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西安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5-10-16 09:43

通过手账,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读书分享乐趣# #手账分享#

对一座城市来说,阅读,浸润着城市的灵魂,彰显着这座城市的气质与精神。古都西安,一个被千年文脉滋养的文化古都,近年来,大力推动文明城市向城市文明转变,持续深化文明创建为民、惠民、便民理念,加速推进“书香之城”建设。如今,长安书院图书馆、长安云科技文化综合体、长安乐艺术中心等新设施拔地而起,为市民群众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元的文化服务。14个公共图书馆、12个24小时智慧图书馆、86个城市书房、2700余个(村)社区书屋以及4000余个数字文化墙,共同织就了覆盖全市的四级公共文化阅读服务网络,让城市阅读有声有色,不断提质升级。

曲江书城。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旭东 摄

文化地标纷呈,营造“慢下来”的文化氛围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今年1月,一座气势恢宏、设计独特的地标性建筑群落——长安书院在灞河之畔缓缓开卷,如果用无人机在空中拍摄,书院仿佛一本翻开的鸿篇巨著,这一独特的设计不仅赋予了建筑本身文化韵味,也象征着知识的无穷无尽和文化的源远流长,表征着西安这座文化古都翻开了崭新篇章。

五个多月以来,几乎每周都有作家在此举办新书分享会、发布会等,还有一些大型的文化活动在此举行。作为西安市重大民生工程和公益项目,长安书院不仅是西安文化的新象征,更将成为广大市民的精神家园和知识殿堂。

长安书院。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健 摄

长安书院坐落于西安奥体中心视觉廊道中心区域,与奥体中心隔河相望,成为这片现代化城市天际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建筑主体由A、B、C、D四栋相对独立但内部连通的建筑组成,形成一片连续而完整的翘曲屋面。书院目前开放的是C栋和D栋,其中C栋为西安图书馆,总面积达7.6万平方米,设计藏书量高达300万册,阅览座位3000个,日可接待读者1.5万人次。这一庞大的规模和丰富的藏书量,使新馆成为西北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图书馆之一。D栋则为“阅读+”文化空间,拥有三万种11万册精品图书,设置有图书阅览区、古籍展览区、文化展演区、研学教育区、文创产品区、生活美学区、VR体验区、休闲餐饮区等8个功能板块,可同时为万余市民群众提供丰富的“阅读+”文化配套服务。

“五一”假期,何思铭小朋友和他的妈妈李女士来到长安书院,李女士戏称长安书院是最有书香的“遛娃胜地”:“在家里难免会被iPad吸引,但在这里这么沉静的环境中,他也不由自主地被图书吸引。作为家长,我们也在这里会放下手机,静静地看书,真正让心灵休憩一下。”

长安书院。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健 摄

阅读需要“慢空间”,而非“快消费”。西安的“书香之城”建设实践,正是通过实体书、地方文献和沉浸式阅读环境,为公众提供了一种与“信息快餐”截然不同的体验。有业内人士评价:打造“书香之城”,不能仅追求阅读设施的覆盖率,更需要营造能让公众“慢下来”的文化氛围。

一城文化半城神仙,西安“淘书人”在旧书中寻找新知

在长安书院“阅读+”文化空间,还坐落着一家百年老店——西安古旧书店。原址在南院门的西安古旧书店,承载着很多老西安人的回忆,迁到长安书院后,这里很快也成为西安“淘书人”的聚集之地。事实上,西安“淘书人”也是西安打造“书香之城”的流动见证。

活跃在西安淘书界的知名“淘书人”白磊曾表示:“如果不是因为生活在西安,我可能不会这么热爱读书,因为我是从事地方史研究的,我知道脚下这片土地有过多少故事,我在故纸堆中挖掘这些故事,更挖掘西安一直以来流淌的文脉。”

西安淘书圈子“大神”级别的人物魏盛涛是万邦古旧书店的主理人,万邦古旧书房坐落在西安最繁华的商业街区小寨街区的一个幽静的小区内,所谓大隐隐于市不过于此。在这里,旧书与旧物打造了和谐幽静的一隅,聚集了不少爱书人:二十年前在万邦书城买书的教师,退休以后又将书送回古旧书房,期待自己的书重新进入市场流通,也能得到更加妥善的保存;每周定期来选购、研究古籍的大学教授;来此交换绘本互阅的孩子……在这个被电子屏包围的时代,书房的玻璃展柜如同凝固的时光琥珀,有人在文字里打捞青春,有人在故纸中重构年轮,每一本被翻开的旧书,都在无声诉说着人们对知识与记忆的追寻。

当前,由西安市委宣传部指导的“旧书新知·书香西安”系列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在时光的素笺上,古籍、旧书正承载着岁月的厚重与文化的深沉。西安市大力构建“大型书市+示范门店+特色门店+旧书市集+网上交易”的多维体系,打造提升旧书交易交流的流通平台,繁荣旧书市场,让业内有动力,读者感兴趣。“旧书新知·书香西安”系列活动先后走进乡村,走进校园,在市集开设“古籍典藏展示专区”“古旧图书销售专区”“捐赠换书专区”等,满足不同读者群体多样化淘书、换书需求,打造具有千年古都特色的文化风景,不断探索实践路径,让有价值的旧书回到流通体系,实现绿色共享和资源节约利用。

“旧书新知·书香西安”走进高校。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翟小雪 摄

脉脉书香,源自文韵的传承,更根植于日常的培育。从强化政策扶持,到做强“兴善寺西街书香市集”“西安古旧书店”等旧书市集,打造更多淘书好去处;从培育“长安悦读”等阅读品牌,到把书房开进社区,营造15分钟公共阅读圈……近些年,书香西安建设稳步推进、不断深入、成绩斐然。扎扎实实的“组合拳”培厚文化传播土壤,让历史底蕴、人文价值、消费潜力实现内在贯通,夯实了旧书流动的市场基础。

千年文化古都,阅读空间无处不在

在碑林博物馆附近,有一家民宿,名为“大风起西”,民宿紧邻奎星阁,据说“奎星”是黄道二十八宿之一,古人信奉其主宰文运,所以此塔也是为了保佑来此祈福的文人学士文运、官运亨通。这里又紧邻碑林,整个民宿充满了书香。民宿老板剡坤泽将这里打造得颇为雅致,更重要的是,他将大厅打造成为一个书屋,在这里,外地的游客取一本书,了解西安这座城的故事,而本地的客人即使不住宿,来这里翻翻书,老板也是非常欢迎的,他在民宿外,将“书吧”二字也当作广告推而广之,以书会友,他也因此结识了不少书友。

剡坤泽只是古城爱书人的一个代表,西安还有千千万万的爱书人,他们在古城的大街小巷,用自己的方式播洒着书香。今年4月23日至金秋十月,西安市公共文化机构围绕“书香西安 阅读悦美”主题,以图书推荐、研学、征文、阅读分享、讲座展览等形式,开展343场全民阅读活动,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市民群众提供多层次、多场景的阅读体验。书院门历史文化街区,传统线装书修复工坊与沉浸式古籍数字化体验馆并存;西安碑林博物馆的“碑林云”借助AR技术,让12万件文物典籍化作“掌上图书馆”,每月吸引超20万人次线上“云阅读”。

从西安国家版本馆文济阁到曲江书城、蓝海风中心等现代文化综合体,再到深入街巷的社区书屋,阅读空间无处不在。纺织城老社区由旧厂房改造的“城市书吧”,航天基地充满科技感的“星空书屋”,以及民间自发形成的“旧书换面”的“书香面馆”、特殊妈妈读书会等,彰显出阅读空间的民生温度与社会活力。

市民在西安图书馆挑选书籍。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健 摄

和这座千年古都的文脉一样,读书在西安从来都是一件高雅的事。陕西方言中,“书”和“福”同音,有人说,读书就是读“福”。在西安,仿佛能触摸到空气中那股跃动的书香。环城公园里,老人们戴着老花镜细细品味着报纸上的每一个字;曲江书城,一束束柔和的灯光下,年轻人沉浸在书页间构建的世界;校园中,孩子们朗朗的诵读声,都为这座城市平添了几分文化的韵律与活力。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静)

网址:西安,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西安新闻网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69294

相关内容

让旧书焕发新生 西安新闻网
旧书不厌百回读 西安新闻网
回溯旧书之旅 共享阅读之乐 西安新闻网
热心居民捐赠书籍 为社区书屋添活力 西安新闻网
“一刻钟”的便捷 让老百姓生活更幸福 西安新闻网
西安读书会小程序开发,开启健康生活新方式
“旧书”换“新蔬” 闲置图书重焕光彩 西安新闻网
社区举办图书漂流活动 让闲置书籍循环再利用 西安新闻网
以书换蔬 闲置图书焕发“新活力” 西安新闻网
一家二手商店的三种“打开方式” 西安新闻网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