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残 共享美好生活(六)丨认知症照护机器人实现精神行为症状非药物智能化管理
艺术治疗可以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用于辅助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的康复。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艺术生活# #艺术治疗#
飞速发展的科技,正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新质生产力代表着创新、突破与变革,为科技助残领域注入了无限活力。科技产品不应是冰冷的工具,而是能够温暖人心、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的有力支撑。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推出“科技助残共享美好生活”系列报道,让我们在这个专题里,一同探索新质生产力与科技助残的美妙结合,领略科技带来的希望与美好,感受走进现实的“未来”。
《认知症老年人照护服务现状与发展报告》指出
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老年痴呆患者约有1507万,
预计到2030年我国认知症人数将达到2220万,
2050年将达到2898万。
据《柳叶刀》子刊的一篇论文
《一项横断面研究:中国60岁以上成年人的认知症
和轻度认知障碍的患病率,危险因素和处理》,
中国60岁及以上人群中,
认知症患病率为6.04%,
轻度认知障碍患病率为15.54%,
推算目前中国老人中有1507万认知症患者,
3877万轻度认知障碍患者。
视频来源丨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财经》节目
认知症老年人的照护服务需求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为缓解家庭和社会照护服务能力的不足,
京大技术有限公司设计研发的AI认知症照护机器人
引进日本认知症预防干预的技术经验,
结合国情应用人工智能云技术,
实现
老年痴呆风险评估的智能化、
认知症预防干预训练的数字化、
训练效果的可视化。
AI认知症照护机器人在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上。
AI认知症照护机器人
可以帮助养老机构认知症照护专区
做好认知症照护的全流程管理,
照护管理的人数可以从10人到100人。
认知症照护的全流程管理包括
照护测评、
个案照护计划书、
生活照料、
症状的非药物管理、
医疗护理、
功能康复和照护者关怀
及效果评价。
AI认知症照护专家机器人最大的特点是
精神行为症状的非药物管理,
对于认知症老人来说
精神行为症状是常见的问题,
如焦虑、抑郁、失眠等。
传统的药物治疗方法往往存在着副作用明显、
易产生药物依赖等问题。
而AI认知症照护专家机器人则采用了人机互动、
漫画加配音解说的方式,
为认知症老人提供非药物管理的方法。
这种方式不仅更加安全,
还能提高认知症老人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由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团队参与设计研发的,
陪伴型智能伴侣机器人
外型疗愈,设有互动功能,配备语音系统,
能够通过一些小动作引起患者的好奇心及关注,
鼓励患者主动沟通;
它还具有影音播放及小游戏等娱乐功能,
可以帮助照顾者增加与患者的互动,
满足陪伴、关怀、娱乐等多方面情感需求,
在互动中得到快乐和满足感,
帮助患者舒缓情绪,
减少负面行为。
一些机器人还具备提醒及监测身体状况的功能,
例如用药提示、监察体温和跌倒警报等。
Ai认知症照护机器人的出现,
可以大大节省人力照护的成本,
也可以帮助养老机构提高认知症照护的专业化水平,
还能为认知症老人提供了更加个性化的照护服务。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AI认知症照护机器人
将在认知症照护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为患有认知症老人带来更好的照护体验。
照顾者也能在科技辅助下,
减轻照顾负担和纾缓负面情绪,
重新与患者建立连结。
(本文所涉及内容均来自公开发表的资料。读者如涉及具体操作或决策,请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对待。对于据此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本公众号一概不予承担。)
来源丨中国残疾人杂志社(ID:zgcjrzzs)
文丨黄婷
编辑丨陈曦 张帅
参考资料丨中国老龄协会、澎湃、香港社会服务联会、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
★转载请注明来源
视频号
微博
抖音
(使用抖音扫描)
网址:科技助残 共享美好生活(六)丨认知症照护机器人实现精神行为症状非药物智能化管理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74951
相关内容
民政部国家标准《养老机构认知症老人照护指南》文字版精神分裂症非药物治疗法
帮助认知症亲人好好生活的六大秘籍
有用的知识:非药物治疗法缓解认知症
带着症状也可以精彩生活 ——带你了解真正的社区精神康复
阿尔茨海默症家庭护理技巧分享
普乐时光(认知症)养老中心首页-普乐时光(认知症)养老中心价格
第34个全国助残日:“科技助残,共享美好生活”主题发布
【2025收费解析】普乐时光认知症养老中心收住老人类别与护理服务
科学制定认知症老人照护计划(视频+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