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提升策略探究

发布时间:2025-10-09 10:58

古典文学阅读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生活乐趣# #阅读乐趣# #古典文学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的提出,要求学生能够以非连续性的简单、碎化文本为基础,通过图文组合等教学资源探寻出其中最有价值的信息。非连续性文本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包括图表、示意图、说明性短文等,具有整合信息和提升逻辑思维的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中存在目标定位模糊、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制约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本文围绕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提出聚焦文本特点明确教学目标、结合实际生活设计多样化阅读活动以及运用多模态资源提升学生信息整合与表达能力的策略,旨在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优化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关键词: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

一、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定位模糊,未能体现阅读能力培养的核心

非连续性文本因其独特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价值。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目标定位往往模糊不清,未能准确把握其在阅读能力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将非连续性文本等同于一般连续性文本,简单地停留在字词理解或内容背诵的层面,忽视了其信息提取、分析整合等核心能力的培养。这种目标定位的偏差,使得教学难以有效激发学生在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时的思维潜力。

(二)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对非连续性文本特点的深度把握

非连续性文本的结构和内容具有多样性,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其特点的理解和应用往往流于表面,教学方法也较为单一。一些教师在讲解非连续性文本时,仅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缺乏对文本结构和内容的深度挖掘。例如面对表格类文本,教师可能仅关注让学生识记数据,而未能引导学生结合图表之间的关系进行逻辑推理和信息分析。教学方法单一还体现在活动设计上。当前许多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中,活动形式往往过于重复单调,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难以得到有效激发。例如教师常以单纯的填空或问答形式检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而未能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或实践操作等多样化活动,帮助学生真正掌握非连续性文本的核心阅读策略。

二、提升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以教材内容为依托,明确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核心目标

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应紧扣教材内容,充分挖掘文本中的结构特征和信息组织方式,明确核心阅读目标。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故宫博物院》是一篇典型的非连续性文本,内容形式多样,包含说明性文字和建筑图片,通过多模态呈现突出了故宫的历史文化价值。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需要结合文本特点,明确培养学生提取多种信息、理解文本内在逻辑关系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策略。

在《故宫博物院》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课文的排版方式和图文内容,明确非连续性文本与传统连续性文本的区别。针对这篇课文,核心目标可以设定为:让学生通过阅读说明文字提取关键信息,并结合图片理解故宫建筑的布局与文化内涵。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不同信息形式之间的联系,例如图片与文字在表达层面的互补关系,以及说明段落中数据的作用。通过这样的目标设计,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如何在非连续性文本中挖掘多种信息并进行逻辑整合。

教学目标的落实需要关注学生能力的提升路径。例如《故宫博物院》中提到了“三大殿”的装潢,教师要带领学生从说明性文字中提取关键信息,并结合课文插图分析“三大殿”之间的布局特点,理解它们在故宫整体结构中的作用。通过这一过程,学生能够感受到非连续性文本多模态信息的交互作用,提升他们的分析能力与信息整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核心目标并通过教材实例加以落实,是有效提升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重要路径。

(二)结合实际生活,设计多样化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活动

非连续性文本与实际生活有着天然的联系,通过设计贴近生活的阅读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能力。例如可以选取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非连续性文本,如公交路线图、商品标签或天气预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练习信息提取和分析能力。这种生活化的设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感知非连续性文本的实用价值,还能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多样化的活动设计还能够增强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特点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流程图时,可以组织小组合作,让学生设计并绘制自己的日常生活流程图,并用简洁的文字说明各环节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理解流程图的特点,还需将文字和图示有机结合,从而提升信息整合与表达能力。这种任务驱动型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深化对非连续性文本的认识。

教师还可以通过跨学科的方式设计阅读活动。例如在语文课堂中引入科学或社会学科的非连续性文本,如实验数据图表或社会调查报告,让学生在多学科的视角下解读文本。这种跨学科活动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让他们在不同情境中体会非连续性文本的功能与特点,从而更全面地提升阅读能力。

(三)运用多模态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信息整合与表达能力

多模态教学资源的使用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提供了丰富的支持,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整合与表达能力。例如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将非连续性文本中的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多模态环境中更直观地理解文本内容。在学习示意图时,可以通过动态演示的方式,帮助学生观察图中数据变化的过程,并引导他们用语言或文字描述这一变化。这样的多模态教学设计,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文本信息的整合能力,还能提升他们的表达逻辑性和准确性。

文本呈现的材料,常常有多元观点表达。学习者在阅读材料时,需要学生具备相应的语言转换理解能力,也需要学生联系既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感受理解文章的含义。多模态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互动机会。通过使用互动式电子白板或在线学习平台,学生可以自由标注文本中的关键信息,或通过拖拽、连线等操作完成信息整合任务。这种互动性设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多模态资源还可以帮助教师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提供差异化的支持,从而更全面地提升全体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

结语

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是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核心素养落实的重要环节。通过聚焦文本特点明确阅读目标、结合实际生活设计多样化活动以及运用多模态资源提升学生信息整合与表达能力,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郑洁.浅析提升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C]//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2023教育理论与管理第二届“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论坛”论文集(三).浙江省温州龙港市江南实验学校;,2023:3.

[2]黄丹妮.浅谈统编教材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培养措施及策略[C]//新课程研究杂志社.《“双减”政策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索》第十五辑.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大都小学;,2022:4.

[3]许晓瑜.小学语文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19,(52):56.

网址: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提升策略探究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52173

相关内容

浅论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提升的策略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学习策略(一) 课件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罗晓:基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索(2)
提升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与技巧
如何通过整本书阅读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激趣·导法·赋能:指向阅读力提升的整本书阅读导读策略探究
融多元之法,促素养提升——小学语文高年级整本书阅读过程指导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阅读教学策略与学生阅读素养培养研究
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的探索与实践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