等。

然而,大部分废旧建筑木材无法直接复用,可进一步加工成如纸制品、混合物及人造板材等产品。包括将这些木材除虫、熏蒸、 打磨、上保护漆,或直接保留原样,做成仿古家具、木地板等。对于那些较小的废旧实体木材可以直接用作燃料,或通过气化,液化和压缩成型等技术将其转化为清洁、优质的燃料。

结论与展望

建筑废弃物产量巨大,但回收利用率较低,利用现代建筑材料回收再利用技术,有助于减少资源的浪费、降低建筑行业的碳排放,并推动建筑行业朝着更加可持续和环保的方向发展。正如“垃圾只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所言,建筑废弃物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在资源日益匮乏的环境下,建筑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尽管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道阻且长,但坚持发展和创新理念,最终将会实现建筑行业减排降碳目标。

文章来源: 环境岩土固废资源化团队,工业固废网,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网址:古今传承!废弃建筑材料再生利用如何从传统建筑用材中汲取灵感?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21305

相关内容

闽南传统建筑材料的再利用研究
传统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老旧建筑中的旧材料再利用分析
废旧建筑材料的资源化再利用
废旧建筑材料再利用方法
废旧建筑材料再利用浅析
废旧建筑材料在新环境设计中的再应用
建筑废料再利用
建筑材料循环再利用的策略
浅析现代建筑设计中中国传统建筑材料的应用与创新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