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心灵.艺境·古器再造是觉醒艺术的“生命”之美
生活艺术:用美食唤醒味觉的艺术之旅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美食生活分享# #生活艺术分享#
有人说它是东方美学的最高境界,有人说它“太朴素”,它就是中国禅宗美学中的“侘寂”。 残瓷古器的再造之美便是“侘寂”描绘的美。生命.心灵.艺境,子辰治器·古器再造是艺术重生的“侘寂”之美,是觉醒艺术疗愈世相的“生命”之美。
这是一件元代龙泉窑鼓钉炉在烧制时与一对象棋一个小碟烧结到了一起,我们采用精密工具将象棋切割取出,再对香炉残件进行二次创作成文人雅室必备香插器,历史特有的沉淀与当下生活的情趣同时呈现,这也是古器再造给予我们的最好诠释。
古器再造创作人·行者赵子辰喜欢重塑历史时光的温度,他是时间的背仰者,逆历史之河而上,用残瓷古器锻造质朴的高雅,为文化生活器物的侘寂之美做出最好的诠释。
“侘寂”的本意是基于禅宗美学的基础上,对事物从自然诞生、成长、衰败和死亡连续循环的思考。
在行者子辰看来,残瓷古器从被历史遗弃到探寻、遇见、创作,重生,因缘聚合,一切的存在都是一种必然,都有自身的价值。
古瓷残缺之美便是侘寂描绘的美、残缺之美,而如今我们更多地用来表达朴素、寂静、自然、清雅等,侘寂是东方美学的最高境界。它是东方传统文化、美学、哲学中最鲜明的一个根基,体现东方人对安静美学、疗愈美学的崇尚与追求。这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中国的禅创、禅意为何如此受追捧了。
中国禅宗美学的诧寂精神是古器再造创作者的追求。当在国人开始把西式器具文化引入生活时,师者东升与行者子辰却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中国古窑址遗存的残瓷古器的二次创作,以展现器物本来面貌”的理念,让文物以实用器物之美走入当下生活,借以低调的奢华,把诧寂古朴的历史遗存残瓷古器经由再创作后,以日用之道融入茶花香道文化生活之中,而当今追寻器用之美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
器因用而美 ,古器再造专注打造日常生活器物,古器也好,新物也罢,创作者和生活者都有这样的共识,“器用”才是呈现一件作品的气质的核心因素,原本没有生命的物件,通过人的连接,产生了记忆。一个人对日常物品的使用,往往能透露更多的隐秘信息,人创造和使用器物,而器物影响、塑造人和空间。
喝茶时,品香时,或握住温润的古器,或触碰残瓷古器身上的雕饰。除了感受器物本身的文化、历史、岁月痕迹,更源于自身对安全感的渴求。通过对古器再造的这类茶花香文化生活器具的把握,来达到对自身疗愈和安全感合理的诉求。这也是人类的本能,喜欢拥有一切能为自己掌控并美好的事物。
古器再造的侘寂之美,疗愈之美,在平和的心境里,以物应心,以心格物,一处处寓意丰富的细节,背后是艺术家的用心,赋予了古器不一样的味道,展现了创作者的生活态度和对世间万物生命之美的洞察和疗愈世相的追求!
古器再造子辰治器赋予了古代残缺损伤器物独特的味道,甚至给予使用者这个时代普遍缺失的身心感受,但是这种感受往往不为人所察觉。所谓知音难觅,欣赏古器造的侘寂之美,疗愈之美,对“人”的审美、阅历甚至心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红尘俗世之中,想要安享心灵的宁静,除了有空间氛围、古器物的渲染,更需要一个内心澄净平和之人,方能让“灵魂”回到与器物与空间对话,回到自然的连接,享受返璞归真、乐活闲适的幸福!
这是一款有着浓浓历史痕迹的残瓷古器物,可至于客厅、茶室等做日常香器,亦可用于茶桌、书案上做陈设,古器再造创作人本着对古器二次创作的敏锐洞察力,怀揣着对历史遗存残瓷古器物的热爱,开始了对新形态艺术的追求。
这是一场历史沉淀与设计创作的博弈,古器再造艺术工作者们要让残瓷古器在浴火中重生,赋予它们新的生命之美……
转载 编稿习之
网址:生命.心灵.艺境·古器再造是觉醒艺术的“生命”之美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61133
相关内容
艺术与生命──方东美的艺术观述评艺术家的工作是创造永存的审美生命
古器再造的艺术行者——赵子辰
生活中的艺术品“古器再造”
崖柏=生命=根=艺术=美
五维艺术疗愈,用艺术感知生活生命之美
迎接生命挑战,创造丰盛:从奢活艺术馆的灵感到内心的丰盈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是艺术的生命力
新书推荐|艺术鉴赏唤醒生命境界——读金元浦《艺术鉴赏》
心灵之光:《生命觉醒之旅》的洞见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