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养生,中医建议做好这几点
《中医养生食谱》提供健康饮食建议,简单易做。 #生活技巧# #健康生活方式# #生活节奏调整# #养生保健书籍#
中医建议
在日常饮食中,我们往往关注食物的种类和营养,却容易忽视进食过程中的一些关键要点。中医界认为,进食保健对于饮食营养能否被机体充分消化吸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进食时及进食后的注意事项。
一、进食时的要点
1.进食宜缓
吃饭时应从容缓和,细嚼慢咽。正如《养病庸言》所倡导:“不论粥饭点心,皆宜嚼得极细咽下”。这样做有诸多好处,一方面能促进各种消化液的分泌,使食物更易被消化吸收;另一方面还能稳定情绪,避免急食暴食对肠胃造成的伤害。急食会使食物迅速下肚但可能消化不充分,而暴食则会骤然加重肠胃负担,甚至容易引发噎、呛、咳等意外情况,这些都是我们应当高度重视的。
2.食宜专致
《论语・乡党》中有云:“食不语”。在进食时,我们要尽量抛开头脑中的各种琐事,将注意力集中到饮食上。专心进食不仅能让我们更好地品尝食物的味道,有助于消化吸收,还能有意识地使主食、蔬菜、肉、蛋等食品合理搭配进食,做到 “合理调配”,同时也可增进食欲。古人早已认识到专心进食有利于消化的道理,如 “食勿大言”(见《千金翼方》)。倘若进食时思绪万千,边看书报边吃饭,心不在 “食”,就难以激起食欲,食物也会纳食不香,自然会影响消化吸收,这显然不符合饮食养生的要求。
3.进食宜乐
安静愉快的情绪对胃的消化十分有利,乐观的情绪和高兴的心情能使食欲大增,这正是中医学中所说的肝疏泄畅达则胸胃健旺。反之,情绪不佳,恼怒嗔恚,会导致肝失条达,抑郁不舒,进而使脾胃受到制约,影响食欲,妨碍消化功能。古有 “食后不可便怒,怒后不可便食” 之说。因此,在进食前后,我们都应注意保持乐观情绪,力戒忧愁恼怒,以免危害健康。而要使进食时情绪舒畅乐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营造良好的进食环境:进食的环境要宁静、整洁。喧闹、嘈杂及脏乱的环境往往会影响人的情绪和食欲,而一个安静、整洁的环境对稳定人的情绪至关重要。
保持轻松愉快的进食气氛:在进食过程中,不要回忆或谈论令人不愉快的事情,避免急躁和争吵,保持轻松愉快的气氛。
借助音乐促进消化:《寿世保元》中提到:“脾好音声,闻声即动而磨食”。所以在进食时,播放一些轻松、柔和的乐曲,有助于增进食欲及加强消化功能。
二、进食后的调理
进食之后,为了更好地帮助消化食物,我们还应做一些必要的调理。
1.食后摩腹
《千金翼方》记载:“平日点心饭讫,即自以热手摩腹”,又说:“中食后,还以热手摩腹”。食后摩腹的具体方法是:吃食以后,自左而右,可连续做二、三十次不等。这种方法有利于腹腔血液循环,能够促进胃肠消化功能。经常进行食后摩腹,不仅对消化有益,对全身健康也大有裨益,是一种简便易行且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
2.食后散步
进食后,不宜立即卧床(沙发)休息。饭后进行一些从容缓和的活动,对健康有益。俗话说:“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摄养枕中方》中也说:“食止,行数百步,大益人”。进食后活动身体,有利于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吸收,而散步就是最佳的活动方式。如果在饭后边散步边摩腹,则效果更佳。《千金翼方》将其归纳为:“食后,还以热手摩腹,行一二百步,缓缓行,勿令气急,行讫,还床偃卧,四展手足,勿睡,顷之气定”。这是一套较为完整的食后养生方法,历经后世实践证明行之有效。
3.食后漱口
吃完饭后,千万不要忘记口腔卫生。进食后,口腔内易残留一些食物残渣,若不及时清除,往往会引起口臭,或引发龋齿、牙周病等问题。早在汉代,《金匮要略》中就有 “食毕当漱口数过,令牙齿不败,口香” 之说。饭后漱口可使口腔保持清洁,牙齿坚固,并能有效防止口臭、龋齿等疾病的发生。
总之,关注进食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从进食的方式到进食后的调理,都能为我们的健康加分。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让身体更好地吸收营养。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网址:饮食养生,中医建议做好这几点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61597
相关内容
健康科普 | 饮食养生,中医建议做好这几点养生饮食中的中医建议.docx
老中医建议:这几张健康表,教你正确饮食养生,实用又全面
济南中医肝病医院科普养肝饮食建议
医生建议:养护肺部,日常尽量做好这几件事
如何通过饮食营养预防脂肪肝?建议做好这几点
关注饮食健康,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医生建议这么做!
生活中如何科学饮食?对老年人饮食的几点建议
医生建议:这几张健康表,教你正确饮食养生,实用又全面
医生建议中老年人:别心疼钱,这几种零食该吃就吃,营养显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