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喂养指南及注意事项
喂养技巧:产后母乳喂养的注意事项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育儿生活经验# #新手妈妈指南#
宋善路副主任医师
新生儿喂养注意事项
"新生儿处于特殊的年龄段,所以喂养时要注意,这个年龄段因为生理解剖的特点,很容易发生吐奶的现象,所以喂养的时候需要注意:\n一、吃的不要太多、不要太急,奶嘴大小要注意适中,吃奶之前要把空气挤掉,吃完奶以后最好竖起来拍背,把空气吐掉以后再喂。\n二、有些小孩有明显的贲门松弛或者有胃食道反流,在喂养方面就更要注意,要少量多餐,吃完以后最好不要平躺,要密切观察。\n三、有一些吃母乳的,大便次数有时候多一点,可能是有不消化,可以根据情况吃前段母乳,因为后段脂肪比较多,需要暂时回避。\n四、有些小孩在喂养过程中可能对奶粉过敏,家长也要观察一下。\n总之,新生儿喂养时家长要多观察、多注意,这是比较重要的。"
王琳主任医师
婴幼儿喂养注意事项有哪些?
关于婴幼儿喂养的注意事项,我们觉得婴幼儿因为是一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于1岁以内的儿童,我们建议的一些注意事项,首先,就是添加辅食,儿童添加辅食一定先是容易消化的,不容易引起过敏的辅食,如先从米粉开始,然后是果泥、蛋黄、蔬菜,这些慢慢加。同时每加一种辅食,都要加一个星期左右,再加另外一种,姥姥们或者是奶奶们很着急,疼孙子都给吃上,吃上之后又吐又拉,就得不偿失。所以,一岁之内重要的一关就是添加辅食,添加辅食一定是循序渐进加常见的食物,不要加特别各色的食物。现在很多年轻的妈妈很潮,吃很多各色的食物,其实我们不推荐,包括牛油果在内,早期有些孩子消化不太好,所以不用积极的加高热卡、高蛋白的东西。1-2岁或1岁以上的婴幼儿喂养,我们建议家长的一些注意事项,首先,让他自己吃,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不要给孩子过于软的食物,现在很多家长的误区就是每次食物太软、太烂,以至于牙出得很晚,同时也不利于孩子正常的发育,因为特别软的食物,孩子其实没有自己锻炼咀嚼的过程,也尝不到食物的味道,所以很多家长跟我说这个小孩没有食欲。再一个就是注意营养的均衡,所谓营养均衡就是2-3岁的时候,很多孩子都会出现爱吃肉,不爱吃菜,这是动物的本能,可以理解,但是我们要尽量保持营养的均衡,不要在这段时间内让宝宝光吃肉吃成了小胖子,同时便秘非常厉害,便秘因为时间长了之后,很小的孩子也会得痔疮,对于未来的长期影响都不好,所以要注意这些。
乔善鑫主治医师
宝宝喂养注意事项
宝宝喂养注意事项,要掌握正确的哺乳技巧,正确的姿势可以刺激婴儿的口腔动力,有利于婴儿的吸吮,如哺乳前让婴儿用鼻推压或者舔母亲的乳房,哺乳时婴儿的气味、身体的接触,都可刺激乳母的摄乳反应,等待哺乳的婴儿应是清醒状态,有饥饿感,已更换干净的尿布。 乳母要保持心情的愉快,因为泌乳与很多种激素有关,多种激素都直接或间接受下丘脑的调节,下丘脑功能与情绪有关,如果心情抑郁,就会刺激肾上腺素分泌,使乳腺的血流量减少,乳汁也分泌减少。 要做好乳头的保健,在妊娠后期每日用清水擦洗乳头,乳头内陷用两手拇指按乳头两侧,并向周围牵拉,要尽早开奶,按需哺乳。
王翠玲主任医师
早产儿喂养的注意事项
早产儿指出生时不满37周的新生儿,早产儿各个系统的器官发育不成熟、抵抗力差,而且因为早产儿吸吮能力弱、吞咽协调能力弱,导致吃奶的能力也差,容易发生呛奶、溢奶的情况。 低月龄尤其是34周以下的早产儿,有的时候不具备吸吮、吞咽的能力,需要进行管饲甚至滴管喂养等。从喂养方面来说,能母乳的尽量母乳,能直接哺乳的尽量直接哺乳,如果没有母乳可以用配方奶喂养。 为了满足宝宝的需求可以选用特殊配方奶,比如早产儿奶粉。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如果母乳的营养不能满足宝宝的需求,可以用早产儿母乳强化剂来辅助母乳,满足营养的需求。早产儿在喂养的过程中要注意适量喂养,以免喂养过度。 超过宝宝的消化能力会加重肠道负担,容易发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如果喂养量不够,又不能够满足生长发育的需求,因为早产儿还需要追赶性生长,必要的时候可能需要肠外营养,如给予静脉补充营养等。
刘永蛟主治医师
0-6月喂养指南解读
儿童喂养一直是家长关心的问题,如何喂养,特别是婴幼儿的喂养知识,很多家长都知之甚少,在此整理了0-6个月婴儿喂养指南,以下内容希望家长收藏学习。 1、产后尽早开奶,坚持新生儿第一口食物是母乳 【提要】初乳富含营养和免疫活性物质,有助于肠道功能发展,并提供免疫保护。母亲分娩后,应尽早开奶,让婴儿开始吸吮乳头,获得初乳并进一步刺激泌乳、增加乳汁分泌。婴儿出生后第一口食物应是母乳,有利于预防婴儿过敏,并减轻新生儿黄疸、体重下降和低血糖的发生。此外,让婴儿尽早反复吸吮乳头,是确保成功纯母乳喂养的关键。婴儿出生时,体内具有一定的能量储备,可满足至少三天的代谢需求,开奶过程中不用担心新生儿饥饿,可密切关注婴儿体重,生后体重下降只要不超过出生体重的7%就应坚持纯母乳喂养。温馨环境、愉悦心情、精神鼓励、乳腺按摩等辅助因素,有助于顺利成功开奶。准备母乳喂养应从孕期开始。 【关键推荐】 分娩后尽早开始让婴儿反复吸吮乳头。 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口食物应该是母乳。 生后体重下降只要不超过出生体重的7%就应坚持纯母乳喂养。 婴儿吸吮前不需过分擦拭或消毒乳头。 温馨环境、愉悦心情、精神鼓励、乳腺按摩等辅助因素,有助于顺利成功开奶。 2、坚持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 【提要】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纯母乳喂养能满足婴儿6月龄内所需要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此外,母乳有利于肠道健康微生态环境建立和肠道功能成熟,降低感染性疾病和过敏发生的风险。母乳喂养营造母子情感交流的环境,给婴儿最大的安全感,有利于婴儿心理行为和情感发展,母乳喂养的婴儿最聪明。母乳喂养经济、安全又方便,同时有利于避免母体产后体重滞留,并降低母体乳腺癌、卵巢癌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应坚持纯母乳喂养6个月。母乳喂养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家庭、社区和工作单位的积极支持。充分利用政策和法律保护母乳喂养。 【关键推荐】 纯母乳喂养能满足婴儿6月龄以内所需要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应坚持纯母乳喂养6个月。 按需喂奶,两侧乳房交替喂养;每天喂奶6~8次或更多。 坚持让婴儿直接吸吮母乳,尽可能不使用奶瓶间接喂哺人工挤出的母乳。 特殊情况需要在满6月龄前添加辅食的,应咨询医生或其他专业人员后谨慎做出决定。 3、顺应喂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提要】母乳喂养应顺应婴儿胃肠道成熟和生长发育过程,从按需喂养模式到规律喂养模式递进。婴儿饥饿是按需喂养的基础,饥饿引起哭闹时应及时喂哺,一般每天可喂奶6-8次或更多,不要强求喂奶次数和时间,特别是3月龄以前的婴儿。婴儿生后2-4周就基本建立了自己的进食规律,家长应明确感知其进食规律的时间信息。随着月龄增加,婴儿胃容量逐渐增加,单次摄乳量也随之增加,哺喂间隔则会相应延长,喂奶次数减少,逐渐形成规律哺喂的良好饮食习惯。如果婴儿哭闹明显不符平日进食规律,应该首先排除非饥饿原因,如胃肠不适等。非饥饿原因哭闹时,增加哺喂次数只能缓解婴儿的焦躁心理,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应及时就医。 【关键推荐】 母乳喂养应从按需喂养模式到规律喂养模式递进。 饥饿引起哭闹时应及时喂哺,一般每天可喂奶6-8次或更多,不要强求喂奶次数和时间,特别是3月龄以前的婴儿。 随着婴儿月龄增加,逐渐减少喂奶次数,形成规律哺喂的良好饮食习惯。 婴儿异常哭闹时,应考虑非饥饿原因,应积极就医。 4、生后数日开始补充维生素D,不需补钙。 【提要】人乳中维生素D含量低,母乳喂养儿不能通过母乳获得足量的维生素D。适宜的阳光照射会促进皮肤中维生素D的合成,但鉴于养育方式的限制,阳光照射可能不是6月龄内婴儿获得维生素D的最方便途径。婴儿出生后数日就应开始每日补充维生素D10μg(400IU)。纯母乳喂养能满足婴儿骨骼生长对钙的需求,不需额外补钙。推荐新生儿出生后补充维生素K,特别是剖宫产的新生儿。 【关键推荐】 婴儿生后数日开始每日补充维生素D310μg(400IU)。 纯母乳喂养的婴儿不需要补钙。 新生儿出生后应肌肉注射维生素K11mg。 5、婴儿配方奶是不能纯母乳喂养时的无奈选择 【提要】由于婴儿患有某些代谢性疾病、乳母患有某些传染性或精神性疾病,乳汁分泌不足或无乳汁分泌等原因,不能用纯母乳喂养婴儿时,建议首选适合于0~6月龄婴儿的配方奶喂养,不宜直接用普通液态奶、成人奶粉、蛋白粉、豆奶粉等喂养婴儿。任何婴儿配方奶都不能与母乳相媲美,只能作为纯母乳喂养失败后无奈的选择,或者6月龄后对母乳的补充。6月龄前放弃母乳喂养而选择婴儿配方奶,对婴儿的健康是不利的。 【关键推荐】 任何婴儿配方奶都不能与母乳相媲美,只能作为母乳喂养失败后的无奈选择,或母乳不足时对母乳的补充。 以下情况,建议选用适合于0-6月龄婴儿的配方奶喂养: (1)婴儿患有半乳糖血症、苯丙酮尿症、严重母乳性高胆红素血症。 (2)母亲滥用药物、大量饮用酒精饮料和吸烟、使用某些药物,患有结核病、HIV和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期间,以及癌症治疗和密切接触放射性物质。 (3)经过专业人员指导和各种努力后,乳汁分泌仍不足。 (4)不宜直接用普通液态奶、成人奶粉、蛋白粉、豆奶粉等喂养0~6月龄婴儿。 6、监测体格指标,保持健康生长 【提要】身长和体重是反映婴儿喂养和营养状况的直观指标。疾病或喂养不当、营养不足会使婴儿生长缓慢或停滞。6月龄前婴儿应每半月测一次身长和体重,病后恢复期可增加测量次数,并选用世界卫生组织的《儿童生长曲线》判断婴儿是否得到正确、合理喂养。婴儿生长有自身规律,过快、过慢生长都不利于儿童远期健康。婴儿生长存在个体差异,也有阶段性波动,不必相互攀比生长指标。母乳喂养儿体重增长可能低于配方奶喂养儿,只要处于正常的生长曲线轨迹,就是健康的生长状态。 【关键推荐】 身长和体重是反映婴儿喂养和营养状况的直观指标。 6个月龄前婴儿每半月测量一次身长和体重,病后恢复期可增加测量次数。 选用世界卫生组织的《儿童生长曲线》判断生长状况。 出生体重正常婴儿的最佳生长模式是基本维持其出生时在群体中的分布水平。 婴儿生长有自身规律,不宜追求参考值上限。
孙玲娣主任医师
婴儿怎么混合喂养
"婴儿怎样混合喂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补授法;另一种是代授法。补授法适用于六个月以下母乳不足的婴儿,在每次哺乳时先哺母乳,待两次乳房都已经吸空,而不能满足婴儿需要的时候,再添加牛乳和代乳品,授的量可根据母乳量的多少及婴儿的食欲大小来决定,先按小儿需求,让他先吃饱,几天以后就能够了解婴儿每次所需要的补充入量,这样先哺乳,有利于刺激母乳的的分泌,使母乳有再增多的机会,待母乳量增至已能满足婴儿需要时,逐渐停止不授乳的制品,恢复完全母乳的喂养。\n代授法适用于母乳量充足,但因母乳有事不能按时给婴儿哺乳,只能应用代乳品和乳制品代替一次或几次母乳的喂养,母乳因故不能亲自喂食的也可以将乳汁挤出来。或用吸奶器吸出来,放置消毒的奶瓶中冷藏,仍在1天之内可以喂养给婴儿,这样按时吸空抽空乳房,能保持母乳的分泌量,不致使它分泌量的减少。待母乳恢复工作以后,白天可以采用代授法,晚间可以亲自哺乳2-3次,这样就可以维持母乳的喂养,六个月以后婴儿已加辅助饮食,如母乳量不足就可以辅助食物补充或代替1-2次的母乳喂养,保持婴儿的营养需要,随着年龄的增大,以混合喂养逐渐代替母乳喂养,做好断奶的准备,此时乳制品也可以作为辅助食品之一,进入婴幼儿的饮食。"
网址:婴儿喂养指南及注意事项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37083
相关内容
新生儿喂养注意事项有哪些?新生儿喂养及注意事项婴儿喂养注意事项有哪些
婴儿早期奶瓶喂养的技巧及注意事项
婴幼儿喂养注意事项有哪些?
婴儿喂养的指南
初生婴儿喂养知识大分享 三大事项要注意
婴幼儿喂养指南
宝宝喂养指南是什么 介绍喂养宝宝的注意事项
婴幼儿喂养指南【全本
婴儿喂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