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情绪困住?清华教授拆解焦虑、压力难题,3 招教你善待情绪​

发布时间:2025-10-13 06:20

情绪管理技巧在心理咨询中被广泛教授,以应对压力和焦虑 #生活知识# #心理咨询#

凌晨两点,你盯着孩子不及格的试卷,焦虑得辗转难眠;周末家庭聚餐,青春期的孩子和更年期的你一言不合就争吵,冷战持续到周一;刷手机时,原生家庭创伤的文章让你突然情绪崩溃;工作群里不断弹出的消息、未读的邮件,让你连吃饭都觉得压力重重……

生活中,我们总像被情绪牵着走:焦虑如影随形,压力压得人喘不过气,亲密关系里的矛盾更是让人心力交瘁。明明想控制情绪,却总在情绪爆发后后悔;明明知道 “别想太多”,却还是陷入负面情绪的漩涡。难道我们只能被动承受情绪的 “操控”?

央视新闻曾对话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教授、中国积极心理学发起人彭凯平,他指出:“情绪不是敌人,而是身体给我们的‘信号’。很多人被困住,不是因为情绪本身,而是因为不懂如何正确认知和调节情绪。” 那么,焦虑、压力这些负面情绪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会被原生家庭、亲密关系矛盾影响?彭凯平教授又给出了哪些科学的情绪调节方法?

先搞懂:情绪不是 “洪水猛兽”,而是 “生存预警信号”

“提到焦虑、压力,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要消除它’,但这是错误的认知。” 彭凯平教授在对话中强调,“所有情绪都有存在的意义,哪怕是负面情绪,也是人类进化出的‘生存预警系统’。”

从进化心理学角度看,焦虑其实是 “危险预判信号”。比如,家长因孩子成绩焦虑,本质是担心孩子未来发展受阻,这种焦虑会促使家长主动关注孩子的学习问题,寻找解决办法;面对信息过载时的压力,是身体在提醒 “当前任务超出负荷,需要调整节奏”,避免因过度消耗导致身心崩溃。

而原生家庭带来的情绪困扰,本质是 “童年情感记忆的唤醒”。彭凯平教授解释:“原生家庭的影响,并非来自过去的事件本身,而是来自这些事件在我们心中留下的‘情绪印记’。比如,童年时因犯错被严厉批评,长大后遇到类似场景(如被领导指责),当时的委屈、恐惧就会被重新唤醒,让人不自觉陷入负面情绪。”

亲密关系中的矛盾(如青春期与更年期的碰撞),则是 “情绪需求不匹配” 的结果。青春期孩子渴望 “独立与尊重”,更年期家长因激素变化容易 “敏感与控制”,当孩子觉得 “被干涉”,家长觉得 “不被理解”,情绪冲突就会爆发。

“很多人把情绪当成‘敌人’,试图压抑、对抗它,结果反而被情绪控制。” 彭凯平教授说,“正确的做法是先接纳情绪 —— 告诉自己‘我现在很焦虑,这是正常的’,再去分析情绪背后的‘预警信号’,找到问题的根源。”

警惕:这些 “错误情绪应对方式”,正在加重你的困扰

虽然情绪本身不是问题,但错误的应对方式,会让小情绪变成大困扰。彭凯平教授在对话中,总结了 3 种最常见的 “情绪应对误区”,很多人每天都在犯:

1. “压抑回避”:把情绪藏起来,反而会 “越积越炸”

“我没事”“我不生气”“别想了”—— 这些话是不是很熟悉?很多人遇到情绪问题时,会选择压抑回避,以为 “忍一忍就过去了”。但心理学研究发现,情绪就像 “气球”,压抑情绪相当于 “给气球充气”,越压抑,气球里的 “气” 越多,总有一天会爆炸。

比如,有人在工作中受了委屈,选择默默忍受,表面上平静如常,却在回家后因一点小事对家人发脾气;有人因原生家庭痛苦,刻意回避相关话题,却在深夜独自崩溃,甚至影响睡眠和饮食。彭凯平教授指出:“压抑情绪不会让情绪消失,只会让它从‘显性’变成‘隐性’,悄悄消耗你的心理能量,长期下来可能引发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问题。”

2. “灾难化思维”:把 “可能” 变成 “一定”,放大焦虑

“孩子这次考不好,以后肯定考不上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和伴侣吵架,他是不是不爱我了,这段关系要完了”—— 这种 “把小事放大,把可能变成必然” 的思维,就是 “灾难化思维”,也是焦虑的 “催化剂”。

彭凯平教授举例:“有位妈妈因为孩子一次作业拖沓,就开始担心孩子‘以后肯定没有时间观念,工作后会被开除’,越想越焦虑,最后忍不住对孩子发火。但实际上,一次作业拖沓只是偶然事件,并不会直接决定孩子的未来。” 这种思维的可怕之处,在于会让我们陷入 “负面想象循环”,把情绪从 “轻微焦虑” 升级为 “过度恐慌”,失去理性判断的能力。

3. “情绪归因错误”:把问题归咎于 “自己或他人”,激化矛盾

在亲密关系矛盾中,很多人会陷入 “情绪归因错误”:要么把问题全归咎于自己(“都是我不好,才让孩子 / 伴侣生气”),陷入自我否定;要么把问题全归咎于他人(“都是孩子叛逆 / 伴侣不理解,才会吵架”),引发更大的冲突。

比如,青春期孩子和家长吵架后,孩子可能会想 “都怪妈妈管得太多”,家长可能会想 “都怪孩子不懂事”,双方都只看到对方的问题,忽略了 “情绪需求不匹配” 的本质,导致矛盾越来越深。彭凯平教授说:“情绪归因错误,会让我们看不到问题的核心,反而在‘指责自己’或‘指责他人’中消耗精力,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干货:彭凯平教授的 “3 步情绪调节法”,科学应对焦虑、压力

面对情绪困扰,到底该怎么做?彭凯平教授结合积极心理学研究,给出了 “3 步情绪调节法”,无论是应对焦虑、压力,还是处理原生家庭、亲密关系问题,都能用到。

1. 第一步:“情绪命名”—— 给情绪 “贴标签”,快速降温

“当情绪来临时,先停下来,用具体的词语描述它,比如‘我现在感到的是 “担心”,不是 “绝望”’‘我现在是 “有点生气”,不是 “愤怒”’。” 彭凯平教授解释,“这就是‘情绪命名’,能激活大脑的前额叶皮层,让理性思维参与进来,快速降低情绪的强度。”

比如,家长看到孩子成绩差时,先别着急发火,试着对自己说:“我现在很焦虑,因为担心孩子的学习,但焦虑不代表孩子以后一定不好。” 给情绪 “贴标签” 后,你会发现,情绪的 “冲击力” 会减弱,原本想爆发的冲动也会冷静下来。

心理学研究证实,“情绪命名” 能在 10 秒内降低杏仁核(大脑处理情绪的核心区域)的活跃度,是最简单、最快速的情绪降温方法。

2. 第二步:“根源分析”—— 找到情绪背后的 “真实需求”

“情绪降温后,要分析‘情绪背后我真正需要什么’。” 彭凯平教授说,“比如,因孩子成绩焦虑,背后的需求可能是‘希望孩子有好的未来’;因原生家庭痛苦,背后的需求可能是‘渴望被理解、被认可’;因信息过载压力大,背后的需求可能是‘希望有可控的节奏’。”

分析根源时,可以问自己 3 个问题:

我现在的情绪是什么?(比如:焦虑)

引发情绪的具体事件是什么?(比如:孩子数学考了 60 分)

这个事件让我担心 / 渴望的是什么?(比如:担心孩子数学基础差,以后跟不上)

找到真实需求后,就能从 “被情绪困扰” 转向 “解决问题”。比如,担心孩子数学基础差,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试卷,找到薄弱环节,制定补习计划,而不是陷入焦虑中无法自拔。

对于原生家庭的情绪困扰,彭凯平教授建议:“可以试着写‘情绪日记’,记录每次情绪爆发的场景、事件和感受,慢慢就能发现‘情绪印记’的触发点,然后告诉自己‘现在的我已经不是童年的我,我有能力应对这些问题’,逐渐减少原生家庭的影响。”

3. 第三步:“积极行动”—— 用 “小行动” 打破情绪僵局

“很多人陷入情绪困扰,是因为‘想太多,做太少’。” 彭凯平教授强调,“情绪调节的关键,是用‘积极行动’替代‘负面思考’,哪怕是很小的行动,也能打破情绪僵局。”

针对不同的情绪问题,彭凯平教授给出了具体的 “积极行动建议”:

应对焦虑:做 “可控的小事”。比如,因工作压力焦虑,就把大任务拆分成小步骤,先完成其中一步(如 “今天先写好报告提纲”),每完成一步,焦虑就会减少一分;

处理亲密关系矛盾:主动 “情绪表达”。比如,青春期孩子和家长吵架后,家长可以说 “妈妈刚才情绪有点激动,对不起,我其实是担心你”,孩子可以说 “我希望你能听我把话说完,别马上否定我”,坦诚表达需求,比冷战或争吵更有效;

缓解信息过载压力:设定 “信息断联时间”。比如,每天晚上 7 点后关闭工作群通知,睡前 1 小时不刷手机,给自己留出 “无信息干扰” 的时间,让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

“积极行动的核心,是让自己‘动起来’,而不是停在原地想‘怎么办’。” 彭凯平教授说,“哪怕是出门走 10 分钟、和朋友聊 5 分钟、整理一下书桌,都能让情绪从‘负面循环’中走出来,因为行动会带来‘掌控感’,而掌控感是对抗焦虑、压力的关键。”

情绪调节不是 “消灭负面情绪”,而是 “与情绪和解”

“很多人希望通过调节情绪,达到‘永远开心’的状态,但这是不现实的。” 彭凯平教授在对话的最后强调,“情绪调节的目标,不是消灭负面情绪,而是学会‘与情绪和解’—— 既能接纳焦虑、压力的存在,又能不被它们控制,在情绪波动中保持理性和本心。”

就像天气有晴有雨,情绪也有好有坏。遇到阴雨天,我们会打伞、避雨,而不是抱怨 “为什么会下雨”;面对负面情绪,我们也应该像 “打伞” 一样,用科学的方法调节,而不是对抗、压抑。

“情绪是我们内心的‘晴雨表’,读懂它、善待它,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彭凯平教授说,“无论是因孩子成绩焦虑,还是因亲密关系困扰,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

从今天开始,当情绪来临时,试着先 “命名情绪”,再 “分析根源”,最后 “积极行动”。相信用不了多久,你会发现,曾经让你困扰的焦虑、压力,慢慢变成了帮助你成长的 “动力”,而你,也会在与情绪的和解中,活得更从容、更自在。

网址:被情绪困住?清华教授拆解焦虑、压力难题,3 招教你善待情绪​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63206

相关内容

被情绪困住?清华教授拆解焦虑、压力难题,3 招教你善待情绪​
情绪掌控术:7招教你成为情绪管理高手
缓解压力和焦虑情绪的方法
焦虑情绪排解小课堂:父母怎么处理自己的焦虑情绪
如何缓解压力和焦虑情绪
郭敬峰:2.14线上微课《疫情下焦虑情绪如何调适》
心理压力与情绪管理的心得体会200字 压力与情绪管理摘要(3篇)
情绪管理很简单,三招教你学会情绪管理!有效缓解居家焦虑!
压力情绪管理教材
李焰教授《压力与情绪管理》讲座精彩问答回顾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