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开始盯上年轻人!要想远离,做好这三件事→
《高血压饮食指南:健康生活从饮食开始》- 专为高血压人群定制 #生活技巧# #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书籍# #健康饮食书#
这届中青年人的爱好中,
“养生”绝对榜上有名。
大爷大妈的生活方式,
是谁羡慕哭了我不说。
中老年专属养生工具,
是谁想跃跃欲试我也不说。
一边是拼命“任性”,
一边是惜命如金。
就是因为他们发现,
随着生活方式和工作节奏的改变,
高血压好像离自己越来越近。
高血压是脑卒中和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许多高血压患者在早期常无特殊感觉,导致这个“无形杀手”在悄无声息中侵蚀着人们的健康。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夜生活的不断丰富,中青年高血压患病率不断升高。《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7.5%,患者人数已经超过2.45亿。其中18-44 岁、45-59岁和60 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3.3%、37.8%和59.2%。
高血压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
越来越多的中青年成为高血压病患的“后备军”。
作为社会的中流砥柱,
预防并积极治疗中青年高血压人群的重要性
不言而喻。
下面,我们就跟随疾控小卫士
一起来学习相关知识,
重视健康管理,远离高血压的侵扰~
中青年高血压的诊断
”
中青年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同样为静息状态下非同日测量3次血压≥140/90mmHg。中青年一旦出现血压高于标准的情况,明确病因首先要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临床中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肾实质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皮质醇增多症及主动脉狭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为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的原因,需要做一些特殊的检查,如测定肾素、醛固酮、皮质激素和儿茶酚胺等水平;肾脏、肾上腺、肾动脉超声或CT、磁共振等。根据病因进行对症治疗,及时地将血压控制,可能会逆转高血压至正常血压,并逐步停服降压药物。根据患者的生活方式、病史、辅助检查除外继发性高血压后,就可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
在我国,95%左右的高血压都属于原发性高血压,其发生与遗传、年龄、精神压力、环境因素、不健康的生活和饮食习惯等诸多方面息息相关。除前两项因素外,其他因素均是可防可控的。全国调查和监测数据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年人高血压其所带来的慢性病负担及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是全球首位的。中青年预防治疗高血压对于降低未来十年心血管事件(心梗、卒中、猝死)发生率,减轻疾病负担有重要意义。
中青年原发高血压的特点
”
01
收缩压相对不高
中青年高血压因其血管壁弹性较好,交感神经较为兴奋,因此舒张压偏高,而收缩压相对不高,脉压差小,心率偏快。不少人认为收缩压不高就不需要治疗而掉以轻心,殊不知长此以往会使高血压导致的动脉硬化加剧,引起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并发症。
02
家庭自测血压比例低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由于社交、工作等种种原因导致家庭自测比例偏低。不能及时有效评估血压的控制效果。这也是血压控制率偏低的影响因素之一。
03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较多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常伴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吸烟、酗酒、熬夜、高盐高糖饮食、浓茶等,超过7成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合并超重、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血症中至少两个危险因素,这些不良因素都可以导致血压的发生和发展。
中青年防治高血压,做好这三件事
”
一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要规律、适量、清淡,定时定量,少食盐,戒烟酒,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二要劳逸结合,不熬夜,进行有规律地运动,特别是有氧运动。
三是保持心理平衡,减轻精神压力,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
中青年原发高血压药物治疗
遵循以下原则:
”
▶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多有交感或RAS系统激活,降压药物可首选ACEI/ARB类药物或β受体阻滞剂。(怀孕及备孕期间患者禁用ACEI/ARB类药物)。
▶ 每年应进行高血压相关靶器官体检,如心、脑、肾、眼底等检查,在未发生靶器官损害时进行干预。
▶ 规律监测血压情况,确诊高血压后应每日于晨起、服药后2小时、睡前测量血压,对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能耐受者最好降至130/80mmHg以下。
在2022年11月发布的《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中,参考2020年《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的相关推荐,并根据中国人群前瞻性流行病学资料,认为收缩压SBP 130~ 139 mmHg和/或舒张压DBP 80~89 mmHg伴≥3个心血管危险因素(男性45岁以上,女性55岁以上;吸烟或被动吸烟;高血脂;空腹血糖异常;肥胖)者,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风险基本都≥10%,属于高危患者。推荐进行积极降压在内的全面综合治疗。
▶ 定期门诊随访与医生沟通治疗方案:通常情况下,1级高血压或低、中危患者可1~3个月随诊1次,2~3级高血压或高危患者可2~4周随访1次,血压控制稳定后可适当延长随访间隔。
参考文献:
1.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等.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2 年11 月第 50 卷第 11 期.1050-1081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著.《中国慢性病防控技术报告(2015-2020)》
3.健康随心丨心血管健康护卫队 如何预防高血压|世界高血压日 2023-05-17
素材来源:
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慢性传染性疾病防制所 房巧玲
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责任编辑:
网址:高血压开始盯上年轻人!要想远离,做好这三件事→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44407
相关内容
没症状的高血压最可怕!高血压盯上年轻人健康生活 10个轻松习惯让你远离高血压
高血压人群必备:常吃这三种食物,做好这三件事,让血压稳定
年轻人压力大或致高血压 年轻人高血压怎么办?
年轻人 健康生活方式可预防高血压
这届年轻人的理财焦虑怎么解?做好三件事!
老年人高血压饮食注意事项
这届年轻人开始捡垃圾了?
老年人高血压怎么调理 老年人高血压的调理方法
【必读】这届年轻人的理财焦虑怎么解?做好三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