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减压、快乐生活!跟心理学专家学「减压」(下)

发布时间:2025-10-13 06:20

简单生活,快乐心情:减少压力,放松心情,享受当下。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简单快乐的生活哲学# #快乐生活日记#

全文4213字,阅读大概需要13分钟

现代人,总是谈焦虑或者抑郁色变。

如果谁家里有事没处理好,慢慢地,就会有压力出现了。如果你的压力过大,如果达到医学标准,就可能患上焦虑或抑郁症。

但其实,焦虑和抑郁本身并不可怕。只要适当调节,放松心态,我们也能和抑郁、焦虑、压力做朋友。

上期,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黄国平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我们带来了一场身心健康的自我管理课程。

在上节课里,我们了解到焦虑抑郁其实是一种常见的情绪,压力也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状态。黄国平教授教会我们如何理解压力和注意自己身上压力的信号。

今天,我们继续和黄国平教授学习如何与这些负面情绪相处,积极生活。

面对压力,怎么【调试】呢?

要知道如何调试压力,首先要知道压力怎么形成的。

把这个压力形成机制弄明白以后,身心减压的路径和方法自然就在其中了。

毕竟我们每天身处的环境,面对的人,面对的工作和任务,都是层出不穷、不断变化的,如果用一套方法显然应对不了我们世界上这么多的问题。所以我们一定要有智慧,一定要具有弹性,才会学到更多的方法去应对不同的问题。这样你就会像个如来佛一样,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没什么东西能把你压倒。

一个人遇到事情了,比如领导批评了你,很不开心,这个反应本身很正常。但是对于有些性格缺陷的人,过去遭遇过很多不顺经历的人,他会反复咀嚼领导批评过的话,包括任何细节,他会把任何一些蛛丝马迹都进行负面诠释,这叫过度解读。他不仅认为这个领导对他不好,他还联想另外一个领导对他也不好,慢慢地,他认为这个单位都是些有毛病的人。因为过度解读,他越来越生气,越来越充满怨恨。这个时候他如果有朋友,今晚邀约一起打打麻将,喝点茶唠唠嗑,尽管有些不开心,但是和朋友分享以后,想想这些不开心是不是就好多了。

但是问题在于很多心理不健康的人,他遇到烦忧就会一个人琢磨,不仅如此,还把门关起来,拒绝任何他人的介入帮助。所以想想,如果孩子遇到某些情况,我们不明白任何缘由就同意他不去读书,是不是就害了他呢?因为在学校,有老师同学在,难免他还会去交流,如果回到家里又不愿意跟爸爸妈妈分享,他一个人把门一关,不跟任何人说话,结果是他一个人越琢磨越悲催,越想越难过,他的情绪被无限放大,本来很小的事情,就会被过度解读。

过度解读就会把情绪放大,而问题又在于有些孩子出现明显情绪以后,并不理解和接纳这种情绪,总是试图采取一些方法想很快地平复过去。而他们采取的这些方法往往是极端的、破坏性的,不是伤别人就是伤自己,包括用刀划伤自己、酗酒、逃学、沉迷游戏等等。总之一句话,他努力通过这些方法减少自己的痛苦,但往往是暂时的,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就像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更愁。如有的人一烦恼就暴饮暴食,虽然他通过不停地吃东西暂时解脱了,但事后他们常常后悔而不停地催吐,引发出更多的身心损害。所以说通过这些不良的减压方法只可能暂时缓解自己的情绪。

那究竟如何减压呢?我们试图从ABC三个角度进行分享。

【A】针对压力源

就是要找到形成压力的外界原因。

如果是大的灾难所引起的压力,几乎每个人会被摧垮的,像这样的压力我们尽量要去避免。比如小时候父母的脾气比较暴躁,孩子经常被辱骂,长大后可能形成创伤心理。所以父母要减少发脾气,要进行心理调适。这些带有创伤性的自然或人为灾难,我们就要想办法避免。

如果压力源回避不了的,就要想办法去解决,如果一个人解决不了,还可以求助他人一起解决,包括求助朋友、求助医生解决。能解决的压力源,我们都鼓励面对和解决,而不是回避,因为只有大胆面对才可以形成未来我们解决问题的更多经验和能力。我们人类能够发展到今天,都是在与各种困难和灾害做斗争中走过来的,我们心理才可能成长,没有第二答案。比如当老师给你分配任务,一个人完成不了,怎么办呢?我们不能说不做,不能躺平,那可不可以和老师讨论一下,我承担一部分任务,其他任务请老师安排其他同学一起参与解决,这就叫压力分解。

我们发现现在不少孩子,还没有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者说更多情况下,是父母在过度的关爱中剥夺了孩子学习解决问题的机会。

我之前义诊,碰到一个十七八岁的孩子,很少做家务事情,到现在为止,在学校穿过的衣袜,不管多脏通通等到放假带回家。如果疫情原因,很久都没有放假,他也不会主动去洗的,或者说他还真洗不来。后来了解到父母包办太多了,从小到大几乎全包干。所以父母打着爱的旗号却毫不留情地剥夺了孩子去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填报志愿呢?有些也是父母包办,不尊重孩子的意见,或者孩子提不出什么意见,结果他选择的不是一所理想的学校,等待父母的就是埋怨和指责。

高考填志愿就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选择。要学会选择、懂得选择,选择也意味着必要的放弃,有所得有所不得,这需要智慧。选择还是有原则可以把握:

第一,一定要清楚知道自己最需要什么,第二,你可以做选择但是不要去伤害别人。我在门诊经常遇到离婚咨询案例。离还是不离呢?离了孩子怎么办?不离自己又该怎么办?这是很痛苦的事情,痛苦来源于纠结,纠结来源于没有行动的决定。如果我们明白自己的初心,愿意给孩子一个比较完整的家庭,那么就要选择学习如何与爱人相处,不要每天扯皮,每天把陈年旧事拿出来扯,尽管自己可能将承受更大的痛苦,但需要明白你正在为你的初心而努力,是值得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你不断介入生活的努力,所有的痛苦都会慢慢消退的。像失眠的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同样需要我们去学习如何智慧地解决。

如果有些东西一时半会解决不掉怎么办呢?比如我们考上了大学,去了后发现这所学校不是你理想的,该怎么办呢?这就需要增强我们适应环境的能力。暂时不做评价,跟着同学们正常的生活,该上课就上课,该睡觉就睡觉,慢慢地只要愿意融入此时此地生活,不经意间你可能会发现其中的美妙之处。如果每天埋怨这埋怨那,就无法放弃这所学校,你不是在自我找纠结吗?关键是如果你还学会了逃避,不愿意融入这个集体,你也放弃了任何发现美妙之处的机会。

所以要学会接纳这所学校和学校中的人,先不谈喜欢,至少先学会不太反感这个地方吧。只有接纳,才有改变的可能,接纳是改变的基础。当然,我们在接纳中,发现自己正在承受痛苦,而这正是我们提升心理素质的关键环节,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呢。当然,平时情绪调整比较好的,生活比较有规律的……等因素都将提高我们承受痛苦的能力。

比如多运动的人,睡眠比较好的人,营养得到保证的人,人际关系比较好的人,经常晒太阳聊天的人容易身心健康、情绪稳定,自然增加抗压的能力。如果每天睡眠不好、也不运动的人、营养也不良、人际关系紧张,每天把自己情绪搞得焦躁不安,一旦遇到问题,他承受能力会好吗?答案是否定的。

要增强身心承受能力,实际上就是要注意身心调节的各个方面。其中我比较推荐有氧运动,有氧运动不是一般的散步,每周3-5次,每次20~30分钟,要跑到自己大汗淋漓。当然什么运动比较适合,要根据每个人的情况来定。

【C】理解不良情绪

第二个路径就是路径C,针对不良情绪,像焦虑抑郁。很大程度上这些情绪反应是正常的、合理的,既然正常的,何必通过酗酒、打游戏来缓解呢?何必动不动就寻死觅活,采取极端行为呢?所以你能理解这些情绪反应是正常的,就不一定采用糟糕的方式处理这情绪。

第一我们提倡随时地觉察自己的情绪——我今天是不是有点烦恼;我今天是不是有点生气;我今天是不是状态有点不好。

第二就是要理解和接纳情绪,我的情绪有没有什么原因——如果有人惹了我,有一点生气是正常的;如果有这段时间有点事情没做好,有点不开心也是正常的。你理解这个情绪是有原因的,就说明了我的反应是正常的,这种情绪反应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生命在,这个情绪自然在。既然是正常的,按照日常生活安排,该做啥就做啥,而不是停止不前,或忘记了生活的日常计划。所以化解焦虑最好的方式就是往前行动,往前走。很多焦躁不安的人都是纠缠不休,不愿意行动。

最典型的焦虑症状就是强迫。强迫的人就老是纠缠不休,焦虑抑郁的人也是这样。合理的调节是,有点抑郁,还是要继续吃饭,饭吃得不好,没有关系,努力找自己喜欢吃的;继续睡觉,睡得不好,没有关系,尝试一些放松方法帮助自己睡眠,万一不行,恰当的药物帮助也是可以的;抑郁了,不想说话,那就找自己信得过的朋友聊聊天。我们要成为情绪的主人,在接纳中尝试带着情绪去生活,而不能反过来成为情绪的奴隶。很多人的不良情绪,都是一个人咀嚼、一个人琢磨放大的,忘掉了需要尽快融入生活、工作,与社会不能脱节。反之,多运动,找人聊聊天,听听音乐,打打麻将,这都是非常好的减压方式。

【B】改变认知评价

最后一个路径就是改变认知评价。我们的大脑充满了智慧和弹性,考虑问题的时候不要一根筋。我们看到的世界,并不是世界本身,都是经过我们大脑加工的世界。

角度不同,看问题的境界和心情就完全不一样。我经常举这个例子,说有三个人出门就踩到,但不同的认识角度,心情就明显不一样。如一个人出去就说,我真倒霉,全世界就我踩到了,你想他的心情会好吗?另外一个人出去以后,就自我解嘲地说,还好我今天穿了一双鞋,要是光脚不就麻烦了吗?还有一个人更加自我暗示,说踩到预示着我会遇到运,你看后两个人的心情能差吗?请问变了没有,踩到的这个事情变了没有,但他们不同的看问题角度,结局迥异。这就为心理治疗留下了一个空间,说明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只要我们的大脑足够智慧,情绪自然会调节上去。这就能理解为什么经历了同样的一件事情,有的人非常悲催,有的人就能化悲痛为力量,这也是人与人不同最重要的一个概念。为什么不同,因为有的人就是一根筋想问题绝对化。

所以人的认知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叫绝对层次,这个层次想问题很简单,说对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不明白很多东西蕴含着转化的力量。第二个层次——辩证层次。比如看电视剧,如果孩子问我们那个看起来像坏人的人是坏人吗?家长一听,就知道答案,那个看起来像坏人的人不一定是坏人,那个看起来很好的人,说不定就是埋伏最深的敌人,所以才有剧情的跌宕起伏。所以辩证包括万事万物都是普遍联系的、矛盾的统一的、动态转化的。有了这些理解,看问题就不会绝对化、一根筋了。第三个非评价层次。这也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正念的核心概念。我们的很多情绪都来源于喜欢评价。如果评价好,心情自然好;如果评价不好,心情自然糟了。而每天我要经历太多的外界变化,如果我们都在不停的评价之中,情绪跟随起起伏伏,能稳定吗?所以,我倡导静观和体验,体验世间的一切变化,只是体验它、体验它……无限体验下去,智慧自在其中。有了这个层次,才会深度理解古人“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人生体验。

我们今天这个课程通过减压主题就是要塑造阳光心态,帮助各位谱写幸福的人生。阳光心态内容很多,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就不再继续讲下去了,所以有人说一辈子性格决定命运,心态就决定一切。

本期专家:

黄国平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四川精神卫生》执行主编

66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物质滥用防治协会社会心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自杀与危机干预学组组长/辩证行为治疗学组副组长、四川省心理学会医学心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睡眠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心理健康促进专家组副组长、绵阳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全国试点专家组组长。发表中英文论文80多篇,参编主编专著/教材20余部,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及四川省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等,曾接受人民网专访,治疗个案在央视CCTV播出。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美年心理服务”(ID:meinianxinli),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谢绝二次转载,如需授权请联系原作者。

文章仅用于信息交流,不构成对任何医药产品或服务的商业推广或广告宣传。有关疾病、治疗或药品的专业问题,请咨询医生或有专业资质的医疗人员。 


网址:身心减压、快乐生活!跟心理学专家学「减压」(下)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63207

相关内容

【心·健康】快乐生活 赋能减压
科学减压 快乐生活
【心理减压】心理学专...
学会生活减法,减轻身体负担与心理压力
【心潮减压】心潮减压免费下载
减压生活读后感范文  学会减压快乐生活读后感通用
大学生音乐心理减压初探
心潮减压音乐
【心潮减压】心潮减压手机版免费下载
学会减压快乐生活读后感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