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医科普】小暑养生
《养生保健手册》:现代科普读物,普及基础的中医养生知识。 #生活技巧# #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书籍# #中医养生经典#
小暑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时间为每年7月6-8日中的一天。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说的是小暑不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节,但却是炎热夏天的开端,从这一天开始,天气将逐渐变得闷热、湿热。
小暑时节气温偏高,加上从事各项工作,能量消耗较大,容易产生疲惫、倦怠、乏力甚至头晕、头重等感觉,均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下面将从饮食、起居、运动、情志、保健按摩等方面介绍小暑时节的养生方法。
1、起居养生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记载:“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意思是夏季的三个月,是自然界万物繁茂的季节,天地之气相交,万物生长开花结实。人们应当适当晚睡早起,不要厌恶这漫长酷热的夏日。因此,在起居方面,应该顺应自然界中的规律,晚上可以适当地晚睡(10-11点),早上应该适当地早起(5-6点)。另外可以适当地午睡,以保持充沛的精力。
2、运动养生
小暑时节气候炎热,天热出汗较多,津液损耗,气随津脱,阳气更易损伤,因此这个时节适宜进行运动强度不太大的运动,同时注意选择在早晨或傍晚时段进行锻炼,避免在烈日下运动,避免运动后大汗淋漓,同时可免阳气损耗太过,符合“春夏养阳”、夏季“少动多静”的养生原则。
3、饮食养生
俗话说“热在三伏”,小暑节气恰在初伏前后,饮食养生则为消暑养阴、祛湿健脾,宜以应时且味甘淡、性平稍凉的食物。其中淀粉含量较高的豆类、根蔬类可将其煮粥食用。口感爽脆的萝卜、黄瓜等可以调醋凉拌。选择炒制蔬菜时,宜快火少油,不宜久炖长焖。
薄菊翠衣鲜茶
材料:薄荷3g,菊花2g,蜂蜜10g,西瓜翠衣100g,纯净水350ml。
制法:1.薄荷、菊花用纯净水浸泡30分钟,上火煮沸3分钟2.西瓜皮洗净,削去外皮,切成小块3.将西瓜皮和薄荷菊花水倒入榨针机榨成汁,加入蜂蜜后饮用。
功效:补气养阴、清热解暑、清利头目。适合烦躁口渴、咽干不适、容易疲劳、气虚自汗等症状者。。
霍香化浊饮
材料:藿香5g,苏叶5g,陈皮3g,山楂5g。
制法:上述材料放水杯内,沸水冲泡10分钟,加糖或蜂蜜调味,放温饮用。
功效:消暑化浊,醒脾开胃。适合暑热天气,脘腹胀满,舌苔厚腻,食欲欠佳之人饮用。
芦根绿豆粥
材料:芦根50g,绿豆100g,白米150g。
制法:芦根、绿豆洗净,白米淘洗干净,绿豆浸泡1小时,加水适量先煮芦根30分取汁,然后把绿豆、白米加入芦根汁中慢火煮至粥成,加糖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消暑生津。适合暑热内盛、汗多口干之人。
4、情志养生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们容易烦躁不安,爱犯困,少精神。所有对应这一时节的特点,在养生健康方面,应根据季节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养护好心脏。心为五脏六腑之首,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对心脏的养护尤为重要。中医认为平心静气,可以舒缓紧张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既有助于心脏机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所以夏季养生以心静为宜,心静自然凉。
5、“冬病夏治”三伏灸
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最好时机。“三伏天”阳气最为旺盛,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理论,人体阳气在三伏天也达到了四季的最高峰。此时人体腠理疏松,气血畅通,药性易于深达脏腑,三伏灸乘其势而治疗,既可温经散寒通络,又可调整脏腑,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对减轻或防止疾病复发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艾灸时间:一天当中上午最佳。
艾灸方法:取艾条一支点燃后,在穴位上方约10~30mm处熏灸或灼灸,一般每穴灸20分钟左右,至皮肤温热发红,而又不致灼痛或烧伤皮肤为宜。也可以配合各种艾灸器使用。
三伏灸常见取穴:
1.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下凹陷中。
主治:咳嗽,头痛,鼻炎,肩背痛,颈椎病等
2.肺俞穴: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咳嗽,咳痰,喘息等症。
3.天突穴:位于前正中线,喉结下方的凹陷处。
主治:咽炎、喉炎、扁桃体炎、喘息等疾病。
4.膻中穴:位于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主治:胸部疼痛、心悸、呼吸困难、过胖过瘦、呃逆、缺乳症等。
本文仅限于公益科普及学术交流,文中处方仅为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文中部分图片及资料来源于网络,侵删。
网址:【垂医科普】小暑养生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194692
相关内容
【节气养生】小暑节气养生指南 >> 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惠州市中医医院)官方网站 >> 资讯中心 >> 中医药科普【科普小知识】夏日如何科学预防中暑
生活科普丨处暑时节,如何养生?
荆州科协:快乐科普 充实青少年暑期生活
【科普周周讲】人生当小满,周全有馀地——小满养生小贴士
医学科普
【垂医科普】急危重症的家庭急救方法——常见损伤的救护(四) 健康科普
节气养生 | 小暑后的中药代茶饮,助您清心火,消暑热!
【节气养生】大暑养生: 巧用中医智慧,安然度夏
夏至养生攻略:中医专家教你如何科学应对盛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