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人压力大就生病?研究揭示身体如何被“压”垮:高压正在成为癌细胞养料、血糖推手!

发布时间:2025-11-21 23:18

将大任务拆解成小步骤:一步步推进,不被压力压垮。 #生活常识# #时间管理建议# #高效日程安排#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情况——上台演讲前,手脚冰凉发抖,浑身冒冷汗;马上要考试,胃部却传来阵阵绞痛;发生重大变故时,血压计上的数字一路飙升……这些在关键时刻突然来袭的身体信号,我们通常归咎于“没休息好”或“太紧张了”。但你是否想过,这或许并不仅仅是简单的疲惫或心理紧张?

当压力不再是转瞬即逝的情绪,而是成为一种长期状态,它便开始在我们的身体内部悄然攻城略地。它不仅能扰乱我们新陈代谢的平衡,甚至能巧妙地劫持我们固有的神经通路。过去,我们将压力与疾病的关系归咎于免疫力下降,但最新的前沿科学却揭示了一幅更为惊心动魄的图景:你的大脑和器官,可能在压力的驱动下,正进行着一场隐匿的危险交易。

这究竟是如何发生的?我们是否只能被动承受?

01 双重打击——压力精准撬动血糖与癌症

2025年,两项发表于国际顶刊的突破性研究,清晰地揭示了压力与健康之间令人心惊的隐秘关联。

▌压力越大,血糖越高?

压力大了吃不下饭,怎么血糖还会升高?这是很多人困惑的问题,而对于胰岛素抵抗(IR)人群而言,这个问题的答案,远比想象中更危险。2025年10月,Diabetologia期刊发表的mPRIME真实世界研究,用精准数据揭示了IR人群面临的特殊风险。

该研究纳入了116名受试者,其中54例为胰岛素抵抗者(HOMA-IR≥2.5),62例为胰岛素敏感者。通过7天动态血糖监测(CGM)、加速度计体力活动记录,以及每日8次的即时压力与情感状态追踪,研究团队发现了一个关键差异:在感知压力水平相近的情况下(两组均值均约23分,满分100分),仅IR组的压力水平与血糖升高显著相关(β=6.24×10-3,P=0.005),而IS组未出现这一关联(β=2.03×10-3,P=0.178)。换句话说,IR人群的血糖对日常压力有着超常敏感性,同样的压力刺激,他们的血糖波动幅度更大。

更严峻的是,压力与血糖紊乱相互交织,会陷入恶性循环:研究还发现,压力水平越高,受试者的即时情感状态越消极(β=-0.08,P<0.001),而IR组的抑郁症状评分(BDI-Ⅱ评分7.0)显著高于IS组(4.3,P=0.018),积极情绪评分则更低(PANAS-X积极分量表32.5 vs 34.7,P=0.034)。这意味着:压力导致血糖升高,血糖波动引发的身体不适会进一步加重焦虑、抑郁情绪,而负面情绪又会激活更多应激激素,让血糖控制陷入越乱越糟的死局,最终加速向2型糖尿病发展。

除了IR人群,另一项研究锁定了压力升高血糖的神经专线——杏仁核-肝脏信号轴,瞄准普通人群。研究发现,压力会特异性激活大脑内侧杏仁核(MeA),通过腹内侧下丘脑神经元(MeAVMH)直接向肝脏发送信号,促使肝脏释放葡萄糖。这也解释了为何长期高压人群,即便饮食均衡、缺乏运动,糖尿病风险仍会显著升高。

▌压力还会助长癌症?

如果说压力对血糖的影响是代谢紊乱,那么它与癌症的关联也逐渐被揭示。2025年8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建明教授团队与南方医科大学高天明院士团队合作,在Nature Cancer发表的重磅研究,揭露了结直肠癌细胞如何劫持大脑神经信号,将压力转化为自身生长的养料。

图片

研究团队通过慢性束缚应激(模拟人类长期焦虑、抑郁状态)处理结直肠癌小鼠模型,发现小鼠的肿瘤生长速度较对照组加快了40%,且外侧隔核的神经元活动强度与肿瘤大小呈明显正相关。临床数据同样印证了这一结论:对217例结直肠癌患者的随访分析显示,肿瘤组织中胆碱能神经纤维密度越高、外侧隔核活动越强,患者的总生存期越短(中位生存期38个月vs 62个月,P<0.001)。

过去我们认为压力通过削弱免疫系统间接影响癌症,而这项研究证明,压力可直接通过神经信号为癌细胞供能。更令人警惕的是,这会形成另一个恶性循环:肿瘤生长会进一步刺激外侧隔核,加重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而负面情绪又会增强神经回路的活动,让癌细胞获得更多养料,最终陷入情绪越差,肿瘤长得越快的绝境。

02 生理风暴之源:慢性压力如何一步步侵蚀你的健康?

我们的身体拥有一套精妙的压力应对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在远古时代,面对野兽,人类机体中的HPA轴瞬间启动,释放皮质醇和肾上腺素,令心跳加速、血糖升高,帮助我们迅速逃离危险。这是一个短期、救生的系统。

然而,在现代社会,野兽变成了永无止境的KPI、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不断涌入的信息洪流。HPA轴被迫持续激活,警报系统迟迟无法关闭。于是,急性压力演变为慢性压力,引发机体发生以下变化。

免疫系统的无差别攻击:皮质醇在正常情况下有抗炎作用。但长期过量分泌,会导致细胞对它的信号变得麻木。失去有效控制的免疫系统会开始紊乱,一方面可能反应迟钝(导致更容易感染),另一方面可能攻击自身组织,引发慢性炎症。这种全身性的低度炎症被现代医学认为是抑郁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甚至癌症的共同土壤。

脑肠轴:大脑中一个关键的情绪调节区域——外侧隔核(LS),这个被称为情绪枢纽的大脑区域,负责调控焦虑、抑郁等情绪,还通过一条多突触神经回路,与肠道中的胆碱能神经元建立直接联系。正常情况下,这条回路参与调节肠道蠕动、消化液分泌等生理功能;但在结直肠癌患者体内,情况发生了致命逆转。结直肠癌细胞会释放特殊信号分子,诱骗肠道胆碱能神经元的神经纤维延伸至肿瘤微环境中,形成一条专属的营养输送通道。

当这条神经回路被癌细胞成功劫持后,肠道胆碱能神经元会释放神经递质GABA,特异性结合肿瘤细胞表面的含ε亚基GABAA受体,同时上调肿瘤细胞中Tspan1蛋白的表达——共同促进肿瘤细胞增殖、抑制其凋亡,让肿瘤在短时间内快速增大。

前额叶皮质(理性中枢):大量研究证据表明,长期升高的皮质醇水平可能与前额叶皮质的神经元连接减少和体积缩小有关。这一观点得到了动物实验(显示直接的神经毒性)和特定人类疾病(如库欣病)研究的强力支持。在患有慢性压力相关精神障碍(如抑郁症)的群体中,也普遍观察到这种关联。目前主流的神经科学理论认为,高皮质醇对前额叶的损害,是导致我们在压力下出现注意力、决策和情绪控制困难的关键机制之一。

杏仁核(恐惧中枢):与前者相反,慢性压力会让杏仁核变得肥大且过度活跃。它像一个高度敏感的警报器,对微小的威胁也会反应过度,让我们更容易感到焦虑、易怒和恐慌。

细胞衰老: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保护帽,随着细胞分裂而逐渐缩短,是细胞衰老的生物标志物。PNAS上一项历时多年的研究发现,在高度压力环境下(如长期照顾患病子女的母亲),其免疫细胞的端粒长度显著短于同龄人。

这意味着,慢性压力在分子层面加速了你的生物学衰老过程。它让你不仅感觉老了,而是身体细胞真的老了。

因此,管理压力,不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精神调剂,而是与延缓衰老、抵御疾病同等重要的生理刚需。

03 压力管理:从被动承受到主动防御的实用方案

无论是规避血糖失控的风险,还是打破癌症与情绪的恶性循环,核心都在于将压力管理从被动应对升级为主动防御。

▌即时减压:3种短时见效的应急方法

当遭遇急性压力(如突发工作危机、与人争执、意外事件)时,需在短时间内阻断应激反应,避免应激激素持续升高。

4-7-8呼吸法:是一种源自瑜伽的深呼吸技巧,被认为是一种神经系统的天然镇静剂,有研究证实,该方法可使皮质醇水平快速下降,抑制杏仁核-肝脏信号轴激活。具体方法是先用4秒深吸气(感受腹部像气球一样隆起),屏息7秒,再用8秒缓慢呼气(想象压力随气流排出体外),重复3次。

渐进性肌肉放松:肌肉紧张是压力的生理记忆,这种交替松紧的方式可通过神经反馈抑制交感神经兴奋,使血糖升高幅度减少。方法是从脚趾开始,先紧绷肌肉5秒,再放松10秒,依次向上至头部(脚趾→小腿→大腿→腹部→胸部→手臂→肩颈→头部)。

5感锚定法:该方法能将大脑从“压力应激模式”拉回现实,阻断外侧隔核对肠道神经的信号传递。方法简单,只需要快速说出眼前看到的5种物体(如电脑、绿植、水杯)、触摸到的4种质感(如桌面的冰凉、衣服的柔软)、听到的3种声音(如空调声、鸟鸣、自己的呼吸)、闻到的2种气味(如咖啡香、洗衣液味)、尝到的1种味道(如口中的薄荷糖味)。

▌长期抗压:4大支柱构建抗压体质

运动方案:遵循“3-30-150”法则:每周累计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行),每次运动包含3分钟高强度间歇(如冲刺跑、开合跳、登山跑)和30分钟匀速运动。

饮食调整:打造抗应激餐盘,每日摄入200g富含GABA的食物(如菠菜、西兰花、猕猴桃、发酵豆制品、糙米),同时补充10-15g可溶性膳食纤维(如燕麦、芹菜、魔芋、火龙果),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减少压力引发的肠道炎症。

睡眠修复:深度睡眠阶段,身体线粒体修复效率提升,可增强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同时抑制HPA轴过度激活,减少应激激素分泌。可以实施“90分钟周期睡眠法”,根据自身入睡时间倒推,保证每晚4-5个完整睡眠周期(每个周期90分钟,如23:00入睡,可设置6:30闹钟,包含5个周期)。

认知重塑:建立“压力分级应对系统”,日常压力可分为三级,红色警报(如亲人重病、失业、重大意外)时,立即启动“求助机制”,联系家人、朋友或心理咨询师,避免独自承受;黄色预警(如加班、考试、常规体检)时,提前1天进行正念冥想(每天10分钟,可使用冥想APP引导);绿色状态(如轻微堵车、小分歧)时,通过听音乐、散步、短暂聊天等方式放松。

04 结语:重掌身心航向,做压力的管理者而非受害者

压力不是敌人,失控的压力才是,这个现代生活的常客,我们无法完全逃避,但绝不应任其宰割。科学已经为我们指明了道路:你每一次积极的应对,都在微观层面上重塑着你的大脑与身体,让你从一个压力的被动承受者,转变为自己健康命运的主动创造者。

参考文献

[1]Li Y, Yu H, Li ZM, et al. Colorectal cancer cells hijack a brain-gut polysynaptic circuit from the lateral septum to enteric neurons to sustain tumor growth[J]. Nat Cancer. 2025 Aug 21. Doi: 10.1038/s43018-025-01033-x.

[2]Schrems E, Gruber JR, Schiweck C,et al. Daily life stress is linked to increased glucose levels in individuals with insulin resistance: a real-world assessment[J]. Diabetologia. 2025 Dec;68(12):2709-2718. Doi: 10.1007/s00125-025-06552-x.

[3]Epel ES, Blackburn EH, Lin J, et al. Accelerated telomere shortening in response to life stress[J].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04 Dec 7;101(49):17312-5. DOI: 10.1073/pnas.0407162101.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网址:为何有人压力大就生病?研究揭示身体如何被“压”垮:高压正在成为癌细胞养料、血糖推手!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408462

相关内容

高血压=高血压病?癌前病变一定变成癌?
冥想如何影响大脑?又如何有效帮助降低机体压力?
压力太大,不仅致病还致癌!若出现5种情况,你需要解压了
压力是罪魁祸首?研究揭示糖尿病与压力的关系!
年纪轻轻就有严重的高血压!研究表明:高压工作环境容易造成血压升高
心理压力大 教你如何为自己减压
科学网—生活压力导致细胞寿命缩短?
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如何有效管控血压
女人如何减压养生
面对治疗的压力,癌细胞也学会了“解压”。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