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养生正当时:收好这份中医调养小贴士,健康过秋冬!

发布时间:2025-09-23 08:18

中医养生强调顺应四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生活技巧# #健康养生技巧# #中医调理方案#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标志着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虽然天气仍然炎热,但自然界的阳气逐渐收敛,阴气渐长。此时养生应以“养收”为原则,注重润燥、补肺、健脾,为秋冬健康打好基础。所以立秋调养时切不可背离自然规律,循其古人之纲要“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如何对照中医养生经验及节气来养生健体,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生活起居:早卧早起,防秋燥

1. 调整作息

立秋后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由夏季的“晚睡早起”转为“早睡早起”,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舒展肺气,帮助身体适应秋季的肃杀之气。晚上尽量在10点前入睡,早上6~7点起床,以顺应阳气收敛。

2.换季不硬扛,这样穿才科学

虽然“秋老虎”余威尚在,但早晚温差大,需注意肩颈、腹部保暖,避免受凉。上衣可以适当轻薄,利于身体散热;裤子、袜子要稍厚一些,老年、儿童及体质较弱的人,应护住腰腹和脚部,避免下肢受凉。

3.防止秋燥

秋季燥邪当令,易伤肺津,可在家中放置加湿器,或种植绿植调节湿度,这样既养眼,又给空气默默地“补水”,给干燥的秋天添了份湿润的气息。

饮食调养:润肺健脾,少辛增酸

1.多吃滋阴润燥食物

中医认为“白色入肺”。立秋后可适当食用白色食物,比如梨、银耳、百合、莲藕等,可煮冰糖雪梨汤或百合粥,以滋阴润燥,缓解燥邪不适。同时需兼顾健脾,使津液生化有源,润燥而不伤脾胃。

2.少辛多酸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因此,秋季肺气旺,少吃辛辣(如姜、辣椒),适当吃酸味食物(如山楂、葡萄)以收敛肺气,增强肝脏的功能,抵御过盛肺气的侵入。

3.健脾祛湿

夏季贪凉饮冷易损伤脾胃阳气,减弱其运化水湿的能力。立秋后应及时调护,可食用山药、茯苓、薏米、红枣等健脾之物,助脾胃在温润中恢复“升清降浊”的功能,祛湿健脾,为秋冬阳气潜藏奠定基础。

推荐食疗方

百合莲子粥:百合20g、莲子15g、大米50g,煮粥食用,润肺安神。

蜂蜜柚子茶:润燥通便,适合秋燥便秘者。

运动养生:舒缓为主,避免过度出汗

1.选择柔和运动

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避免剧烈运动导致阳气外泄。

2.晨练不宜过早

立秋养生,讲究“顺天而行”—天还没亮时,阳气在“藏”,太阳出来后,阳气在“升”,秋季清晨露水重,易受寒,建议等太阳出来后再锻炼,这时候锻炼,身体顺着自然的“升发”节奏活动,气血流通更流畅,既不会被寒气偷袭,又能借晨光唤醒精神。

3.常做“叩齿咽津”

清晨闭目叩齿(闭上嘴唇,轻轻咬合牙齿)36次,再将唾液缓缓咽下,有助于滋阴润燥。

穴位保健:养肺护脾,提升免疫力

肺俞穴

位于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按揉此穴可调理肺气,缓解咳嗽、气喘、咽干等症状。

太渊穴

位于腕前区,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此穴为肺经原穴,能补肺气、滋肺阴。

足三里穴

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按揉足三里可健脾养胃,增强免疫力。

太溪穴

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此穴为肾经原穴,能滋阴补肾,缓解秋燥引起的口干舌燥、失眠多梦等。

按摩时,可用拇指或食指指腹按揉穴位,每个穴位按揉3~5分钟,每天1~2次,以感到酸胀为宜。

立秋是秋季的开端,也是养生的重要节点。大家可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调整生活作息和饮食结构,适当进行运动锻炼,并配合穴位按摩,以达到“秋冬养阴”的目的,安然度过这个美丽的秋天。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健康闵行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健康闵行赞分享推荐 写留言 ,选择留言身份

原标题:《立秋养生正当时:收好这份中医调养小贴士,健康过秋冬!》

网址:立秋养生正当时:收好这份中医调养小贴士,健康过秋冬!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26809

相关内容

立秋养生小贴士
立秋之后如何健康养生?这份指南请收好
秋冬养生小贴士
秋分时节如何养生?这份健康指南请收好
叮咚!秋季中医养生小贴士请查收~
立秋养生必读:贴秋膘与咬秋的中医讲究,你做对了吗?
立秋节气养生知识:6小贴士伴你安逸过初秋
夏秋换季,中医养生正当时:顺应天时调身心,健康生活伴你行
立秋后,饮食养生小贴士:5种食物让你更健康,舒服过秋天
【中秋·健康】中秋养生,中医专家这样说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