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 | @转校生家长 请查收这份过渡指南

发布时间:2025-11-13 16:05

家长如何与学校家校沟通配合 #生活知识# #日常生活# #家教辅导#

- 案 例 回 放-

一位转校生的母亲向我倾诉:“开学后,网上的家长们欢呼声一片,我却喜忧参半。”她喜的是来深多年,终于可以将女儿接到身边,实现“一家三口,三餐四季”的目标;忧的是不知道孩子作为转校生能否适应新的校园环境。这几天,她注意到女儿的情绪不像原来那么高涨,尽管孩子在老家时学习成绩优秀,但和新同学间仍存在差距。她很想帮助女儿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可是苦于没有方法,只能跟孩子说“我们一起努力”。

剖 析

3个原因导致转校生“开疆拓土”受阻

//

在“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吸引下,五湖四海的人们选择来深奋斗,他们也带来了自己的子女。和父母在一起,孩子们不仅能享受温馨快乐的家庭生活,还能获得深圳丰富的教育资源。但离开熟悉的环境,在新的校园里“开疆拓土”,对孩子来说亦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案例中的母亲是众多来深奋斗者中的一员,如今她已经实现了“一家三口,三餐四季”的目标,却“喜忧参半”。可见,面临转校挑战的不仅是学生,更是整个家庭。

其实转校生在深圳的学校中普遍存在。他们有的是从老家转过来,有的是因为搬家等原因不得不转校。由于人数少且较为分散,他们转校后的心理调适很容易被忽视。不少学生因转校,整体成长状态出现“分水岭”,存在“无法快速适应新的校园生活”“学习状态不佳”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掌控感暂时缺失。多数人都喜欢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因为熟悉的环境会让人更有掌控感。但对于刚转入新学校的孩子来说,所有的人、事、物都是陌生的,他们会暂时缺失对环境的掌控感,进入校门后如何找到班级、班里的同学是否欢迎自己、老师是否严格、下课后去厕所应该走哪个方向等看似不起眼的小事,都会引发他们的焦虑情绪,增加他们适应新环境的难度。

支持系统须抽离与重建。家庭和学校是孩子心理发展的重要支持系统。然而,转校生进入新学校后,不仅要先从原有的支持系统中抽离出来,还要在新环境中重构自己的支持系统。案例中的学生面临的问题可能更为严峻,因为她除了要构建新的学校支持系统,还要在与父母的朝夕相处中调整家庭支持系统。

进入转校“静默期”。在熟悉的环境中,人们更容易将自己的心理能量集中起来展示自我,而在新的环境中,人们要分散精力去关注环境本身。因此,很多转校生在进入新学校初期都有一段“静默期”,时间长短因人而异,可能表现为家长所观察到的“情绪不像原来那么高涨”。事实上,在“静默期”内,他们在尝试与周围的环境建立新的连接,这段时间是他们调整自我、重获自信的过程。

破 局

3步走帮孩子平稳渡过转校“阵痛期”

//

接纳变动

生活中,人们希望所有事都能朝自己期待的方向发展,一旦事情超出了自己的控制,焦虑感便可能随之而来。其根源在于人们往往不希望出现任何意外,然而生活中的意外情况是无法避免的。此时,“接纳”对于人们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接纳并非意味着以消极的态度面对问题,而是愿意看清事物的本来面貌,以便采取更适合当前情况的行动。

家长因孩子转校后暂时陷入困境而焦虑时,不仅无法帮助孩子,反而会将自己的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此时,家长不如先“叫停”自己的负面思绪,换个角度发现家庭中正向、积极、有力量的方面,让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比如,即便适应新环境具有挑战性,但孩子从未放弃;虽然刚刚与孩子团聚,关系仍需磨合,但一家人终于可以生活在一起了;就算暂时没有很好的方法帮助孩子,但自己愿意积极求助……一旦理清了正向信息,家长再回头看自己的焦虑情绪,或许会觉得它并没有那么严重且更易于接纳了。

理清思路

接纳自己的焦虑情绪后,家长要明确焦虑的来源,可将自己担忧的问题罗列出来——先思考哪些担忧是不必要的,比如孩子从小就是个社交达人,家长就不必过于担心他们在新学校的交友问题;再思考哪些问题是即使自己担心也无法解决的,比如“孩子在新班级上课时不举手回答问题怎么办”,对于此类问题,家长大可放心,因为老师通常会比家长更有办法;最后,分类整理其余的担忧事项,搞清楚哪些担忧与孩子相关,哪些是因工作而起,哪些是生活琐事。

例如,案例中的家长除了担忧孩子转校后的学习状态,还担心家庭生活的变化可能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以前逢年过节才有时间和孩子团聚,现在要和孩子朝夕相处,难免会产生亲子矛盾。因此,为了更高效地帮助刚转校的孩子适应全新学习生活,家长切忌将自己所有的情绪压力都归结到孩子转校这件事上,而要及时调整好心态,先剖析焦虑来源,理清思路,再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各个击破。

在此过程中,家庭成员必然会经历心理波动,拒绝和否认这些波动反而会消耗自身的心理能量,如果一家人能够通过有效沟通将心理波动转化为心理能量,积极面对并努力解决问题,就能够更快更好地破解当前的困境。

提供支持

案例中的家长虽然苦于没有方法帮助孩子适应新的学习生活,但她用了最万能的方法——告诉孩子“我们一起努力”。日常生活中,家长很容易以过来人的角度评价、指点孩子,他们的方法也许对孩子有很大帮助,但在心理层面,一句“我们一起努力”远比评价和指点更有力量,因为这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父母也在和他们一起面对挑战。

面对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孩子需要时间来调整心态。因此,家长不必急于让孩子迅速恢复之前的状态,要给孩子一些时间,允许他们慢慢调整和适应。在等待的过程中,家长要主动关心孩子并为其提供有力的支持,可多与学校老师和其他家长沟通,了解班级的特点和学校的重要活动等,做到心中有数,并引导孩子提前规划,避免手忙脚乱;还可主动与老师交流孩子在家的表现、询问孩子在校的情况,了解孩子的适应程度,助其顺利渡过转校适应期。

作者 | 刘丽丽 (龙岗区外国语学校)

编辑 | 黄秋碧

新媒体编辑 | 于思嫄

每天更新教育资讯

了解更多教育相关话题

-扫码下载深学-

网址:家校 | @转校生家长 请查收这份过渡指南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404404

相关内容

复学返校心理调适指南,请查收!
居家生活学习,这份指南请查收
新学期这份健康指南请查收
@海南中小学生 春季开学倒计时!这份“收心指南”请查收
@学生、家长、教师,这份心理调适指南请收下
@家长,开学倒计时,这份校园卫生安全秘籍请注意查收!!
春季开学倒计时 这份“收心指南”请查收
叮!您的假期复旦校园生存指南请查收
家长、中小学生注意!请收下这份开学心理调适指南
备战开学,这份“校园生活指南”请收藏!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