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常用护理诊断及措施

发布时间:2025-09-28 02:32

绿萝的常见养护误区及纠正措施 #生活技巧# #居家生活技巧# #日常家务技巧# #绿化养护#

六、清理呼吸道低效

【定义】

个体处于不能有效地清楚呼吸道分泌物而导致呼吸道受阻的状态。

【依据】

1.痰液不易咳出甚至无法咳出。

2.听诊肺部有干、湿罗音,气管部位有痰鸣音。

3.可伴有紫绀、呼吸困难等表现。

【相关因素】

1.与痰液粘稠有关。

2.与痰量多有关。

3.与身体虚弱或疲乏有关。

4.与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有关。

5.与限制咳嗽有关。

6.与昏迷有关。

【预期目标】

1.病人掌握了有效咳嗽的方法。

2.听诊痰鸣音、罗音减少或消失。

3.紫绀、呼吸困难等表现减轻。

4.没有因痰液阻塞而发生窒息。

【护理措施】

1.观察病人痰液的性质、量、是否易咳出,以及干、湿罗音和痰鸣音的变化情况。

2.注意病人是否有呼吸困难、紫绀加重、烦躁不安、意识障碍等呼吸道阻塞的情况发生。

3.嘱患者每2~4小时做几次深呼吸,同时护士可协助病人翻身或行胸、背部叩击。

4.教给病人有效咳嗽的方法,具体方法是让病人尽量取坐位或半坐位,先进行几次深呼吸,然后再深吸气后保持张口,用力进行两次短促的咳嗽,将痰从深部咳出。

5.保持病室清洁,维持室温在18~22℃,湿度在50~60%。

6.对于咳嗽时疼痛的患者,护士可用双手或教给病人用枕头捂住疼痛部位,如腹部伤口。

7.有大量浓痰的患者应做好体位引流,每日1~3次,每次15分钟。体味引流应在餐前进行,引流时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严防窒息发生。

8.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或昏迷的病人应及时吸痰。

9.对于痰液粘稠的患者:

⑴应保证摄入足够的水分,若病人不伴有心、肾功能障碍,每日摄水量应在1500毫升以上。

⑵遵医嘱超声雾化吸入或蒸汽吸入。

七、疼痛

【定义】

个体经受或叙述有严重不适的感觉。

【依据】

病人主诉疼痛或不适,可伴有痛苦的表情、烦躁不安、活动受限或保护性体位。

【相关因素】

1.与组织创伤有关。

2.与组织炎症有关。

3.与组织缺血、缺氧有关。

4.与体位不适有关。

5.与卧床过久有关。

6.与局部受压有关。

7.与化学物质刺激有关。

8.与晚期癌症有关。

【预期目标】

1.主诉疼痛消除或减轻。

2.能运用有效方法消除或减轻疼痛。

【护理措施】

1.观察、记录疼痛的性质、程度、时间、发作规律、伴随症状及诱发因素。

2.遵医嘱给予镇痛药,观察并记录用药后的效果。

3.调整好舒适的体位。

4.局部炎症处理,如冷敷、针灸、换药等。

5.指导病人和家属正确使用镇痛药、保护疼痛部位、掌握减轻疼痛的方法。

6.精神安慰和心理疏导。

7.指导病人应用松弛疗法。

八、体温升高

【定义】

机体体温高于正常范围。

【依据】

体温高于正常范围,病人主诉发热、不适。

【相关因素】

1.与感染有关。

2.与无菌性组织损伤有关。

3.与某些疾病有关,如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变态反应性疾病、内分泌及代谢障碍、免疫缺陷等。

4.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有关。

注;某些病人体温升高原因不明时,最好不要用此诊断。建议从发烧导致对其他功能影响的反应,如活动无奈力、自理(清洁、沐浴入厕)障碍确定出护理诊断名称,“体温升高”作为相关因素陈述。

【预期目标】

1.体温不超过38.5℃。

2.病人自述舒适感增加。

【护理措施】

1.卧床休息。

2.定时测量并记录体温。

3.保持室内通风,室温在18~22℃,湿度在50~70%。

4.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5.鼓励病人多饮水或饮料。

6.体温超过38.5℃时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降温方法,如冰袋外敷,酒精擦浴、冰水灌肠,小儿用75%安乃静溶液滴鼻等。降温后半小时测量体温1次。

7.保持口腔清洁,口唇干燥时涂石蜡油或护唇油。

8.出汗后及时更换衣物,避免影响机体散热。

9.衣服和盖被要适中,避免影响机体散热。

10.遵医嘱给予补液、抗生素、退热剂,观察,记录降温效果。

11.高热患者给予吸氧。

九、便秘

【定义】

个体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伴排便费力。

【依据】

1.大便次数少。

2.粪便干、硬。

3.左下腹部可触及包块。

4.排便时费力、疼痛。

【相关因素】

1.与液体摄入不足有关。

2.与摄入纤维不足有关。

3.与长期卧床有关。

4.与排便环境有关。

5.与直肠附近疼痛性疾病有关。

6.与长期使用缓泻剂有关。

【预期目标】

1.主诉便秘症状减轻或消失。

2.建立定时排便习惯。

【护理措施】

1.饮食中增加纤维素含量,补充足够水分。

2.嘱病人在病情允许的范围内适当活动。

3.为卧床病人创造良好的排便环境。

4.教会并督促病人顺肠蠕动方向做腹部按摩。

5.冠心病、高血压、肝硬化病人避免用力排便。

6.督促病人生活应有规律,避免有意识的抑制排便。

7.指导病人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

8.对直肠疼痛性疾病病人,在排便前可坐浴15分钟,或肛门处涂润滑剂。排便后使用柔软卫生纸,保持肛周皮肤清洁。

9.遵医嘱用缓泻剂和软化剂,必要时可低压灌肠。

十、营养不足

【定义】

个体处于摄入的营养不能满足机体需要的状态。

【依据】

1.体重低于标准体重的20%以上。(男性标准体重=身高-100,女性标准体重=身高-105)。

2.食物摄入绝对不足或相对不足收存在障碍。

3.三头肌皮摺厚度,上臂中围均小于正常值的60%。

4.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清铁低于正常。

5.吸收存在障碍。

【相关因素】

1.与机体代谢率有关。(如高热、感染、烧伤、癌症、甲亢等)。根据个体情况可直接写为与高热(与感染)有关。

2.与营养物质吸收障碍,如慢性腹泻、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胃肠手术后。

3.与进食困难有关,如咀嚼困难、吞咽困难、味觉改变、口腔溃疡形成、进食后立即有饱胀感(可具体写为与咀嚼困难有关;与吞咽困难有关)。

4.与缺乏正确营养知识有关。

5.与食欲下降有关如机体处于疼痛、焦虑、抑郁、悲哀或其他不适状态时

6.与偏食有关。

7.与节食或神经性厌食有关。

8.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增多有关,如妊娠、哺乳、青春期(与妊娠有关、与哺乳有关)。

【预期目标】

1.能说出导致营养不足发生的原因。

2.能摄入足够的营养素。

3.营养状态有所恢复,表现在__。

【护理措施】

1.将病人的营养状况的评估结果告诉病人及家属。

2.与病人及家属一起讨论导致病人发生营养不良的原因。

3.了解病人以往的饮食习惯,包括喜好的食物、口味、进食时间等。

4.尽量选择适合病人口味的食物。

5.为病人提供洁净、清新的进餐环境,去除病室中的异味或病人床单上的血迹、排泄物、分泌物等。

6.协助病人清洁双手,必要时清洁口腔。

7.协助病人做起,身体虚弱者可抬高床头取半坐位

8.进餐时不要催促病人,应允许病人慢慢进食,进食中可适当休息。

9.进餐后不要立即平卧,应保持坐位或半坐位15-30分钟。

10.必要时鼓励病人少量多餐。

11.根据病人所需,设计合理的膳食结构,增加不足部分营养的摄入量。

12.对疼痛病人,可遵医嘱在进食前半小时给予止疼处理。

13.对因恶心而厌食的患者因为其准备偏凉的饮食,或遵医嘱进食前给予止吐剂。

14.注意监测病人体重、血红蛋白、白蛋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15.向病人及家属推荐食物营养成份表。

以上就是中公医考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十个常用护理诊断及措施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可以给广大考友提供帮助,更多护士执业相关资讯敬请访问中公医考网护士频道。

>>>2018年护士考后专题点击

>>>2018年护士执业资格证注册专题

>>>2019年护士执业资格备考-每日一练

网址:十个常用护理诊断及措施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41990

相关内容

常见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有哪些?
居家护理的诊断与措施指南.docx
自理缺陷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常见的33个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你的护理记录不用愁了
护理常见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doc
认知障碍的常见诊断方式及治疗和日常护理
护理常见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常见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范例6篇
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措施
常见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精选(九篇)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