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你,一個熱愛美食的台灣旅人,清晨漫步在香港的街頭,陣陣撲鼻而來的食物香氣,讓你既興奮又有些不知所措:「香港早餐到底該吃什麼好呢?」是啊,這個問題大概困擾過不少初訪香港的朋友。別擔心,這篇文章就是你最佳的港式早餐指南!
內容目錄
經典茶餐廳早餐:香港庶民生活的縮影港式點心早茶:味蕾的華麗冒險粥粉麵類早餐:溫暖與飽足的選擇地道街邊小吃:邊走邊吃的香港風味西式早餐融合:殖民歷史的印記如何完美體驗香港早餐:行前必讀小撇步!點餐技巧與行話大公開用餐禮儀與文化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早餐店香港早餐常見問題 Q&A香港早餐大概要多少錢?哪裡可以吃到正宗的港式早餐?香港早餐的奶茶有什麼特別?素食者在香港早餐有什麼選擇?香港早餐的用餐時間是?結語:香港早餐,不只是美味,更是文化!簡潔明瞭的答案是:香港的早餐選擇多元到令人眼花撩亂,從經典的茶餐廳套餐、精緻的港式點心早茶、暖胃的粥粉麵飯,到隨手可得的街邊小吃,甚至還有融合西式風味的選項,絕對能滿足各種味蕾的需求。它們不僅僅是填飽肚子的餐點,更是一種深植人心的在地文化體驗。我個人覺得,來香港不吃早餐,就像去了台南沒吃牛肉湯一樣,會是個巨大的遺憾啊!
在這篇文章裡,我將帶你深入探索這些香港早餐的精髓,分享我的私藏品嚐心得與點餐小撇步,保證讓你下次踏上香港的土地時,不再為早餐煩惱,只管放開肚皮,享受這場味蕾盛宴!
經典茶餐廳早餐:香港庶民生活的縮影
說到香港早餐,怎麼能不提茶餐廳呢?對我來說,茶餐廳不僅僅是個用餐的地方,它更是香港人日常生活的縮影,是感受在地脈動最直接的管道。那種店裡特有的喧鬧聲、伙計們鏗鏘有力的下單聲,還有瀰漫在空氣中的奶茶香和烘烤吐司的焦香,每次光是想像,我的口水就忍不住流下來了!
茶餐廳的早餐通常是以「套餐」形式呈現,經濟實惠又飽足。點餐時,通常只要告訴服務生你要幾號餐或什麼「常餐」,他們就能秒懂。以下幾個是來茶餐廳必嚐的經典組合:
沙嗲牛肉麵 (Satay Beef Noodles): 這絕對是我的最愛之一!濃郁香醇的沙嗲湯底,配上滑嫩的牛肉片和Q彈的公仔麵,每一口都是滿滿的香港味。麵條吸飽了湯汁的精華,加上沙嗲特有的花生香氣,簡單卻又讓人回味無窮。建議可以點「通粉」(通心粉)或「出前一丁」(泡麵品牌)來搭配,口感會很不一樣喔! 餐肉蛋麵/火腿通粉 (Luncheon Meat & Egg Noodles / Ham Macaroni): 這是茶餐廳最基礎也最受歡迎的選擇之一。煎得恰到好處的太陽蛋,配上香煎午餐肉(或火腿),再搭上清湯底的麵或通心粉。湯頭通常很清淡,讓食材本身的鮮味突顯出來。我個人很喜歡早餐吃這種清爽的搭配,尤其是在香港濕熱的天氣裡,腸胃比較不會有負擔。 港式多士系列 (Hong Kong Toast Series): 奶油多 (Butter Toast): 烤得金黃酥脆的吐司,塗上厚厚的奶油和煉乳,簡單卻能帶來極致的幸福感。它的魔力就在於那種外酥內軟的口感,以及奶油與煉乳甜鹹交織的滋味,早餐來一片,整個人都精神起來了! 西多士 (French Toast): 這可以說是港式甜點早餐的代表!將吐司浸泡在蛋液中,煎至金黃,再放上一大塊奶油,淋上金黃的糖漿。那種油炸過的香氣,配上外層微脆、內層軟糯的口感,再加上糖漿的甜蜜,簡直是罪惡又美味的享受!我第一次吃的時候,還以為是法式吐司,但香港的西多士更香更油潤,完全是不同層次的美味。 港式奶茶/咖啡/鴛鴦 (Hong Kong Milk Tea / Coffee / Yuanyang): 無論你點什麼主食,一杯港式飲品是不可或缺的。 絲襪奶茶 (Silk Stocking Milk Tea): 香港奶茶的靈魂,以多種斯里蘭卡(錫蘭)茶葉拼配,用布袋反覆沖撞茶葉,使茶味更濃郁順滑,再加入淡奶(不是牛奶喔!)。其色澤和口感都極為醇厚,喝起來非常順滑,茶味與奶味平衡得恰到好處。很多台灣朋友可能會覺得它比台式奶茶更濃郁、更「有個性」。 咖啡 (Coffee): 港式咖啡通常是羅布斯塔豆,味道比較濃烈。 鴛鴦 (Yuanyang): 咖啡與奶茶的完美結合,一次滿足咖啡癮和奶茶癮。我個人很愛鴛鴦,它把咖啡的香醇和奶茶的濃滑融合得天衣無縫,是一種很特別的風味體驗。港式點心早茶:味蕾的華麗冒險
如果說茶餐廳是庶民早餐的代表,那麼港式點心早茶(俗稱「飲茶」)就是週末家庭聚會或商務早會的必選。它不只是一頓飯,更是一種社交和分享的文化。我每次跟香港的朋友約吃早餐,如果時間充裕,首選一定是飲茶。那種一籠籠熱騰騰的點心推出來的瞬間,真的會讓人心情大好!
點心種類繁多,每一款都像一個精緻的藝術品,製作過程充滿了巧思。以下是我心目中的幾款必點:
蝦餃 (Har Gow): 晶瑩剔透的外皮包裹著飽滿鮮甜的蝦仁,內餡通常還會加點筍丁增加口感。好的蝦餃外皮薄而有韌性,蝦仁Q彈爽脆,是判斷一家點心店水準的黃金標準。吃蝦餃一定要趁熱,一口咬下,那種海鮮的鮮甜和蝦肉的彈性,簡直是天堂級享受。 燒賣 (Siu Mai): 金黃色的外皮,內餡以豬肉和蝦仁為主,頂部通常會放一顆蟹籽或蝦卵點綴。燒賣的肉餡通常比較紮實,吃起來肉香濃郁,是點心桌上不可或缺的一員。 叉燒包 (Char Siu Bao): 經典的廣東點心,鬆軟的包子皮內包著香甜的叉燒肉餡。好的叉燒包,包子皮會呈現自然開裂的「開花」狀,內餡的叉燒肥瘦適中,甜中帶鹹,非常開胃。 腸粉 (Cheung Fun): 以米漿製成的薄片,包裹著不同餡料,如鮮蝦、牛肉或叉燒,再淋上特製的醬油。腸粉的口感滑嫩Q彈,醬汁的鹹甜襯托出餡料的鮮美。我特別喜歡蝦仁腸粉,那個滑溜溜的口感,真是欲罷不能! 鳳爪 (Phoenix Claws): 雖然有些台灣朋友可能對鳳爪有點卻步,但我強烈建議你試試看!經過炸、滷、蒸等多道工序,鳳爪骨肉分離,口感軟糯入味,充滿膠質,味道鹹香帶點微辣,是道非常受歡迎的點心。 排骨 (Steamed Pork Ribs with Black Bean Sauce): 豆豉蒸排骨,排骨軟爛入味,豆豉的鹹香完全滲透到肉裡,底部通常會墊著芋頭或南瓜,吸飽了排骨的肉汁,超級下飯(雖然是早餐,但配飯或直接吃都很棒)。 蘿蔔糕 (Pan-fried Turnip Cake): 港式蘿蔔糕通常會加入臘肉、蝦米等配料,煎至兩面金黃微焦,外酥內軟。沾點辣椒醬或XO醬,風味更佳。它的口感比台灣的蘿蔔糕更紮實豐富,香氣也更突出。在香港飲茶,有些老字號的茶樓還是會保留推車服務,點心阿姨會推著滿載點心的推車穿梭在桌間,你可以直接看著喜歡的點心來點。這種體驗非常道地,也充滿了懷舊的氛圍。如果沒有推車,通常服務生會給你一張點心紙,讓你勾選想吃的品項。
粥粉麵類早餐:溫暖與飽足的選擇
除了茶餐廳和點心,粥粉麵也是香港早餐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喜歡清淡口味或想吃得暖胃的朋友來說,這些是絕佳的選擇。尤其是在微涼的早晨,一碗熱騰騰的粥或麵下肚,全身都暖和起來了!
港式粥品 (Hong Kong Congee): 皮蛋瘦肉粥 (Preserved Egg and Lean Pork Congee): 香港粥品的代表。粥底熬煮得綿密細滑,幾乎看不到米粒,口感如絲綢般順滑。皮蛋的獨特風味和瘦肉的鮮甜完美融合,撒上蔥花和薑絲,風味更佳。我特別喜歡香港粥的綿密感,跟台灣那種粒粒分明的粥很不一樣。 艇仔粥 (Sampan Congee): 配料豐富,通常包括魚片、花生、油條、瘦肉、蛋絲等,像艘小船載滿了各種美味,所以得名。每一口都能吃到不同的食材,層次感非常豐富。 生滾粥 (Live Congee): 這種粥是先煮好白粥底,待客人點單後,再放入新鮮的食材(如牛肉、魚片、豬肝等)燙熟,因此食材保持了最佳的鮮度和口感。這種現點現煮的方式,確保了食材的新鮮和粥品的最佳風味。吃粥時,配上一根油條 (Fried Dough Stick) 是必不可少的。將油條浸在熱粥中,吸飽湯汁的油條變得軟韌,口感更佳。
麵食 (Noodles): 雲吞麵 (Wonton Noodles): 香港經典麵食。雲吞(餛飩)皮薄餡大,內餡通常是新鮮蝦肉,蝦味十足,口感彈牙。麵條則是廣東特有的鹼水麵,口感爽滑彈牙,湯頭清甜鮮美,通常以大地魚、蝦米等熬製而成。湯勺底下藏著麵條,麵上覆蓋著雲吞,是其特色擺盤。 牛腩麵 (Beef Brisket Noodles): 牛腩燉煮得軟爛入味,筋膜部分入口即化,肉香四溢,搭配Q彈的麵條和濃郁的牛腩湯,非常過癮。有些店家還會搭配蘿蔔,蘿蔔吸飽了牛腩的精華,更是美味。地道街邊小吃:邊走邊吃的香港風味
在香港,早餐不僅限於坐下來的餐廳,許多街邊小吃也是上班族和學生們快速解決早餐的好選擇。這些小吃通常價格親民,風味獨特,能讓你邊走邊感受香港的都市節奏。
蛋撻 (Egg Tart): 香港的蛋撻有兩種常見的酥皮: 牛油皮 (Butter Crust): 口感像曲奇餅乾一樣酥鬆,奶香味濃郁。 酥皮 (Puff Pastry Crust): 口感層次豐富,外皮一層一層,酥脆輕盈。無論哪種,內餡都是滑嫩香甜的蛋奶凍,一口咬下,滿嘴都是蛋香和奶香。我個人偏愛酥皮蛋撻,那種外皮的層次感搭配內餡的滑嫩,口感對比真的太棒了!
菠蘿包 (Pineapple Bun): 雖然叫做菠蘿包,但裡面其實沒有菠蘿。它得名於烘烤後表面的金黃酥脆的裂紋,形似菠蘿。包身鬆軟,表層酥脆香甜。如果你想來點更升級的,一定要試試菠蘿油 (Pineapple Bun with Butter),在熱騰騰的菠蘿包中間夾一片冰涼的厚切奶油,奶油會慢慢融化,與菠蘿包的香甜形成冷熱交織、甜鹹互補的絕妙風味。這是我每次去香港必吃的,沒有之一! 雞蛋仔 (Egg Waffles): 香脆的外皮,內部是軟糯的蜂窩狀,散發著雞蛋的香氣。現做現吃的雞蛋仔最美味,熱騰騰、外脆內軟的口感,讓人停不下來。現在也有很多店家會把雞蛋仔做成各種口味,或是搭配雪糕(冰淇淋)一起吃。 魚蛋 (Fish Balls): 雖然常見於小吃攤,但有些茶餐廳也會有。港式魚蛋通常是金黃色,口感Q彈,泡在咖哩汁或秘製醬汁裡,鹹香入味,是很受歡迎的街頭小吃。西式早餐融合:殖民歷史的印記
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化大都市,其飲食文化自然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響。在早餐方面,你也能找到許多融合了西式元素的選項。這些通常在茶餐廳也能點到,或是專門的西式早餐店。它們的特色就是用香港的方式,來詮釋西式早餐。
港式炒蛋/煎蛋 (Hong Kong Style Scrambled/Fried Eggs): 香港的炒蛋通常炒得特別滑嫩,甚至帶點半熟的流心感,吃起來非常濕潤香濃。煎蛋則多半是太陽蛋,蛋黃半熟。 香腸/煙肉(培根)(Sausage/Bacon): 和我們熟悉的西式早餐一樣,搭配吐司或煎蛋一起享用。不過港式的培根通常煎得更脆一些。 即食麵 (Instant Noodles): 沒錯,在香港的茶餐廳,即食麵也是早餐的常客!通常會搭配午餐肉、煎蛋或香腸,湯頭簡單,勝在快速方便。雖然是泡麵,但茶餐廳煮出來的味道就是不一樣,尤其搭配一些公仔麵,口感特別好。如何完美體驗香港早餐:行前必讀小撇步!
為了讓你的香港早餐體驗更加順利愉快,身為一個對香港早餐小有研究的老饕(笑),我有一些個人建議和實用資訊想分享給你:
點餐技巧與行話大公開
初訪茶餐廳可能會覺得有點混亂,但掌握幾個小撇步,就能輕鬆點餐囉!
善用套餐: 茶餐廳通常有「常餐」、「快餐」、「特餐」等套餐選擇,價格通常比單點划算。不懂怎麼點,看隔壁桌香港人點什麼跟著點就對了,或是直接看菜單上的套餐編號。 飲品學問: 「走甜」: 不加糖。對台灣人來說,港式奶茶通常比較甜,如果你不嗜甜,記得說「凍奶茶走甜」。 「少甜」: 少糖。 「凍飲」貴幾蚊: 冰飲會比熱飲貴幾塊港幣,這是香港的慣例。 「茶走」: 指奶茶不加糖,改用煉奶代替淡奶,味道會更香甜濃郁。這是我個人非常推薦的點法,奶茶會更加滑順! 港式發音很重要: 雖然茶餐廳夥計多半聽得懂國語(普通話),但如果你能用廣東話說幾句,會讓他們對你印象更好,服務可能也會更熱情喔!例如:「唔該」(謝謝/麻煩你),「靚仔/靚女」(帥哥/美女,通常用來稱呼服務生)。用餐禮儀與文化
香港茶餐廳的用餐文化和台灣有些不同,了解一下可以避免尷尬:
拼桌文化: 特別是尖峰時段,茶餐廳空間有限,你很可能會和陌生人拼桌。這是香港的日常,也是一種效率的體現。不用覺得奇怪,大家都很習慣。 效率至上: 香港的服務生動作快,上菜快,收桌也快。他們的服務方式可能不那麼「親切」,但絕對有效率。別太在意,這是香港的「快節奏」文化。你吃完飯後,也盡量不要久坐,讓位給下一位客人。 茶資: 在港式飲茶(點心)的餐廳,入座通常會先上茶水,這會收取「茶資」,這是香港餐飲業的慣例。茶水是給你洗碗筷的,你也可以直接喝。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早餐店
香港的早餐店百百種,到底該怎麼選呢?
想體驗道地人情味? 找一家老字號的茶餐廳或粥麵店。這些店通常裝潢比較簡單,但食物水準穩定,味道經典。觀察一下店裡有沒有很多當地人,通常人潮就是美味的保證。 追求舒適環境與精緻? 可以選擇一些新式茶餐廳或酒店內的餐廳。雖然價格可能稍高,但環境更舒適,服務也更周到。 時間不多想快速解決? 街邊的蛋撻店、菠蘿包店、雞蛋仔攤販,或是便利商店,都能讓你迅速補充能量。我個人覺得,無論是喧鬧的茶餐廳,還是高雅的點心樓,香港的早餐都像一座美食寶庫,每一次探索都能帶來不同的驚喜。它不僅僅是味蕾上的滿足,更是一種文化的沉浸。我曾經為了吃到一家隱藏在巷弄裡的老字號粥店,特地起了個大早,當那碗熱騰騰的艇仔粥下肚,那一刻,所有的疲憊都煙消雲散,只剩下滿滿的幸福感。這就是香港早餐的魅力啊!
香港早餐常見問題 Q&A
香港早餐大概要多少錢?
這個問題很彈性,取決於你選擇的用餐地點和餐點種類。一般來說:
茶餐廳套餐: 大約落在港幣 30 到 50 元之間(約新台幣 120-200 元)。這通常包含主食、飲品和簡單的配菜,算是非常經濟實惠的選擇。 街邊小吃: 蛋撻、菠蘿包一個約港幣 8 到 15 元(約新台幣 30-60 元),雞蛋仔一份約港幣 20 到 30 元(約新台幣 80-120 元)。這些適合想吃點心或預算較低的場合。 港式點心早茶: 點心通常以「小點、中點、大點、特點、頂點」等區分價格。一籠點心約港幣 25 到 50 元不等(約新台幣 100-200 元)。如果兩三人去飲茶,通常一餐下來人均約港幣 80 到 150 元(約新台幣 320-600 元),豐儉由人。整體而言,香港的早餐價格在國際大都市中算是相對親民,特別是茶餐廳,CP值真的很高!
哪裡可以吃到正宗的港式早餐?
香港的每個地區都有其獨特的早餐好去處:
中環/上環: 這區有很多老字號的茶餐廳和點心樓,像是蓮香樓、陸羽茶室(雖然價格較高,但非常有歷史感),或是勝香園(大排檔風格)。這裡能體驗到最經典的港式早餐文化,但人潮通常也很多。 旺角/油麻地: 這裡是平民美食的天堂,有更多價廉物美的茶餐廳、粥麵店和街頭小吃攤。許多小巷弄裡都藏著當地人光顧的小店,值得花時間探索。 灣仔/銅鑼灣: 這裡選擇多元,既有傳統茶餐廳,也有不少新潮咖啡店和融合式早餐,適合喜歡多樣化選擇的朋友。 深水埗: 被譽為香港的「美食臥虎藏龍之地」,這裡的食物價格更親民,風味也更地道。許多排隊名店都集中在這裡,例如維記咖啡粉麵的豬潤麵、合益泰小食的豬腸粉等,都非常值得一試。其實,只要走到任何一個居民區,你都能找到不錯的早餐店。觀察當地居民排隊的店家,跟著人潮走準沒錯!
香港早餐的奶茶有什麼特別?
香港奶茶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的製作工藝和選材。首先,它不是單一茶葉,而是選用多種斯里蘭卡(錫蘭)紅茶拼配而成,強調茶味醇厚。其次,製作過程採用「撞茶」技巧,將熱茶在不同茶壺間來回沖撞,這個動作據說能讓茶葉味道更充分地釋放,並使茶湯更加順滑細膩,口感像絲襪一樣滑溜,因此得名「絲襪奶茶」。
最關鍵的是,香港奶茶使用的是淡奶(Evaporated Milk)而非牛奶。淡奶是經過蒸餾濃縮的牛奶,質地比鮮奶更濃稠,奶味也更重。它的加入不僅讓奶茶色澤呈現誘人的琥珀色,更賦予了奶茶獨特的香濃滑潤口感,讓茶味和奶味能夠完美融合,互不搶戲,回味無窮。這和台灣習慣用鮮奶或奶精沖泡的奶茶,口感和風味截然不同,絕對值得品嚐!
素食者在香港早餐有什麼選擇?
對於素食者來說,香港早餐的選擇確實會稍微受限,但也不是完全沒有喔!
點心: 許多點心店會有蒸素餃、素腸粉、羅漢齋腸粉(通常有香菇、木耳、紅蘿蔔等)、馬蹄糕、發糕、流沙包(奶蛋素)等選項。在點餐時,建議向服務生確認是否有葷食成分(如蝦米、肉碎等)。 粥品: 可以點「白粥」,再搭配油條、花生、鹹蛋等。有些粥店也提供素食的配料,可以詢問。 茶餐廳: 可以請他們做「走肉」(不要肉)的餐點,例如炒蛋多士、果醬多士,或是只點菠蘿包(不加牛油)。但要注意炒蛋可能會有動物油,最好提前告知。咖啡和奶茶通常是沒問題的。 麵食: 可能可以找到湯麵,但湯頭通常會有肉類成分,所以會比較困難。最好的方法是找專門的素食餐廳,或是詢問店家時,特別強調你是「全素」還是「奶蛋素」,這樣店家會比較清楚如何為你準備。隨著素食風潮興起,香港也越來越多提供素食選擇的餐廳,你可以透過素食App或網站搜尋相關資訊。
香港早餐的用餐時間是?
香港的早餐時間普遍開始得早,結束得也早,以配合上班族和學生們的作息:
茶餐廳: 大部分茶餐廳從早上 6:00 或 7:00 就開始營業,早餐時段通常持續到上午 11:00 或 11:30。如果你想避開人潮,建議 8:00 前抵達。 港式點心樓: 通常在早上 8:00 或 9:00 開門,早茶時段一般到中午 12:00 或 13:00。週末和假日則會延長一些,但人會非常多,通常需要排隊。 粥麵店和街邊小吃: 營業時間也大多從清晨開始,直到午餐時段。所以,如果你是個喜歡睡到自然醒的旅人,建議可以安排在上午 10:00 左右,既能避開上班尖峰,又能從容享受一頓豐富的早午餐。
結語:香港早餐,不只是美味,更是文化!
讀到這裡,你是不是對「香港早餐吃什麼」這個問題有了更全面的認識,甚至已經開始在腦海中勾勒出下次香港行的早餐清單了呢?
香港的早餐文化,是這座城市獨特魅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有著英國殖民時期的遺留,又根植於深厚的廣東傳統,最終形成了這種中西合璧、多元繽紛的獨特風格。無論是茶餐廳裡熱鬧的市井氣息,還是點心樓裡精緻的味蕾享受,每一口都承載著香港人的生活態度與歷史記憶。
所以啊,下次來到香港,千萬別再只窩在飯店吃千篇一律的自助餐了!勇敢地走進街頭巷尾的茶餐廳、粥麵店或點心樓吧!放開你的胃,敞開你的心,盡情去探索和品味這座城市獨有的早餐魅力。相信我,這會是你在香港旅程中,最難忘、也最「有味道」的體驗之一!吃飽飽,才有力氣繼續探索這座迷人的城市啊,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