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换季,中医养生正当时:顺应天时调身心,健康生活伴你行
中医养生强调顺应四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生活技巧# #健康养生技巧# #中医调理方案#

夏秋之交,气温逐渐转凉,昼夜温差增大,正是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的过渡时期。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有顺应四时变化,才能维持身心平衡、预防疾病。恰逢9月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让我们将中医养生智慧与现代健康理念相结合,从“三减三健”入手,筑牢换季健康防线,拥抱愉悦秋冬。

饮食润燥,健脾和胃,
“三减”之中见平衡
中医强调“秋冬养阴”,饮食应以润燥、健脾、益肺为主,这与“减盐、减油、减糖”的倡导高度契合:
01

多吃润肺食物:
秋季与肺相应,燥邪易伤肺,所以饮食上应多选择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如百合、银耳、雪梨、莲藕、山药、荸荠等。
02

适当进食酸味食物:
中医认为,酸味食物具有收敛作用,可收敛肺气,防止肺气太过发散。立秋后可适当多吃山楂、葡萄、柚子、柠檬等酸味食物,但要注意适量,以免损伤脾胃。
03

避免辛辣油腻食物:
辛辣食物容易助燥伤阴,加重秋燥症状,应少吃辣椒、花椒、生姜、大蒜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会加重脾胃负担,也要尽量少吃油炸食品、肥肉等。此外,还要避免暴饮暴食,保持饮食规律,定时定量进食,每餐七八分饱即可。
起居有常,运动有度,
“三健”同步调体质
顺应天时调整作息与运动,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原则,也与“健康体重、健康骨骼、健康口腔”息息相关:
《黄帝内经》中提到“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已急,地气已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立秋后,自然界阳气开始收敛,我们应顺应天时,早睡以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一般建议晚上10点前入睡,早上6点左右起床。中午可适当小憩30分钟至1小时,以补充精力,但不宜过长。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还可维持健康体重,强健骨骼,但立秋后的运动不宜过于剧烈,要遵循“适时适量、动静结合”的原则。运动宜选缓和项目,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强健骨骼、舒缓压力,避免过度出汗损伤津液。如每天早晨或傍晚散步30 - 60分钟,既能促进血液循环,又能增强心肺功能;每周练习2 - 3次太极拳或八段锦,有助于调节身心,增强体质。
另外,还需注意口腔卫生,早晚刷牙,毕竟“牙好胃口就好”。

情志调节,宁心安神,
赶走“秋愁”迎快乐
秋季万物凋零,容易让人产生悲伤、忧愁等不良情绪,而过度的悲忧情绪又会损伤肺气,影响身体健康。因此,立秋后要格外注意情志的调节,保持心情舒畅、乐观豁达。周末可以和家人一起去郊外爬山、野餐,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放松心情。

穴位常按,
养生保健大作用
01

迎香穴:
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用食指指腹轻轻按揉迎香穴,每次1 - 2分钟,每天2 - 3次,可缓解鼻塞、流涕、鼻痒等症状,还能预防感冒。

02

合谷穴:
位于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用拇指指腹按揉合谷穴,每次1 - 2分钟,每天2 - 3次,可缓解头痛、牙痛、咽喉肿痛等症状,还能增强免疫力。

03

足三里穴:
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用拇指指腹按揉足三里穴,每次2 - 3分钟,每天2 - 3次,可调节脾胃功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力。

夏秋换季是养生的关键时期,让我们秉承中医“天人合一”的理念,从“三减三健”做起,从饮食、起居、运动、情志等方面入手,调整生活方式。自然可以平稳度过夏秋之交,为健康整年打下坚实基础。
END
本文作者:赵波(中医科)
本文审核:张鹏
监制 | 王培安
总编 | 陆仁平
审核 | 孙海芹 宋璞
编辑 | 李阙彤

徐州市中心医院
微信订阅号
聚合丨服务丨展示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网址:夏秋换季,中医养生正当时:顺应天时调身心,健康生活伴你行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09803
相关内容
搜狐养生 | 立夏养心正当时:谨避五忌以顺天时,调和阴阳方得长生夏季养生秘籍:顺应天时,调养身心,专家支招
【活动】秋季养生正当时,中医讲座进社区
秋季养生正当时,中医讲座进社区
四季养生密码:解锁顺应天时的健康秘籍
中医视角下的季节养生:顺应自然,调理身体
春夏秋冬,四季养生法:中医如何调整你的生活节奏
芒种时节健康指南:顺应天时,养生正当时
顺时生活|立夏先养心 平和渡夏季
四季养生宝典:中医名师教你如何顺应自然保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