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视角下的资源整合(案例版) | 社工课
社会学家和社会工作介入公共事件分析,从社会学视角解读问题。 #生活知识# #社会生活# #公共事件分析#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张洋
单位| 槐荫区青年公园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
资源链接社会工作服务的重要手段,是为直接服务提供后备和专业补充的重要手段,而社会工作提供服务的目的,就是依靠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强化服务对象的功能,真正实现“授人以渔”。
青年公园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以下简称青合站)“N+”计划板块,以社会协同发展为抓手,以问题-需求为导向,有效回应居民多样的需求,建立“需求-资源-服务”三项对接的服务形式,推动资源联盟项目化,激发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活力,链接社会、社区资源,搭建社区教育平台,丰富社区教育内容,推动社区文化建设,拓宽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渠道,助力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一、项目概述
(一)项目基本情况
本项目周期内,青合站更加注重资源从链接到整合再到分类提供服务的过程。相较于之前大量的多元服务资源整合,“N+”计划板块在本年度的资源链接中需求的精准对接,并根据需求的多元化将已链接的资源进行分类,将未链接的资源实现针对化对接,形成以需求为主要动力的资源台账,建立了青合“N+”计划资源联盟,提供更加精准化和专业化的服务。
青合·N+计划板块以需求为导向,整合辖区内生资源、引进外部专业资源,为青合站其余八大服务板块提供间接资源支撑,在很大程度上补足了直接服务中人手不足、服务不精准的问题。
至今,青合站整合医疗、教育、专业技能培训、高校师生在内的服务资源共计15个,为居民提供精准化服务的同时,也为其余8大服务板块提供必备的资源支撑;联动志愿服务板块,挖掘可参与社区公益慈善项目的社区资源4个,进一步实现辖区内外多元资源的联动发展。
二、需求分析
资源的链接是社区资源互相链接和补充的形式,而资源的动员能够推动社会工作服务覆盖更多的服务群体,并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形成共同发展的个性化体系。
1.专业服务的需求
在本年度服务中发现,居民需求从单一的社会工作直接服务逐渐延展为多元服务的供给,除去社会工作中小组、个案、社区等专业服务之外,社会工作者本身对于教育、医疗、金融等专业咨询和服务的能力不够专业化,也容易出现服务对接不够精准的情况。
2.社区发展的需求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年群体、困境人群选择“在社区照顾”,青年公园街道残疾人共计214人,且居住集中;老年群体占辖区总人数的60%,面对如此庞大的服务群体,不论是社区专职工作者还是一线社工也可谓分身乏术。
社区发展和建设过程中的情况不同,也决定了所需资源的数量、质量以及层次的不同。因此,多元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场地等资源的链接和提供,能够更大层面上缓解服务覆盖面不够广泛的情况。
三、项目实践
青合站将“N+计划”划分为“资源整合”和“公益行动”两大服务子板块,在整合资源提供服务的,充分调动辖区内生动力的积极性的同时,引进多元外部资源,重拾社区建设中短板部分,形成“内聚外引”的服务格局。
1.公益行动
内生资源的动员是社区资源整合的关键,其中人力资源是较为重要的一环,“青合·N+计划”板块在不断的资源整合中,通过人与人的人际关系网络,加大宣传和激励,搭建人力资源的服务网络体系,形成了以困境人群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公益行动项目,其中包含以“爱心房奶奶志愿服务队”为主导的“暖冬行动”,为困境人群提供手工缝制用品;
以“青合·邻里拾光志愿服务队”为主导的“邻里互助”,以邻里互助互动的方式帮助社区高龄老人,残障人士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以“青合·银铃先锋志愿服务队”为主导的“青合爷爷”公益课堂,通过“以老助小”的形式,为辖区困境儿童提供公益课堂;
以“情暖夕阳志愿服务队”为主导的“海螺拾音”服务项目,形成“一对一”个案帮扶计划,提高老年群体的再社会化能力;以“青年公园街道为老服务队”为主导的“叮当速递”服务项目,缓解老人居家困境;
以“青合艺术团”为主导的“福禄剧场”,弘扬爱老尊老的传统美德的同时,弥补独居、空巢老人、残疾人的情感缺少。
青合站通过公益行动认领的形式,带动辖区人力资源的投入将社区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弱关系” 逐步转化为“强关系”,解决直接服务人手不足的同时,提高辖区困境人群服务专业化、精准化对接。
公益项目认领
2.资源整合
再进行内部资源整合的同时,青合站也发现,针对困境儿童、残疾人等困境群体的专业化服务提供则出现短板现象。
在建站初期,青合站就通过社区漫步、社区走访、问卷调查的形式将周围的商户、企业、民办企业等各种资源进行了详细的整合和规划,并建立了以青合站为中心的“5-10-15-20”分钟资源圈,将各大资源提供方纳入其中,并通过具体洽谈的方式与资源提供方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
N+计划板块共计整合服务资源15余个。针对困境儿童,链接专业康复中心,提供专业心里康复、困境儿童专项成长服务、专业互助和支持小组服务、公共教育服务等,提高困境儿童抗逆力;
针对残疾群体,搭建与社会沟通平台,提供专业残疾人疗愈、联谊、手工等学习服务,摒弃“标签化”的服务方式,推动残疾群体的社区融合;
针对专业服务,链接高校教师与社会工作大学生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培训、社区工作者培育、社区能力发展建设等服务,加大社区内部人力资源的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推动社区建设。
青合·N+计划资源库
3.追踪机制
“青合·N+计划”资源库的建立,是保障资源持续提供的重点。 一方面,通过资源的库的建立,形成资源服务提供手册,为服务对象提供精准服务的同时也为资源提供方加大了宣传的力度;
另一方面,在与其他板块联动服务的过程中,通过活动或者项目的形式,加大与资源提供方的联系力度,定时定点以参与式服务的形式,提高资源提供方的获得感和归属感。
三、项目总结与反思
从具体实践和理论上来看,社会工作资源链接的过程,更多是以整合介入的模式,以服务对象的具体问题为中心,打破传统多元资源之间的沟通的障碍,建立起以“精准服务”为目的的合作关系。
青合站联动9大服务板块协同建设发展,N+计划作为最重要的资源补充机制,推动直接服务板块的专业化发展;
另一方面,通过公益项目的发展,进一步调动辖区的内生资源,推动资源联盟项目化,激发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活力,推动社区文化建设,共同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共同体。
(一)外部资源的引进与夯实
资源的短缺是社工站介入服务中最大的困境,因此,链接引进是远远不够的,资源的联动发展才是根本。而青合站最大的优势就是高校资源的利用。
高校资源的服务提供,不仅限于专业师资力量的纳入,其中还包含心理学、艺术、文学等在内的多元力量的融入,此时,资源库的建立就是外部资源夯实的重点。
青合·N+计划通过服务活动的开展,将外部资源引入专业服务中来,通过资源与服务对象的直接对接,满足服务对象基本需求的同时,引导资源提供方表达自己的诉求,形成“资源获取方-资源提供方”双向满足-协同发展。
(二)内部动力的激发与追踪
出去外部资源引进的弥补,内部动力的激发与追踪也同样重要。以“青合·N+计划”板块为例,公益行动项目的认领是推动内生动力的基础,但是,认领不是目的,持续做下去才是本版块的主要用意。
因此,完善的内部资源跟踪机制,是实现资源联动发展的主要方式。以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的建立为例,“N+计划”则是为激励机制提供资源兑换的兜底性板块。
志愿者提供服务,社工进行记录并通过积分的形式,为志愿者提供更多的资源兑换模式,其中多元主体力量既是资源提供方也是资源享有方,也就逐渐建立起“提供服务-兑换服务”的良性循环模式。
资源链接的本质更多的是推动社会工作服务覆盖更多的服务对象,也是为辖区提供更多参与社会的平台。
之后,青合站也将持续推动N+计划板块的联动发展,实现资源“内聚外引的”同时,实现社会工作服务介入能更加精准对接服务对象实际需求。
【社工客】创始人顾正品老师
总结梳理 13年项目设计与管理的经验
隆重推出
《公益项目设计与运营12讲》系列课程
落地讲透项目调研、设计、运营
项目品牌建设、传播等关键环节
已有 1200位同学加入学习
扫码拿下
↓↓↓
欢迎关注【社工客】旗下公众号
身边的好友都在看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小客说:
资源链接社会工作服务的重要手段。
社工客投稿邮箱:sgke123@163.com
小客微信:shegongke002
网址:社会工作视角下的资源整合(案例版) | 社工课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93223
相关内容
社会工作视角下老年抑郁症的个案介入破茧成蝶的力量!优势视角下丧偶妇女辅导个案 | 社工案例计划
焦若水:生活世界视角下社会工作本土化研究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与学科教学资源整合例谈
优秀社会工作案例项目②
社工视角下,如何评估一个区域的社区营造是否成功 | 社工课
2023年中级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真题答案(71
开展亲子家庭研学项目的经验清单(案例版) | 社工课
【社工实务干货】优势视角+问题解决=?
社区照顾视角下宠物伴老的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