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
教育大数据帮助教师分析学生学习行为,优化教学策略 #生活知识# #科技生活# #科技与教育#
甘肃省宕昌县旧城中学 刘月娟
摘 要:对于刚刚开始接触生物的学生而言,采用科学有效的生活化教学策略,不仅有利于降低学习难度,而且还可以提升教学效率。就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开展生活化教学展开了论述,以期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
生物作为一门与日常生活十分密切的基础学科,其所有的观察和原理都是源自于人类本身及生活的。对于刚刚开始接触生物的学生而言,采用科学有效的生活化教学策略,不仅有利于降低学习难度,而且还可以提升教学效率。
一、通过生活化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物教学的实际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地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就能够实现。因为,知识的学习同样是一个由外向内的转移和传递过程,也是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构建自身知识经验的实际过程。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认真的备课,深入的分析材料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景,通过提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教学的过程中。例如:笔者在教授学生“人体免疫”这一课程的过程中,我首先会问学生:“大家有没有注射乙肝疫苗呢?指导为什么打过乙肝疫苗就不容易得乙肝了吗?”这时候学生肯定是不明白,笔者就会说:“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讲的——特异性免疫。”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将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问题的兴趣,使得学生能够沿着教师的思路去学习。
二、提升生活化教学技能
初中生物教师必须通过各种培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生活化教学技能,才可以真正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水平,更好地培养中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目前,虽然大部分初中生物教师已经初步具备一些基本的生活化教学策略,但面对各种不断变化的教学情况以及教育理念,仍然需要广大一线生物教师对生活化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改进,以便更好地提升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水平。初中生物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观看和研究名师专家的教学生活化讲课视频,学习其先进教学经验,以期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此外,初中生物教师还应积极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讲座、教研活动,以此来获得更多先进的生活化教学策略,以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
知识源于生活,理论源于实践。这就要求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这一客观规律,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验、调查等方式来学习知识、验证理论,不仅可以丰富生活阅历,而且还可以减轻学习压力,有利于学生构建起自身的生物知识体系。例如,当我们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之后,可以组织学生前往附近的公园开展一次“调查身边的生物”实践活动,以小组形式对公园内的生物进行调查,并按照形态结构、用途和生活环境等进行归类,最终形成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通过生活化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主动亲近自然得以减轻学习压力,而且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集体协作能力。
四、科学组织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实际生活更加融合
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生物教学中,如果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现实生活知识和课堂教学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联想、类比,让学生从具体的感性实践上升到抽象的理论学习,那么教学过程将得以优化,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也将更加巩固。比如,在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时,可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树木,为什么法国梧桐会在冬天凋落全部叶子,而柚子树却却没有明显的落叶?在学习“体温调节”时,让学生体会冬天从温暖的室内走向寒冷的室外时,身体有哪些变化?又比如,在生活中,特别是在夏天的时候,我们常常喜欢在荫处乘凉。但是在大树的树荫下乘凉却比在房屋下躲太阳显得凉爽得多。这其中的因果也是可以用生物知识来解释的。这是因为植物会进行蒸腾作用,植物本身蒸腾出的水分变成水蒸气时,会吸收热量,也就是带走了大树周围的热量,所以会显得凉爽得多。这种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就是对植物蒸腾作用最好的证明。实践证明,将生活中的知识与生物课本联系起来。将复杂难懂的生物学与我们日常生活的经验联系起来,既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所学习的内容,提高学习的效率。
五、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生物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巩固消化课堂所学知识的有效手段,是初中生物教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初中生物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应尽量防止其脱离于学生的实际生活,而应该尽可能地結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课后作业能充分体现出生活化特点,引导学生在自己相对熟悉的氛围中认真完成课外作业,使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发展意识得以增强。例如,当我们在布置“植物种子的萌发”课后作业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生活化设计,让学生回家之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粒种子进行养殖,然后以图文的形式来描绘整个萌发过程。
六、挖掘生活化教学内容
如果要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其教学内容必须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才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因此,在生物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寻找、发掘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转变成为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这样可以让学生以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来感悟教学内容,进而有利于激发对生物的学习兴趣。例如,我们进行“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发生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实例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比如:馒头是通过真菌发酵之后做成的、酸奶包含大量的乳酸菌、罐头和鲜奶都需要经过高温灭菌才能保存,这些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实例,将现实生活经验与生物理论知识进行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准确地学习生物知识。
总之,初中生物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将生活化教学策略合理应用于生物课堂教学,从而在激发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娜.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8(12):134.
[2]陆春玲.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优化策略的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
[3]赵慧敏.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初探[J].学周刊,2015(23):25.
网址: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83969
相关内容
简述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浅谈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优化策略的实践研究
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
初中美术课程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初中美术教学生活化策略解析
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课程教学优化策略
试论实现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doc
初中物理生活化实验教学中的学生合作学习策略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