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那么热衷心灵成长,但生活依然不幸福?
为什么人们笑得那么开心?因为生活中总有些小确幸让人乐不可支。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日常生活笑话# #日常幽默故事#
在我的咨询者和学生里,有两类女性特别多。
一类是遭遇婚姻危机的全职太太们,还有一类是对婚姻种种不满的女强人们。
这两类看似不同的人群,但都有一个相同的痛点,就是:婚姻的痛。
全职太太们:在孩子步入青春期后,突然发现一直为孩子牺牲的自己重复了自己母亲的命运,既不招自己孩子的待见,同时老公也离得越来越远。
女强人们:发现自己独立打拼苦撑了这么多年,对家庭的奉献虽然越来越多,但老公对自己的不满也越来越多。
她们都很迷惑,究竟自己在哪里出了问题?
于是,寻求心灵成长自然就成了一个出口。
人到中年的心灵成长之路
无论是关于心灵成长的书籍还是心灵成长类的课程,70、80后都是这部分的主要消费人群,而这部分人群基本正值中年。
从人生规律上来说,当一个人年龄接近四十岁的时候,也就接近了古人所说的“四十不惑”的阶段。
这是一个人注意力自然的由外转向内的阶段,当付出和所得不匹配时,很容易产生挫败感,如果这样的挫败感产生在青年人身上,这只会激励这位年轻人在原先的模式上加倍努力获得成功。
而如果人到中年,我们依然用这个模式,等待我们的往往是越努力越失败,于是我们自然学会了向内看。
从社会环境发展来说,70、80后的女性们,在幼年时接受的是相对保守的传统教育,由于父母的注意力普遍在物质上,长期以来都被强调要忽略个人感受,强调抵制脆弱,从而匹配周边环境。
无论是全职太太们还是女强人们,本质都是忽略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去满足家庭其它成员的感受和需要。
当这部分人群发现这套模式让婚姻越走越难时,便加速了“向内求”的渴望。
但她们突然发现,原来无论是过于依赖还是过于独立,本质上内在那个渴望被爱、被呵护的小女孩其实一直都没有被满足。
于是饥饿地寻找各路良方让自己疗愈,让自己吃饱。
于是很多人看了很多的书,听了很多的课,天天叫着要疗愈,
内心感觉知道了自己的问题,也很努力的去改问题,但现实生活还是一团糟。
甚至因为头脑里“知道”了更多,更会找理由和指责——而让家庭气氛越发不和谐了。
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心灵成长≠幸福?
怎样才能幸福?
究竟怎样的成长,才能让生活真正幸福起来?
看看我们的本质问题,由于之前对自己的需求不敏感,对满足自己需求的羞耻感,让我们在婚姻里选择了压抑自己,也就是对自己的需求视而不见,导致了婚姻里的不平等。
当婚姻出现了不平等,就会出现雇佣、母子等关系模式。
但只要把婚姻里的关系放平等了,就会纠正原来的问题。具体该如何做呢?
简单来说,就是不能把自己成长经历中没吃够的饭,都算在现有家庭里。
在现有家庭里,是两个独立合伙人的关系。
当我有能力看见自己的需求时,我也有能力去满足你的需求;
当我有能力表达自己的感受时,我也允许你有自己的脆弱。
我们要在事业上与对方并驾齐驱,同时优势互补。
既不做婚姻的寄生虫,也不过度夸张自己对家庭的贡献,因为当我们在计较自己失去的时候,其实我们忘记了早已获得的很多收获。
比如,全职太太们放弃了自己的职业发展,但躲在相对安全的避风港;女强人们付出艰辛的打拼,但也得到了家庭事务的强势话语权。
如果我们肯承认这部分曾经的“不平等”,其实本质就是“平等”的,那才会让自己放下执念,开始成长。
接下来,我们要看到自己在人性上的障碍。
我遇到的很多全职妈妈们,当初从职场放弃的时候,虽然是家庭的决策,但本质上也是内在追求安逸的需要。
如果这样的女性面临婚姻即将破裂,需要重新再回归职场时,又会有很多新的犹豫。
诚然,职场经历的缺失是扣分项,但更多的是曾经的“恐惧”又重新被唤起,怕自己要应付那么多复杂的人际关系、怕自己面对领导批评时下不来面子,畏首畏尾,和当年从职场转身的情景一模一样。
只是这一次,没有人接盘而已。
就好像是一个强迫性的重复,以前没做完的功课,过几年还是得重新再来。
如果突破不了这个瓶颈,全职妈妈们上更多的课,也依然会重复原有的问题。
最后,要真正的回归在自我中心。
当我们明白婚姻中没有绝对的不平等时,也就能够学着去接纳,自己的先生其实在婚姻中也付出了很多,只是不符合我们期待的样子而已。
而我也一直没有以先生所期待的样子存在过,那我们俩就都该对这段关系中的问题负责:你负你的,我负我的。
为自己的生命负责
怎样是为自己的生命负责?又该如何负责?
首先,我们需要在一切层面上,回归“我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这个心态,全然的树立为自己负责的态度:
放下指责,全身心的回归到自己的提升上,也全然接纳你的存在。
这样的态度,是女性自我成长的真正要点。
而不是一副“我都在成长了,你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的指责样子,这不是成长,而是根本没有开始成长。
中国女性的心灵成长,在人到中年的今天得到了历史性的放大,无论对于个人还是整个民族,本质上都是好事。
但对个人来说,更多的是挑战。
幸福,与上多少课、拜多少老师、读多少书其实并无关系。如果我们可以保持自我觉察,幸福其实就在一念之间。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版权属于原作者,作者:周丽媛;转发公众号:心灵面包。
责任编辑:
网址:为什么你那么热衷心灵成长,但生活依然不幸福?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21331
相关内容
中年女性:为何急于心灵成长却依然不幸福?为什么你知道那么多时间管理技巧,却依然不够高效
幸福在什么中:探寻人生幸福密码的长尾关键词解析!
心想事成的秘密,为什么好的不灵坏的灵?
我们为什么普遍生活在不幸福的职场
为什么城市中产突然热衷潜水了?
幸福是什么?解读个人成长中的心灵旅程
四个原因告诉你为什么幸福很重要?
什么是幸福生活? 什么是幸福生活?
生活虽累,但这些小确幸让我们依然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