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与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数字素养教育,从小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 #生活技巧# #工作学习技巧# #数字技能培养#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在现代化初中数学教学中,倡导教师积极落实生活化教学,通过创设真实的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降低课程知识的理解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而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本文从“预习任务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方法生活化”和“课后作业生活化”四个方面入手,对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与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展开研究,旨在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学生培养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显得尤为必要.笔者依据多年初中数学教学经验,认为生活化教学的实施能够将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形象的生活经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拉近学生与课堂的距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从而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限制,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本文针对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落实展开如下论述,供大家参考交流.
1"预习任务生活化,预习激趣
预习作为教学过程的开端环节,传统上以学生自主梳理教材知识为主,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设计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预习任务,让他们认识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同时提升学生的预习质量,为后续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如下预习任务.
任务1"温故知新
(1)一块手表的成本价是70元,利润率是30%,则这块手表的利润是_____元,售价应为_____元.
(2)一部手机的利润为150元,售价为600元,则这个手机的成本价是_____元,利润率为_____.
任务2"问题启思
假设你是一家手表店的老板,你追求的是什么?
提示"利润=卖出价-成本价;利润率=(利润÷成本)×100%;总利润=总销售额-总成本.
任务3"认识方程的应用
假设一块手表的成本价为400元,利润率为20%,门店每个月的租金为1000元,店员工资以及其他杂费每个月6000元,若每个月需要盈利21000元,需要卖出多少块手表?
假设卖出手表为x块,
一块手表的利润是多少:_______;x块手表的总利润是多少:_______;x块手表的总销售额是多少:_______;门店每个月的成本是:_______;由此列出方程:_______;解方程,得:x=_______;因此需要卖出_____块手表.
基于上述预习任务,将原本抽象的一元一次方程与生活实际中的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厘清方程中存在的等量关系,明确“售价、成本、利润、利润率”之间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堂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内容生活化,导入激趣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之一.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和融入生活实例,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中,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
2.1"创设生活情境
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学习经验,创设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并借助情境问题以及情境任务,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
例如"在教学“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如下生活情境:弹簧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当悬挂重物的时候,弹簧的长度会随着重物重量的增加而变长,当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弹簧的长度就不会再变了.基于此,假设某弹簧的原长为 3cm(不挂重物时).在弹性限度内,所挂物体的质量x每增加1kg,弹簧长度y增加 0.5cm.你能写出y和x之间具有什么关系吗?基于此情境问题,教师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小组讨论,探索y与x之间的关系,由此引入“一次函数”的概念.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教师能够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
2.2"融入生活实例
在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实例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数学公式与具体的生活案例相结合,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更深入地认识数学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1"某辆汽车油箱中原有汽油60L,汽车每行驶 50km耗油6L.假设汽车耗油量为y、油箱剩余油量为z、汽车行驶路程为x,你能写出y和x之间、z和x之间的关系式吗?
例2"王老师开车去上班,路程一共12km,假设王老师的平均速度是7km/h,假设王老师行驶的时间为t,剩余路程为s,你能求出s与t之间的关系式吗?
例3"某城市的出租车计价收费的规则是,2公里内按照起步价收费7元,超过2公里的时候,按照每公里1.5元收费,假设小李打车的路程是x,最后支付的费用是y,你能写出y和x之间的关系式吗?若小李打车一共行驶了12公里,他一共带了25元,请问他能够支付打车费用吗?
这些简单的生活实例,能够将学生的思维融入到多样化的生活情境中,不仅可以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让课堂导入更加有效,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3"教学方法生活化,讲解激趣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通过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实现知识内化,同时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增强师生互动,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可以从游戏开展、场景演绎和实验探究展开尝试.
3.1"生活类游戏的开展
生活类游戏是一种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通过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游戏进行融合,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加减运算”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扑克游戏”,在游戏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有理数的加减算式,形如:
□+(-□)=9,
4+(□)=9,
-5+(□)=11,
-8+(-□)=□.
基于此,要求学生选择正确的扑克数字,然后将对应的扑克拖拽到空格处,使有理数加减算式两边相等.在学生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陈述有理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强调学生的理解和应用.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让学生放松身心,主动探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让数学学习生动有趣.
3.2"生活类场景的演绎
生活类场景的演绎是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或者情景模拟的方式,体验数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创造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情境,鼓励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体会生活中数学问题的存在,并借助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中位数与众数”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体验中位数和众数的形成过程,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课堂演绎情境:假设要调查班级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次数,分析学生们参与课外活动的积极性,我们应该怎样搜集数据并进行数据归纳呢?基于此情境,教师鼓励学生化身班级调查员,设计多个调查问题用于数据搜集,形如:
调查问题1:你平均一周参与几次课外活动?
调查问题2:你最喜欢哪一类课外活动?
调查问题3:你在课外活动中的收获有哪些?
基于调查问题,教师展示班级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次数统计,并引导学生利用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分析数据规律.通过生活场景的演绎,让学生认识到很多实际问题的解决可以利用数学知识,且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够让解决方式更加科学、解决的结果更加准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3.3"生活类实验的探究
教师可以结合课程知识的特点,巧设课堂实验环节,引导学生亲自体验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中心对称”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中心对称的概念,展开对生活物品的实验探究,分析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中心对称的,并画出该物品的对称轴.通过实际操作,深化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如“中心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有几条?”“怎样准确地判断某一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4"课后作业生活化,长效激趣
4.1"生活导向类的习题
生活导向类的习题指从生活中挖掘真实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的应用.
例如"在教学“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如下习题:一块矩形菜地的面积是120m2,如果它的长减少2m,那么菜地就变成正方形,则原菜地的长是多少?这样的习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在生活中找到学习的意义.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学校周边、社区周边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分析设计一些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习题,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和分析力,还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课后学习的效率.
4.2"生活实践类的作业
生活实践类的作业重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完成生活调研、探究学习、解决问题等实践性任务,从而真正地将所学知识用到生活场景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现学以致用.
例如"在教学“中位数与众数”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家庭作业,调查社区各业主在一周内的用电量和水费,然后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社区用水和用电的规律.这样的实践任务,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统计分析能力,还能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加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初中数学教学中落实生活化教学对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具有非常突出的实践意义.教师应该结合课程知识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情,将生活化教学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中,以此发挥生活本身的育人价值,突出学科特色和实用性,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生活化的预习任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教学方法、生活化的课后作业等,让生活真正地融入数学课堂,不断地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和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东.基于数学建模的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设计——以“一次函数的应用”为例[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4(21):76-77.
[2]赵向荣.走进生活提高效率——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4(29):68-70.
[3]张婷婷.生活化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华师大版“数据的收集”教学设计与实施[J].新课程,2024(26):63-65.
猜你喜欢
网址: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与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24504
相关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分析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十策略
高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优化策略
“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策略研究
浅谈初中数学“课题学习”教学策略
优化课堂,激发学习——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有效策略
基于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活化问题教学策略
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探究
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力提升研究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自学能力的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