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的幼儿园班级生活活动常规提升策略与实践研究
定期评估幼儿成长,调整教育策略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育儿生活经验# #托幼园所经验分享#
摘要:本研究以《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为指导,针对广州市X 幼儿园小班生活常规存在的实际问题,探讨提升策略并开展实践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行动研究等方法,从环境创设、规则制定、教师指导、家园共育等维度,提出一系列提升策略,并通过实践验证其有效性,以期为提升幼儿园小班生活活动常规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评估指南;生活活动常规;习惯培养;幼儿发展
引言
本研究以《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为指导,聚焦广州市 A 幼儿园小班生活常规实践。通过观察记录与教师访谈发现,当前存在过渡环节松散、幼儿依赖性强、家园协同不足等问题。研究提出游戏化流程设计、分层能力培养、家园双向反馈等策略,通过环境暗示、同伴互助、任务挑战等方式提升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实践验证显示,实施后幼儿入园焦虑明显缓解,自理能力显著提升,初步形成有效培养模式,为同类园所提供实践参考。
一、幼儿园班级生活活动常规的概念与价值
幼儿园班级生活活动常规是幼儿在入园、进餐、盥洗等日常环节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习惯,涵盖生活自理、秩序感及社会交往规则。其价值在于:帮助幼儿适应集体生活,培养独立性与自律意识,促进身心健康;同时为教师提供有序的活动组织框架,提升班级管理效率,营造稳定安全的教育环境,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广州市A 幼儿园小班生活活动常规开展现状
本研究通过观察广州市 A 幼儿园小班发现,生活常规存在三方面问题:幼儿行为规范层面,小四班存在排队洗手无序、玩具整理意识薄弱现象;小二班幼儿在进餐、穿衣等环节过度依赖教师协助。家园合作层面,小一、小三班部分家长因对常规要求理解偏差,过度包办导致教育脱节。教师指导层面,普遍存在指导方式单一(依赖口头指令)、对《评估指南》应用不足的问题。
问题成因包含:幼儿个体差异导致规则意识与自理能力发展不均衡;环境创设缺乏流程指引(如洗手区);家园沟通机制不完善;教师指导方法未结合小班幼儿认知特点,且缺乏科学评价体系。这些问题反映出当前小班生活常规在个体适应性、家园协同性、环境支持性与教师专业性等方面存在提升空间。
三、《评估指南》引领的幼儿园班级生活活动常规提升策略
在《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的科学引领下,广州市 X幼儿园小班针对前期调研发现的生活活动常规问题,从多维度设计并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提升策略与具体措施。
(一)从环境细节入手,夯实幼儿生活常规根基。
在环境创设维度,幼儿园通过物理环境优化与支持性环境创设,营造沉浸式生活常规学习氛围。洗手池旁设置卡通步骤图引导规范操作,走廊地面张贴排队指示线培养秩序感。针对小班幼儿身体发育特点,定制低矮洗手台、小尺寸毛巾及易穿脱衣物,便于幼儿自主完成洗手、擦手、穿衣等生活活动,为生活自理能力发展提供物质支持,实现环境育人功能。
(二)师幼共定规则,趣味教育融入生活。
规则制定与实施层面,注重师幼共建与规则可视化。教师通过互动讨论引导幼儿参与常规制定,如共同设计 " 送玩具回家" 规则并绘制成图贴于玩具区,增强幼儿认同感与责任感。同时将常规要求转化为趣味图画与儿歌,如 " 排队儿歌" 帮助幼儿自觉维持秩序,使规则内化于心,有效提升生活活动规范性。
(三)多样化与个别化并行的教师指导策略。
教师指导策略高度注重多样化和个别化。在引导幼儿遵守生活常规时,老师们充分发挥教育智慧,灵活运用音乐、游戏、故事、示范等多种方式,让教育过程充满趣味。针对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老师们还提供极具针对性的差异化指导与支持。对于自理能力较弱的幼儿,午睡起床时,可以尝试先一步一步手把手教他穿衣服的步骤,动作轻柔且耐心讲解,然后逐渐减少直接帮助,不断鼓励其勇敢尝试,直到他能够自信地独立完成。
(四)家校携手,共筑幼儿生活常规养成路。
家园共育策略聚焦全面强化家园沟通与协同培养。教师借家长会、线上平台等,向家长深度宣传生活常规的重要性。家长会上,借助精心制作的 PPT、展示幼儿在园生活影像,让家长直观感受生活常规对幼儿成长的积极影响,引发家长重视。同时,鼓励家长在家庭中延续幼儿园生活常规要求,形成教育合力。许多家长在家设置玩具收纳区、引导孩子自主整理,或模仿幼儿园要求,鼓励孩子进餐不挑食、自己吃饭。这些行动使家园教育紧密衔接,凝聚起强大的教育合力。
(五)建科学评价机制,保生活常规实效。
本研究构建科学评价反馈机制,依据《评估指南》制定生活常规评价指标,涵盖进餐、穿衣等核心环节。通过月度观察记录幼儿发展动态,捕捉个体差异与群体共性问题,针对性调整教育策略。如发现午睡困难现象后,将活跃活动改为轻音乐与睡前故事,帮助幼儿建立稳定睡眠节奏,实现评价与指导的闭环管理,确保生活常规教育的实效性。
结束语
本研究以《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为指引,结合广州市 X 幼儿园小班实际,提出并实践了一系列生活常规提升策略,成效显著。研究表明,环境创设、规则制定、教师指导、家园共育等多维度协同,可有效提升小班生活常规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未来研究可针对不同园所、年龄段幼儿,深入探索生活常规提升策略,为幼儿园保教工作提供更丰富参考。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M].2022.
[2] 张叶静. 儿童立场下的班级管理策略探究.[j]. 求知导刊, 2022(08)
[3] 王夏珺 . 家园合作提高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探究 [J].新课程 ,2021(27)
[4] 于俊霞 . 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新课程 , 2021(16)
[5] 王雪妍 . 浅谈如何利用经典音乐建立幼儿一日常规 [J]. 科学咨询 ( 教育科研 ),2021(06)
[6] 马雪琴 . 幼儿生活常规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研究 [J]. 当代家庭教育 ,2019(25)
本文系广州教育学会立项课题——基于《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的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质量提升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417292
网址:基于《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的幼儿园班级生活活动常规提升策略与实践研究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44479
相关内容
阳山中心幼儿园:对话《评估指南》,提升幼儿生活活动质量的思与行——阳幼组织开展《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教研活动《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大家谈①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大家谈③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学习心得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学习品质的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
家园共育提升幼儿园生活化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中班幼儿生活活动日常指导的实践研究幼儿园中班教育专题
逐一详细解读→《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的教育过程指标
幼儿园中班生活活动中的劳动教育实践研究共3篇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如何引导幼儿园开展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