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及应对策略
学习应对压力的心理学策略 #生活技巧# #心理调节技巧# #压力管理讲座#
2006年第20期 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 No120,2006 第27卷 VOCATIONALANDTECHNICALEDUCATION Vol127
总第474期 (TeachingResearch) GeneralNo.474
收稿日期:2006-05-31
作者简介:滕国鹏(1978- ),男,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
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及应对策略滕国鹏,张 瑶,马莹华(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辽宁大连 116024)
摘要:在调查的基础上,从就业、学业及家庭3个方面分析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产生原因及其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大学生的应激能力;学习宣泄、放松等应对压力的方法;充分发挥学校、院系和班级的三级调控体系作用,帮助大学生应对各种压力。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策略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219(2006)20-0086-03
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有较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约占10%,而且心理不健康的人数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在诸多的心理问题中,心理压力过大是心理问题的主要方面。一、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及产生原因(一)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大学生心理压力来自多个方面,总体上呈现复杂化、多元化和个体化的倾向。国内研究发现,大学生心理压力源包括学习、就业、人际关系、恋爱关系、经济条件、考试、社会、生活、家庭、学习环境、能力、个人、健康、未来、竞争15种,并将主要的大学生心理压力来源归结为:学习压力、生活压力和就业压力。为了进一步弄清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现状及来源,笔者对某大学在校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依次是就业压力、学业压力、家庭压力。面对种种压力,男生与女生所承受的压力大小存在着一定差异,在个人自身压力方面,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在社会压力方面,女生的压力感显著高于男生;在家庭、恋爱、身体健康、适应和挫折方面的压力感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在学业压力上,女生要比男生高出20个百分点,女生承受着比男生更多的压力;在家庭压力上,男生往往承担着家庭更多的期望,压力更大;在就业压力上,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猛增,就业岗位竞争的日益激烈为在校大学生增加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很多大学生择业观念存在偏差,一心想到沿海发达城市工作,但是发达地区往往人才济济,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竞争激烈。激烈的就业竞争无疑给在校大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心理压力较大。在遇到挫折时,有近20%的男生出现畏惧、焦虑、愤怒、攻击等反应,而能理性看待、乐观面对的则很少。(二)当前大学生心理压力产生的主要原因
1.内部压力大学生年龄在18-23岁之间,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处于未完全成熟的阶段,基本特点为:自我意识增强但发展不成熟、抽象思维迅速发展但带有主观片面性、情感丰富但情绪波动很大、意志水平明显提高但不平衡。基于此阶段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任何事情都有可能成为大学生产生心理压力的因素。当代大学生大多成长的道路比较平坦,生活阅历及经验不足,心理比较脆弱,遇到困难缺乏思想准备,更容易产生心理压力。2.外部压力从外部环境看,自从中国加入WTO,国内政治经济迅速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人际关系等方面都产生了各种影响。当代大学生正处于新旧体制的转型期,会受到各种价值观念的冲击,人际关系不良的困扰,以及学
68业、家庭、爱情等具体问题引发的各种问题的影响,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总体上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个体化的倾向。二、压力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一)对身体的影响大学生正处于由青春期向成年期转变的关键阶段,身心正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承受过大的压力无疑会对他们的成长极为不利。据有关调查显示,大学生面临压力时经常出现的身体反映有:心跳加速、手心或其他身体部位出汗、头痛、紧张、食欲不振或暴饮暴食、失眠、健忘等。压力是刺激———反应的交互作用,如果这些症状较轻微,持续时间也很短,则属于正常的心理应激反应,但是若症状非常明显,且持续时间很长,则会对大学生的身体产生巨大伤害,严重影响学业与生活质量。(二)对情绪的影响几乎所有的压力都会伴有一系列情绪反应,有的可能是多种情绪反应。大部分压力带来的是负向情绪,这些负向情绪除了令个体感到不快,本身也会增加个体的压力。当代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情绪情感比较强烈,许多美好而高尚的情操在逐渐形成中。同时,很多大学生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容易沉迷于自我的情感陶醉。大学生所面临的压力一方面可以激发他们身体的潜能,促使他们奋发向上,追求更远大和崇高的理想。但是过大的压力会增加大学生的心理负担,强烈的情绪和情感更加难于控制,容易造成情感的大爆发,导致某些预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在对大学生面对压力主要的身心反应调查中,42.6%的学生认为自己会偶尔出现情绪不稳或失控,52.6%认为有时情绪低落并经常感到不开心,情绪的不稳定及低落容易导致大学生逃避压力,许多大学生为了回避压力带来的责任,沉迷于各种低级的情感中来回避问题和责任,得过且过,以至陷入其中无法自拔。(三)对认知的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压力影响人的认知功能。一般来说,压力越大,个体用于关注压力来源及个人焦虑的注意力就越大,认知效率也越低,思考的变通性越差。压力还会影响记忆,干扰问题解决、判断和决策能力。据一项调查显示,被采访的大学生中有46.8%在面对压力时很难集中注意力,严重影响了学习及生活。大学生的认知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许多学生还没有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因此,过高的压力会影响大学生科学思维习惯的形成,对大学生认知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四)对人格的影响大学生的人格是大学生稳定心理特征的总和。具有健全统一的人格,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最重要的方面。健全的人格应该是人格中的各因素协调一致,它包括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正确的自我意识,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个人修养和个性特征。由于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而现代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这就会转化成巨大的压力。这两种因素的结合,不利于大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在碰到挫折时容易迷失自我。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是理想与现实的有机结合,过高的压力会让学生看不到目标实现的希望,
容易打消学生进取的念头。三、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应对策略(一)培养健康心理
有研究者指出,中国人的心理调节渠道依次为:自我调节、知心朋友、家人、同事、社会咨询机构。这说明中国人主要的心理调节方式是以个人为中心的。经调查,大学生也是如此,大多数学生在遇到心理压力时都会选择自我调节为主,针对这种情况,除了要加强心理咨询机构的宣传力度外,也要培养大学生个体的健康心理,增强他们的自身免疫能力。要正确认识自我。许多心理压力都产生于大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了解不够。如就业中某些毕业生没有客观分析自己的水平、特点等因素,盲目选择工作岗位,遭遇挫折后便一蹶不振,心灰意冷。如果大学生都能客观地分析自己、了解自己,
知道自己的性格特征、气质类型、情绪情感,就可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压力,从容乐观地面对生活。提高自身的应激能力。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突发事件,如亲友死亡、考试不及格、遭遇车祸等。面对这些事件,如果没有较强的应激能力,很容易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要提高大学生的应激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培养健康心理机制。(二)掌握应对压力的方法
压力是不可避免的,过多的压力会对人的身心造成损害,因此,大学生要掌握应对压力的方法,进行自我调节。常见的应对压力的方法有宣泄法,放松法,转变认识等。宣泄指把自己心中的积郁与痛苦倾吐出来,
通过宣泄可减轻心理上的压力,消除紧张情绪,使心理恢复平静。当感到巨大压力时,可以向老师、亲友诉说,或者采取合理的宣泄方式(大喊,运动等)释放内心的压力。放松指精神或身体由紧张状态向松弛状态转向的过程。放松的方法有很多,如深呼吸放松法、渐进肌肉放松法、想像放松法等。要学会转变认识。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压力的产生在很多情况下是由于认识上的偏差造78成的。因此,当感到巨大的压力产生时,要学会转变认识,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当转变具有偏差的认识时,压力感也会随之减轻。(三)高校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压力首先,班级作为大学里的基层单位,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的人际氛围,定期举行各种活动,如名著赏析、才艺展示、话题讨论等,寓教于乐,减轻大学生心理压力。班主任要平等对待学生,关心学生,把学生看作朋友,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具体事例教会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及时解决同学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其次,院系要起辅助作用,重视学生心理状态。各院系应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组织心理教师定期为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同时,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辅导员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学生工作,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重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努力缓解学生存在的心理压力。另外,要举行健康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针对不同年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压力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第三,学校要发挥调控作用。高校应建立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发现学生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将危机干预体系纳入到学校整体工作体系中,同时要发挥各个部门的协同作用。加大对心理咨询的宣传力度,使学生充分了解到心理咨询的目的和意义,遇到心理问题能及时进行咨询;组织心理预期教育,特别要关注毕业生和贫困生的心理状态;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前教育,通过举办讲座等方式,帮助毕业生分析就业形势并指导其进行合理定位;不仅给贫困生物质方面的帮助,也要关注贫困生的心理压力和心理感受;重视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营造轻松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1〕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第1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王雪莲,王绪朗.大学生心理压力研究概观〔J〕.青年探索,2005,(2):53-56.
〔3〕樊富珉,李伟.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在清华大学的调查〔J〕.青年研究,
2000,(6):40-45.〔4〕张林,车文博,黎兵.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特点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5,(1):36-
41.〔5〕李红梅.自我暴露———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J〕.当代青年研究,2005,(2):5-8.
InvestigationonMentalPressureofHigherEducationInstitutionStudentsandtheCountermeasures
TengGuopeng,ZhangYao,MaYinghua(HumanisticSocietyandScientificCollege,Dal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DalianLiaoning116024,China)
网址: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及应对策略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32654
相关内容
当代高校学生干部心理压力及应对策略的调查与分析当代社会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应对策略:一种心理学视角
当代大学生情绪管理与压力挫折应对策略
当代社会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探讨
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成因及对策
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及疏导对策研究
当代社会压力下的心理健康:挑战与应对策略
大学生压力及心理健康与应对策略的相关性探析
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来源分析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