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美,创造爱!儿童自然美学课程公益项目发布
儿童艺术创作课程:激发创造力 #生活技巧# #育儿建议# #育儿课程#
- 在你眼中什么最美?
- 花开很美,青山美,瀑布美,蛋糕美,妹妹美,还有文化站驻站管理员淡青很美……
- 你觉得什么是爱?
- 关心是爱,陪伴是爱,拥抱是爱,亲吻是爱,和爸爸妈妈一起吃饭是爱,严厉也是爱……
在今年3月的实地考察中,当问及关于美和爱时,四川雅安新华乡文化站和陕西安康儿童服务站的孩子们这样回答。
为了和孩子一起发现美与爱,2018年,深圳市创想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创基金”)全面升级了儿童美育项目“创想学堂公益A计划”,将以儿童自然美学课程为核心,构建由全国志愿者、公益组织和机构搭建的共创及服务平台,培养儿童从自然中发现美、创造爱,从单纯的留守流动儿童美术教育向全方位自然美学启蒙教育系统发展。
或许你会疑惑,为什么是儿童自然美学课程?
事实上,对于如何开展美的教育,没有一个定论。
创基金,作为中国设计界第一家自发性公益基金会,对儿童美学教育一直在探索中。自2016年发起美育项目“创想学堂公益A计划”,已资助全国13个省市,23个项目点开展美育活动,绘画、舞蹈、手工……各地各有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单纯地累加美育创想课堂的数量已不够,创基金开始把重心聚焦到了“课程”这个关乎美育质量的核心内容上。
美学课程怎么开发?追根溯源,美从哪里来?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美从自然走来。
天地有大美,大到无穷尽。又如何去把一颗颗关于美的珍珠串联,传递给儿童?
二十四节气!
这一历代的时间准绳和气候物候的指南,经年累月,周而复始,不就是古人千年智慧的结晶吗?
于是,儿童自然美学课程诞生了。
在自然美学的创想课堂里,儿童将走进一个除了家庭和学校以外的广阔天地,将目光投向绚烂多姿的大自然,让童年有山雾,有雨露,拒绝单调与局促;在自然中释放孩童天真烂漫的天性和探索求真的好奇心;建立对美的判断力和感受力,洞见那些不易被察觉,甚至视而不见的美,让身心愉悦欢快;有更多的时间与自然共处,以自然为伴,感知并感恩自然的馈赠,解读自然的魔力,从中习得爱、希望与力量;同时穿插有系列绘本的阅读和分享,引导儿童构建丰富多元的精神世界,从小建立真善美的价值观。
今年3月,儿童自然美学课程试点在四川雅安、陕西安康两地悄然落地。当地集结了各专业领域的志愿者,围绕节气分别生成地理、生物、美术、音乐、影视、文学、英语、体育、传统手工艺等领域的教学内容,而后将其整合成一个个主题鲜明的节气课件,并在本地开展“应时应景”的实验教学。
儿童自然美学课程雅安试点
儿童自然美学课程安康试点
现在就来采撷试点课堂的些许片段,探探当地的老师和儿童一起怎么“玩”吧?
“陪植物一起成长吧”
在黑夜与白天最平等的那天,2018年的春分,雅安新华乡的儿童听完春的乐、吟完春的诗后,又多了一个小伙伴——绿植。
每一盆绿植都写有孩子的名字
正值万物苏醒,莺飞草长的时机,孩子们组队领养了薄荷、仙人掌、绿萝、常青藤……他们被告知需要像哥哥姐姐一样照顾手中的植物,陪伴走过春夏秋冬。
孩子写下对春的感悟
在孩子眼中,万物皆有灵。与花鸟鱼虫的对话交流,最能直观地触碰到敏锐的神经,感知生命的千姿百态。用一株绿植的生命去启迪生命,引导他们关爱、尊重生命。由此开始了他们为期一年的自然美学课程。
“去山野自由创作吧”
立夏时节,万物葳蕤皆长大,呈现出越发分明的棱角和饱满的色调。雅安新华乡的儿童背着画板走向了田埂、山坡,他们要去寻找立夏的肌理。
寻找夏日肌理之旅
什么是肌理?孩子们第一次听说。
志愿者老师说,肌理是物体表面的纹理结构,即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类似于质感。不同的材质、工艺手法可以创造出丰富的肌理,你看紫砂壶的纹路,那就是肌理!
万物都有它独特的肌理,构成丰富立体的世界。而大自然,不仅有最丰富的造型和色调,还有最丰富的肌理,共同存在于树皮、枝叶、花瓣、石头、昆虫……
一起创作在乡间的小路上
孩子们端详着每一株草,每一片叶,每一瓣花,抹上色彩,开始在画本上描绘立夏的肌理,如同捕捉雪泥鸿爪一般。
肌理之作:森林里的猫
“这就是传统文化呀”
敲火试新茶,明前味最佳。在清明这个节气来临时,来自“世界茶源”雅安的孩子们穿上青色茶服,端坐与桌前冲泡起了明前茶,重温古时风韵。
比以往更有仪式感的清明茶艺课上,孩子们俨然一个端庄尔雅的茶人,遵循着茶艺六部曲,凝视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颦一笑,一撇一捺。
茶艺初体验
待到谷雨时,正是古人养蚕的时候,在另一个试点陕西安康,孩子们则用陶艺的手法塑造出了吃桑叶的蚕宝宝,在了解物候农事的同时,感受着陕西深厚的陶瓷文化。
安康汉水陶艺老师示范塑泥
“原来家乡这么美”
安康竹园小镇儿童服务站的孩子打小生活在秦岭深处。在小满来临的时候,志愿者老师组织他们走出服务站,看看那诗中的“绿遍山原白满川”是一副怎样的景象。
回到服务站,他们用油画棒将家乡的小满一一画出来,门前的枇杷树、樱桃树、竹子、飞过的燕子、田野的小麦、草丛里的乌梢蛇……
油画棒里的家乡
原来身边的那些寻常的花朵都有故事
原来我的家乡有这种一挠痒就颤抖的痒痒树
儿童自然美学课程本身具有自己的在地性,课程开发的过程即是挖掘本土风情的过程。在每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时节,让孩子一点点认识自己的家乡,才有可能从文化的自觉走向文化的自信,由此,便有了爱,对生命、自然、家乡的热爱。
Think Big, Start Small!
当然,这个儿童自然美学课程虽在试点,但不会偏于一隅,还将招募更多的专家志愿者、设计志愿者加入到课程开发和课件设计中来,生成一整套儿童自然美学课件,让课程具有全国推广的价值和可行性。同时招募教学志愿者,将课程因地制宜地推广到全国更多的地方,将美与爱的启蒙和滋养带给更多的儿童,无论城乡贫富,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因为,自然是共有的,美是可以共享的。
夏至已至。2018创想学堂公益B计划-儿童自然美学课程山地工作营志愿者招募令发布在即,你的那颗公益之心,就要喷薄而出了吗?
网址:发现美,创造爱!儿童自然美学课程公益项目发布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91312
相关内容
万物新生(爱回收)联合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公益助学项目从生活中来,到自然中去——幼儿园美育课程实探
“绿色童享·中国儿童环保教育五年计划”在京发布
课程融入生活 教育创见未来——“七彩生活项目式学习”的课程构建与实施策略
给儿童“美的历程”
自然健康·守护童心 大自然家居白血病儿童关爱计划暖心启动!
儿童美术教育DIY艺术发展
课程回顾 | 美刻创意生活公益大课堂第一课《咖啡传播计划》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下幼儿园发现自然课程的项目研究 论文.docx
热点|潜江启动困境儿童家居学习环境改造公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