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即是多 less is more》鸡汤金句摘录
提倡‘less is more’,即少即是多的哲学 #生活知识# #生活美学# #现代简约美学#
是一本想要放松的时候可以反复看,从而获得心灵平静的书。身处充满物欲的社会,偶尔拿出来看一看,会有不同的感悟。1、Less is more出自德国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的名言。密斯·凡德罗是与赖特、勒·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齐名的20世纪中期全国最著名的四位现代建筑大师之一。
2、就连随身之物都必须精简,才能推动自己去追求富有效率的生活。(我们精简的目的是为了让人生更有效率)
3、不要因为受广告、宣传等商业影响而去刻意迎合任何生活方式,要去主动甄选对自己来说最为重要的东西,仔细斟酌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一切皆由我们自己做出选择,这才是决定幸福与不幸的关键。
4、而现在,努力工作和幸福之间已经失去了必然的联系。就算努力地工作,也无法获得与之对等的金钱(社畜落泪),所以我们的个人生活仍然处于失衡的状态,在精神层面也就很难获得满足。
5、为了获得幸福,我们需要很多东西,其中之一就是“时间”。于是,我们的生活应该朝着减少劳动时间,在“除非迫不得已,否则不尽兴任何多余劳动”(不愧是我!)的方向调整。
6、因为无法提升大家的工作水平,便代之以减少个人平均劳动时间,否则,整个社会就无法正常运转。
7、瞬时欲望的过度满足,感染了人们对未来的长远规划和打算。
8、幸福指数的高低依赖于人们的相对所得而不是绝对所得,幸福指数不在于具体所得的多与寡,而是由当事人在该国的社会地位决定的。也就是说,人们的幸福感由周围的环境所决定。
9、(日本草食族)他们只把开销集中在添置衣物、家具和支付基本的通信费用上,而这些都是生活的必要开支。
10、要知道,现在的年金(即养老金)是指望不上的,届时房子到底会成为资产还是负债,这将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11、我也有自己的办公室,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时间我都是在办公室以外的地方工作。办公室只是用来和他人开会使用的。需要思考问题的时候,我需要呼吸外面的空气,自然会选择到外面工作。
12、升职不能给人带来持续的幸福感,自身的个人品牌(如自媒体)和技能不断提升才可能让幸福感延续下去。
13、短暂的幸福感大多和物质有关,而长久的幸福则是由精神层面的体验和感受所决定。
14、即使我们拼了老命去工作,工资非但不会飞涨,甚至还有可能大幅下降,从时代的发展趋势来看,试图从对金钱的追求中获得幸福是不妥当的。
15、即使是现在,日本社会仍然有工作时间越长,就表明对待工作就越负责任的看法。但事实上完全不是这样的。我们必须树立“在公司待的时间越长,说明工作能力越低下”的意识。
16、如果人长久地在一个地方居住,思维也会变得僵化、呆板。当然,人若不胡乱折腾,就会少掉很多麻烦。
17、如果一个人只是专注于眼前的事,会让人感到压力,容易出现问题,难以有好的结果。最后,还可能让人丧失其他的工作机会。
18、减少物品的持有能够让我们的心情变得舒畅,而且能让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创造力的提升。
19、不要在意别人拥有什么,而要看到自己所拥有的东西的价值。因为别人是别人,自己是自己——而我,就是我。
20、不做“设备控”:现在,因为iPhone等智能手机的问世,使我们得以精简自己的设备。譬如PC、数码相机、随身听、电子词典等,这些功能都被iPhone所囊括,或是下载几个APP就可以全部搞定。为了能像游牧民族一样四处迁移,我们首先需要解决行李过于沉重的问题。想要生活变得轻松,就要实实在在给我们的物品“减重”。
21、死守在一家公司,不如多寻求几个“复业”。
死守在一家公司,就和一家企业的经营主只拥有一个客户差不多。若是那家客户出了问题,你也会跟着翻进阴沟里,所以一般的企业都不会只有一个客户。
而对方应该也抱有同样的立场,觉得“我们公司是你唯一的客户,要是没有我们的业务,你就会完蛋。所以在价格上,应该再让一些折扣”。这样一来,在谈判中你就明显居于下风。
死守在一家公司工作,就和这样的处境差不多。因为只抱着这一棵大树,毫无谈判的余地,就算是公司表示“你必须这么做,否则就给我滚蛋”或是以“降薪”论处,你也只能唯命是从。
但如果你拥有十家“客户”,就拥有了谈判的筹码,因为不存在依附关系,所以会出现“只要能做出业绩,不管花多少时间都没有问题”的结果,反而是对方主动拜托你,这样一来,你就不必对人俯首听命、唯命是从了。
“复业”也是一种有效的风险分散策略,能让人从各种各样的制约中得以解脱。
22、放弃高档住宅,享受双城生活。
房子是人一生中购买的最大生活用品。
曾几何时,很多的上班族都怀揣着每年都会加薪的美好憧憬,以三十年、三十五年为还贷期来购置房产。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现在,被住房按揭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人越来越多。耗费巨资买房置业,没想到迎面扑来的却是因为房贷而滋生的巨大压力。
在第一章中,我曾提到,在住房方面,其实我们还有一个选择:平时居住在市中心小小的一居室里,然后在郊区购买一套价格实惠的度假屋或周末别墅。哪怕每一间屋子都很简洁、朴素,但这样的生活方式却能让人感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充实。
东京R不动产网站,以全新的视点发现了不动产的价值。在很多年以前,他们提出了在东京市中心拥有一间小型公寓,然后在郊外拥有一套自住房的生活方式。虽然没有度假胜地或别墅那么豪华,但他们介绍了很多位于郊外,可以让人调整身心的房子。
所有的一切,要从抛弃“有钱人才有可能享受双城生活”这类陈腐观念开始。——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因为无论在哪里生活,都不需要住多么奢华的房子。
此外,还可以利用收入差异,和物价、住宅价格差异来生活。和市中心相比,郊区不管是租金还是生活成本都会便宜很多,完全可以选择两个距离稍远的地方来做组合。若是将市中心的住宅定位为小套房,就可以用节省下来的租金,在郊区租一间独栋的房子。
在工作日,我们西装革履地在市中心工作,而周末则穿着沙滩裤或短裤在海边散步。这样的生活,不但会改变人的思维,而且能够拓展、挖掘出内在更大的潜力。
当前,科技环境、物价差异等条件都很成熟,实践双城生活的生活方式比以前容易得多。若要举例来说,这就和日本制造商在亚洲设立工厂投入制造,然后把产品销往欧美市场非常相似。如果是觉得“因为公司建在日本,所以就只能在日本生产,本土销售”,就非常局限。选择生活方式和从事制造业一样,都是要在生活成本低廉的地方居家度日,在利益最大化的地方卖命工作,这样才能实现最优质的利润。就制造业来说,我用“工厂”代表“生活的地方”,用“市场”代表“工作所在地”来形容,理解起来应该就比较容易了。
23、LCC带给我一个启示,那就是在未来的日子里,所有的事物都会变得更为精简,然后会据此衍生出全新的价值观。
24、在过去,和享受生活相比,日本人习惯用拼命工作、疯狂购物来建构自己的生活,认为这才是幸福的真谛。就像在泡沫经济时期流行的那句话“你能二十四小时持续战斗吗”一样,言下之意,变成一天到晚为公司做牛做马的“企业斗士”是理所当然的。拼命工作的结果,可能是换来薪水的上调、终身雇佣合同的签订、优裕退职金的获得,但是到了一定的年龄,可能就会因为过劳、生病而被死神垂青。所以,要权衡好幸福和风险的关系,最后要能得到一定的回报,这样二者的关系才能成立。但是现在,就算是豁出老命工作,薪水和待遇也不会像过去那么丰厚,而且罹患疾病的风险还会持续增加。我认为,这是一个需要大家慎重考量的不争事实。
END
网址:《少即是多 less is more》鸡汤金句摘录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34331
相关内容
Less is more: The minimalist lifestyle 少即多: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Less is more 的生活哲学
多旅行,少压力Less Stress, More Travel
“少即是多”:简约生活与设计的艺术
英文版心灵鸡汤经典语录(精选125句)
Less is more. ——脱离物质的幸福生活哲学
在慢旅行中找回生活的意義:Travel Less, See More
【中商原版】简单生活,少即是多 英文原版 Simple Matters Erin Boyle Abrams Books DIY居家装饰装修
The more vegetarian you are, the healthier you are
The impact of vegetarian life on us, the more vegetarian the health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