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

发布时间:2025-08-28 05:20

投资房地产的初步理解 #生活技巧# #财务管理技巧# #金融工具#

PAGE初中八年级地理教学设计课题: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包括的主要省区,结合相关图片描述其地表特征。

2.通过实验探究和阅读材料总结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3.举例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来的严重后果,了解黄土高原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教学重难点】掌握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合作探究感悟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祝愿祖国环境优美繁荣昌盛。【学习思路】【自主学习】1.位置:大致北起,南至,西抵,东到;2.范围:主要包括的省(区)有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_。3.地表特征是___________。地貌类型有:4.“黄土风情”:传统民居_____;陕北民歌_______。5.黄土高原蕴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资源尤为丰富。6.省是我国最大的煤炭基地。7.黄土高原的气候类型是。【合作探究】8.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哪些?实验探究自然原因:实验一:水土流失原因之黄土土质实验器材1.粘土块、类黄土块(替代黄土);2.烧杯2只。实验现象1.用手捏一捏粘土块和类黄土块,发现更容易碎,说明其土质疏松。2.在两个放有粘土块和类黄土块的烧杯中倒入半杯水,观察,发现更易溶于水。实验结论黄土土质越,越易溶于水。推断现状黄土高原土质,多,许多物质。实验二:水土流失原因之地表植被实验器材1.土2份,一份覆盖植被,一份没有。2.自制水土流失演示器。实验现象倒入清水,观察的土水土流失严重。实验结论覆盖率越低,水土流失越。推断现状黄土高原地表,缺乏保护。实验三:水土流失原因之降水强度实验器材1.2份没有植被覆盖的土。2.自制水土流失演示器。实验现象用出水强度不同的出水管在土顶部慢慢洒水,观察出水强度的土水土流失严重。实验结论越集中,水土流失越。推断现状黄土高原降水集中在,而且多。实验四:水土流失原因之地形坡度实验器材1.土2份。2.自制水土流失演示器。实验现象将托盘斜放不同的坡度,代表陡坡和缓坡,观察坡度的土水土流失严重。实验结论坡度越,水土流失越。推断现状黄土高原沟谷斜坡,坡度,水土流失。通过材料归纳人为原因:9.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有哪些?【布置作业】完成自主测评学情分析地理教学关键在于怎样从生活中积累总结地理信息,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可视化。八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地理信息,但是很多学生的对地理的分析理解、知识的提升有很大的欠缺,分析如下:1.学生大多没有养成观察的习惯,没能留心生活,发现生活中细节,只是单纯的应付。2.学生大多没有形成地理的综合分析能力。3.很少经历过地理的体验式学习。总之,学生对于区域地理的学习缺少生活经历,很难理解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影响的理解,希望通过本节课的体验式学习加强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对问题的理解认识。效果分析参与学习效果评测的共40人,共分5个小组,每个组长能组织同学认真理解、积极合作探究,大部分学生能掌握学习的步骤和方法,真正参与到合作和学习中。课堂参与度广泛,学生的掌握较好。一、学习新课前的搜集资料效果分析:1.课前搜集关于黄土高原的图片和各种信息。2.所有学生能利用课余时间把相关的信息整理好。二、学习新课时的评测练习效果分析:1.能够把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掌握。2.对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真正理解,并运用到实际测评中,效果好。3基本能够理解黄土高原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4.练习到位,基本达标。进过测评,基本上都能完成,达标率在90%以上,剩余的学生参与了,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也基本上能够完成评测练习的大部分。教材分析《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是湘教版八年级地理的区域地理的学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运用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运用资料,说明黄土高原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我的想法是:“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课程标准中重视教授学生学习方法,实施体验式教学,因此结合书本内容,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操作水土流失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会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成为本节课探究的主要内容。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激情,圆满的完成这次的教学任务,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对于基本知识让学生自主学习,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2.小组合作探究法。把学生分成若干探究小组并让他们推举一名组长。让学生围从各个角度展开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畅说欲言。3.巡视指导点拨法。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能遇到有争议或疑难问题的时候,老师要适当点拨、诱导。给学生指点迷津,让学生茅塞顿开。4.实验体验法。水土流失的成因通过自制教具,让学生分别上台动手实验操作,体验观察各种水土流失的成因。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步骤:1.自主学习:在哪儿(找位置)、是什么(识地貌);2.探究学习:为什么(找原因)、怎么了(知后果)、怎么办(寻措施);3.归纳总结:看效果。评测练习读右图片,回答1—3题。1.该图片反映的景象,主要分布的地形区是A.云贵高原B.青藏高原C.内蒙古高原D.黄土高原2.该地形区的突出特征是A.雪山连绵B.沟壑纵横C.地形崎岖D.地势坦荡3.该地形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土地荒漠化B.酸雨C.水土流失D.气候变暖读右图,完成4—6题。4.该图片所示景象主要发生在A.黄河上游B.黄河中游C.黄河下游D.黄河源头5.该河流含沙量大的主要原因是A.河流上游的支流众多B.流域内降水量大,属于湿润地区C.水流速度快,水能资源丰富D.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6.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A.下游修堤筑坝B.上游兴建水库C.中游保持水土D.下游开挖新河7.关于该地形区生态健身的举措,正确的一组是①缓坡地建梯田,种山杏和牧草②改圈养牲畜为天然放牧③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④坡脚建挡土坝、护坡等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8.读“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完成流程图(把字母填入适当的方框内):A.农作物产量下降B.人均耕地少,燃料需求增加C.扩大荒地开垦面积D.破坏植被,开垦荒地9.下列地区与其特色民居、风俗文化组合正确的是()A.西双版纳—竹楼一泼水节B.江南水乡一陡屋顶砖瓦房一滑雪C.内蒙古草原—蒙古包一献哈达D.黄土高原—窑洞一以米饭为主食10.读黄土高原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太行山两侧的地形区是,。(2)秦岭南北的地形区是,。(3)我国最大的煤炭生产省区是,其简称是。(4)在图中标出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的省级行政中心。(5)形成华北平原的主要动力是。“地上河”形成于黄河的游。(6)黄土高原地区的河流有。(7)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最大的环境问题是。课后反思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这一节的学习目标是: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运用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说明黄土高原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执教本节课有得意之处也有不足之处:得意之处:1.首先尝试使用了实验操作来进行探究学习,效果非常明显,学生理解的比较透彻。2分组,使用小组合作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参与度高。3.课程设计有层次、有梯度。针对学生对地理兴趣不高这一点,我通过体验式教学,让很多学生参与进来,动手操作,亲自体验到地理知识的探究中来,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不足之处:由于时间有限,任务量较重,实验操作这一环节,很多学生没有上台体验的机会,无法亲身感受。学生积极参与情绪还要很好的调动。再教设想:尽可能删减环节,把时间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为让学生充分表现,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之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课标分析地理新课标关于本节课的要求是“以某地理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生活方式是一个内容广泛的概念,它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劳动工作、休息娱乐、社会交往、待人接物等物资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以及与这些方式相关的方面。区域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对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带来比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是学生认识区域的一个重要方面。本节以黄土高原为案例,来阐述本条“标准”的要求。教材的安排: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教材介绍了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通过图片、资料引导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独特的地貌特征。扼要讲述

网址:初中地理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48415

相关内容

把日常生活地理现象融入初中地理教学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感悟地理中的生活——例谈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途径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思考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与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
初中心理健康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生活化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运动的快慢初中物理
初中高中的旧书怎么处理
初中物理
Google Earth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湘教版七年级上册为例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