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新农人魏巧:科技加持 未来农业大有可为
生物科技与农业结合,未来食品生产将更加可持续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科技生活变迁# #未来生活展望#
农业发展离不开高科技的加持,在镇江市一个全新的农业模式正在崛起。它借助高科技的智能化设备,实现更高效、精准的农业生产。一批批有知识、有技术的青年人,以新农人的身份,回归田野,运用高科技手段,引领农业迈向现代化,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今天,让我们来到农场里,探访新农人代表魏巧。
站在江苏润果的大田里,看着飘香的稻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镇江市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魏巧很是自豪,他们用7年时间致力于农业科技发展,引进了智能化的高科技设备,在农田里搭建了一张“天地空一体化”的智慧农业技术网,科技赋能农业一线生产。将地块数字化,依靠数字化和机械化,在全流程机械化的同时,实现从水源、土壤、气象到病虫害全程数字监控,大大提高了农田的管理效率和产量。
江苏润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新农人魏巧告诉记者,去年水稻的产量是1100多斤,今年预计约1300斤。今年在种植环节上,水肥一体化的技术使用,让施肥工作变得更加精准,病虫害防治环节,则因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对管理的执行环节的决策又有一定地助推。
在魏巧的农田里,所有的传感系统和监测信息都被汇集到他们和中科院等专家共同开发的“大田种植数字化农业云平台”中,这为农田提供了更加全面、便捷的管理手段。通过这个平台,农民可以实时了解田间的生长情况,制定更加精准的农事计划并解决问题。
魏巧指着大屏介绍:“蓝色小模块是公司2万亩田里面的1107个地块,红色的模块代表监控摄像装置,通过摄像就能看到田里面的苗情的长势。根据试点区域的优化,将来会在2万亩田里面再进行复制和实施,成功的话,不久之后农户也会跟着我们布点和实施。”
2017年,时年35岁的魏巧和爱人放弃了中国科学院地理所和北京大学的工作来到镇江创业。魏巧带领团队进行农场智能化、信息化板块建设,开启了镇江智慧农业新征程。被农业农村部评为第一批全国“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典型案例,入选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2022智慧农业建设优秀案例名单。魏巧认为新农人才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魏巧感慨,生活在乡村这7年来,感受最深的还有一点,那就是老龄化,种田人的年龄层次也出现断层的现象。那么未来谁来种田?如何种好田?然后现在的科技谁来应用?可能真的需要更多的新生力量或者年轻人加入到这个行业里面。
魏巧表示,新农人具备现代农业理念、科学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农业生产和管理,提高农业产量和效益。同时,新农人还能够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将为农业现代化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魏巧认为,农业是被国家需要,大有可为的事业,未来的农业是工业化、工程化、工厂化的,这需要更多的有知识、有管理又有技术的年轻人不断深入这个行业,年轻人加入进来了,这个行业就大有希望,大有前景。
(来源:一起镇江)
网址:探访新农人魏巧:科技加持 未来农业大有可为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83545
相关内容
为美丽乡村作“绿色贡献”!探访荆州市农业农村生态节能新路径农业农村减排固碳,生物质能大有可为
发展生态农业与实现节能减排的探索——以“德州黄河北展区有机农业生态科技示范园”为例
农业机械节能降耗技巧探讨
农村和农业节能减排大有可为
绿色农业,未来可期
农业部:农业科技提升行动方案
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大有可为
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农业科技创新重点领域(2024–2028年)》
低碳,农业农村大有作为——代表委员谈农业农村低碳发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