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发布时间:2025-07-08 16:43

思想启发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生活乐趣# #生活体验# #读书生活感悟# #思想启发#

陶行知先生说过:“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新课改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培智教学的最终目标,最重要的是让智障孩子学会生存的基本技能,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并能够与社会很好的融合,在可能的情况下服务社会,为家庭和社会减轻负担。而生活语文的教学,强调的是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让智障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会生存并融入社会。

语文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在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语文,感受到语文的存在。在培智语文教育中,要善于让智障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文;就需要教师善于从生活中提取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一、明确课程主题,讲读生活化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激发中重度智障学生产生浓厚的参与欲是生活语文选材的首要步骤。以本班培智二年级学生为例,他们的年龄差距大,智力发展层次鲜明。思想、行为意识、问题意识模糊,淡薄。教师必须根据他们的实际差异,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精心创设不同深度的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活动、学习兴趣,引发对不同深度问题的思考,以利探究主题的形成。
   语文讲读“生活化”,实指课堂上语文讲读要面对学生生活体验,寻找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自然的最佳结合点,使课文走进学生的生活,同时又让学生乐于走近语文,愿意接受语文。我校近年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融合活动”,每个月制定一个适宜的活动主题。这种活动不失为一种适合于智障学生的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活动可以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将学生学习、生活中最常见、最熟悉、普遍存在的生活实例由教师提出问题并组织引导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通过一系列分层次的组织阅读、实践,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学习解决问题。如三月份的融合活动——踏青。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了解基本的交通规则和乘车规则,学会文明走路、乘车、游览、游玩。这样做既是尊重个性、优势互补,又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镜头接通了他们并不熟悉的语言文字讲读,可谓“一箭双雕”。
二、重视活动探究,训练生活化
    这里的训练,既指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也指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语言训练“生活化”,要求教师的训练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以致用,所用的训练材料,应尽可能来自生活;即使是教材上的练习,也应尽量挖掘其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这样,学生在接受训练时,便会感到掌握知识,是为了更好地融入社会,学会生活,而自主探究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内容。再以三月份融合活动——踏青为例:首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里找一找春天,每个学生都情绪高涨地参与了这次的寻找活动,不论哪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春天,发现春天。如:小草发芽了,变绿了;天气变暖和了,风吹到身上不冷了……其次,组织学生阅读关于春天的词语、句子、儿歌、古诗及美文。词语、句子可以从学生找到的“春天”入手;训练内容也可与学生发现的“春天”密切结合,让学生逐步将形象的事物用一两句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加以适时的鼓励和奖励。这样,不但A类生学得快,记得牢,就连BC类生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语言表达能力在原有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甚至,在课余时也能常常听到他们不由自主地从嘴巴里蹦出来的一两句诗句或儿歌。最后,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自然,在活动中放一放风筝,闻一闻花香……语文融入了生活,生活与语文的有机结合使得语文教学转向了生活化。

三、体验探究价值,教育生活化
    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并获得参与活动的发展性体验,是生活语文价值追求,综合融合活动的实施,必须遵循“亲历体验、亲身体验、深度探究”的原则,学生自主参与问题探究与解决的全过程,亲身探究的艰辛、收获的喜悦。在融合活动——踏青的实践过程中,学生还学习着主动与人交往、合作、分享,获取了宝贵的情感体验。部分A类生还能用准确清晰的语句叙述活动中看到的景,发生的事,学到的理。这些孩子眼里美丽的春天是他们的亲眼所见,亲历所得,这是任何说教形式都无法企及的教育效果。为了保证学生“长周期、慢节奏”的探究实效,教师可以配合每个不同的融合活动主题生活语文目标达成记录表,让学生及时记录、绘画,教师再加以整理,让这种教育存在于生活的每个角落,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为智障学生尽快学会独立生存,融入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

网址: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43920

相关内容

让思品课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也将回归于生活
【生活家装饰】 设计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
高端生活的极致体验,来源于回归生活的本质
源于生活 回归生活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设计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让信息技术课堂“源于生活,归于生活”
让全屋定制回归生活,让生活归于自我
崇尚自然 回归生活本源——玉林の源地板
家庭教育应回归于生活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