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被生活化了,是好是坏?| 100 ∞ 问诊
艺术教育不是为了比赛,而是为了享受生活的美好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亲子生活艺术# #亲子艺术教育#
问诊
2018年度“青年艺术100”启动展即将于7月底亮相嘉德艺术中心,行进八年,我们通过不断自省提出“Yes or No”的主题,该主题的目的是希望青年艺术家与我们可以更真诚直接地直面目前的困惑,思考最初的信念与方向。
我们相信,青年艺术家、创作者以及更广大的青年一代与我们一样,在似乎快不可挡的前行途中,无时无刻不在面临着同样的困惑与选择。
解惑
向京(摄影:范西)
知名艺术家
这个问题在今天的语境里,实质其实是,“艺术被商业化了,是好是坏?”在高度商业化的所谓生活里,商业逻辑在很多人心里是内化的。艺术进入商业化的后生产,不可回避,只是我们要思考这个商业化的生态是否良性和健康?是否能有效地保护艺术和它的生产力?
在中国当下的艺术生态里,商业的权力过大,而并没有由此建构起文化层面的恒定价值,所以从业者,尤其是创作者群体,应该讨论和关注的,还是创作本身。很简单的一个道理,按照商业的逻辑,作品就是商品,得先有好商品啊,这个时代太热衷技术性讨论和解决问题,商业也是技术操作,但如果不再有人相信恒定价值,那这个文化也就是商业逻辑制造的一个速朽的垃圾场。
解惑
徐累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导师
虽然这个问题不知道具体所指,但听起来好像在说一个古老的命题。对艺术家来说,他的工作就是“点石成金”。重要的不是“石”,也不是“金”,而是你如何去“点”,这就是生活、艺术和艺术家的关系。在石头上涂上点金粉,好像太简单太容易了吧,创作,应该是关乎神话的一件事,明明知道是谎言,也能让人恍惚。
解惑
柳淳风
艺术理论博士,策展人,北京市人大代表
艺术不可能会被生活化,只能说艺术会越来越大限度的介入生活。我们能看到,有质量的社会生活,都是艺术化程度很高的。
解惑
Claire Bergeal
Bortolami画廊总监
我不认为这是或好或坏的问题。越是改变,就越是同质。20世纪四五十年代,约翰·凯奇给出了艺术注入日常生活的完美范例。当然, 也可以采取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和19世纪晚期的艺术与工艺运动(Arts and Crafts Movement)的观点,在家庭环境和日常用品中融入美学选择。即便如此,在过去的100年里,关于艺术的观念已经走过了漫长的路,而且还将继续进化。如果艺术的生活化,意味着对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方式更具思想性,更有现实性,更有美感,那么我对此没有意见。
解惑
Nicholas Tsoutas
著名策展人、艺评家、作家和讲师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越来越能意识到视觉重要性的世界中,仿佛美学通过艺术,建筑,设计,时尚,市场营销/广告,媒体和当代传播,音乐电影和视频,显示出我们生活的世界。流行文化以非同寻常的速度吸收和重构这些媒介,这种吸收和重构的发生几乎是瞬间的,但一般是为了商业交换的目的。表面上看,当代艺术似乎无处不在,它似乎无处不在的原因是因为它影响和感染人们日常生活的方式,以及人们思考的方式,它的影响力似乎表明它永恒存在,从不消亡。世界似乎也一直处于设计和重新设计的过程中,艺术工厂对于设计美学的渴望是贪婪的,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像是一个奇怪的与之相关者。但请不要混淆艺术和设计。首先明确两者是共存的,并且两者之间经常有双向对话,虽然如此,也不要忘记它们在功能和背景方面都是不同的。对我而言,艺术一直是一种视觉哲学,它挑战了我们生活世界中的抽象概念,在这一方面,艺术似乎将自己整合进日常生活中并将自己运用于日常生活。但对我来说,艺术的功能是不同于日常生活中似乎普遍存在的设计美学的。艺术在本质和功能上是概念性的。艺术批判性地协调着我们所居住的世界,它提出了关于我们的存在和我们生活意义的复杂问题,并且它通过视觉美学方式在视觉上做到了这一点。正是这种概念性的理解使它与属于流行文化的设计世界有所不同,属于流行文化的设计世界将世间的一切如此顺利地整合进自己的路径中。然而,这种合作的主要功能是模拟仿真,吸收艺术并将其重新转化进日常世界,即美学表现和消费世界。在某种程度上,艺术和艺术的知识以设计美学的形式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好像只是运用艺术的美学维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呈现艺术的样子,这并没有什么错。
解惑
卢征远
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教师
艺术被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需要被每个人重新定义。
解惑
许柏成
艺术中国副总编辑
艺术生活化是现在的一个趋势,优点是艺术逐渐与生活融合,似乎人们接受艺术没有困难了,好像更多的人喜欢艺术,年轻的艺术家们看起来也有了更真诚的语言和内容,不再“假大空”,但问题在于我们不能只做大众的迎合者,不能将艺术完全“娱乐化”,我们仍然需要艺术和生活上的“英雄”。我们需要有人从日常繁琐的生活中跳脱出来,创造让人耳目一新的艺术。否则从下一个世纪回望,我们今天的艺术是多么的平庸。
80多年前,决谰社在成立的时候发布宣言:“环绕我们的空气太沉寂了,平凡与庸俗包围了我们的四周,无数低能者的蠢动,无数浅薄者的叫嚣。我们往古创造的天才到哪里去了?我们往古光荣的历史到哪里去了!我们现在整个的艺术界只是衰颓和病弱。”“我们再不能安于这样妥协的环境中。我们再也不能任其奄奄一息以待毙。让我们起来吧!用狂飙一般的激情,铁一般的理智来创造我们色、线、形交错的世界吧!“我觉得这种创作的朝气,仍然可以激励着今天的年轻艺术家。
解惑
曲音
策展人、若啃肉文化创始人、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北京联合大学讲师
我们可以认为所谓生活化了的艺术是艺术吗?在我的概念里,艺术是不能生活化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都应该是高岭之花,作品只能与创作她的艺术家自身的生活有关,在其他任何一个人的日常里都不再是艺术,而成为商品或者物品。非要说优点,就是更多人能关注到艺术,缺点就是艺术不再是艺术。
解惑
美院教师、艺评者、艺术活动策划人
我不太清楚这个艺术被生活化具体是指什么。是不是说艺术开始变得更世俗化、更大众化?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的话。优缺点都挺明显的。优点是我感觉现在的民众普遍更愿意去接触和接受艺术的熏陶,对全民艺术素养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缺点是目前更高一级的艺术形态缺乏与之相匹配的受众和消费者,而知名艺术家的顶级艺术品则更多成为了金融产品。艺术被各种力量拉扯和裹胁,它的纯粹性和高贵性就变得越来越弱。
解惑
彭玮
“青年艺术100”总监
凡事都是双刃剑,做什么事情都会被说好或者不好。
就像我们今年主题一样,人永远都在做选择,Yes or No?!
我觉得好,你觉得不好,需要互相说服吗?
我觉得为什么艺术要高高在上呢?
我们艺术家也不永远和全部都是苦大仇深的?
艺术被生活化了,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网址:艺术被生活化了,是好是坏?| 100 ∞ 问诊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21813
相关内容
是要生活艺术化,还是要艺术生活化?艺术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艺术?
看播客丨在博物馆里泼画的环保主义者:是破坏,还是艺术?
基斯·哈林:艺术是生活,生活是艺术
把生活艺术化,还是把艺术生活化?
“损坏艺术品中心”:让“已损坏”艺术品“再生”
绘事|艺术品收藏是艺术的品鉴,是生活的品味,是人性被艺术唤醒
究竟是生活成就了艺术还是艺术成就了生活?
艺术的思考:是艺术改变生活,还是生活主宰艺术?
艺术的归宿是生活,将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