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八平米的生活哲学
学会使用淘宝/京东的京豆、京东E卡等抵扣 #生活技巧# #节省生活成本# #购物优惠技巧# #网购返利#
起初是抱着对现代社会大城市蜗居生活的好奇,读后发现,这是一本关于个人与城市、他人的连接方式的选择哲学的记录。八平米的生活,在东京这样的包容性、多样性的都市才成为可能,既依赖于城市建设本身的便利性和丰富性,也依赖于生活于这个城市人们的立体性。作者在没有冰箱、没有浴室、没有洗衣机以及有限厨房的空间里,没有感受到太多的生活局限性,反而通过周边的商超、钱汤、洗衣店、小饭店、咖啡馆等与这座城市里的人建立起更广泛的联系,因小而大,这种惊喜感和独特体验又何尝不是人生宝贵的回忆呢。
工作之后,我也搬了几次家,从首尔到北京,与作者相似之处在于努力构建属于自己的生活秩序,在所谓家的空间里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同之处在于,我一直在做室内的加法,空间不断增大,物质的东西不断增多,反而大大减少了与外界的连结,曾经抱着扩大空间自由度的想法生活,现在看来,太局限于物理上眼前的空间了,外面的世界才是更广大的空间。对于空间的概念、与这座城市的连结、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是要不断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第一次租房体验,是首尔的one-room,这属于预算有限的学生和职场新人经常选择的租房方式,不到20平米的一居室里五脏俱全,家具也比较新。记得是夏天的时候,实验室里有着多年租房经验的前辈跟我一起去看房,最终选择了那其中最大的一间(其实也挺小),500万押金/50万月租(换算下来3万人民币的押金,不到4000的月租),然后去宜家买了床和穿衣镜,还接受了前辈给的地毯和椅子。那时的心情是兴奋雀跃的,第一次有了只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不到500米的半径里,有便利店和便当店(不想做饭的时候常去),有传统市场和超市(蔬菜水果肉齐全),有几家安静的咖啡店(复习专代的时候经常去),有健身房(努力运动的时候常去),有大创(有事没事去逛),离玩的好的前辈们也只有一站地铁的距离,因为这些异国的生活很安稳地度过了。后来回国的时候,搬不走的家电家具又送给了实验室的后辈妹妹,还因此收到了ryan礼包和手写信,我与这个房间的缘分也划上了温暖的句号。
后来到北京工作,换了三次住处。刚开始在西大望路的东方雅苑,离公司步行不到五分钟,在床上就能打卡上班的程度,也是一居室,小区里面有超市和洗衣店,1km内有家乐福和合生汇。然而国内外卖的发达和疫情影响,我的活动范围也局限在了小区里面。这次屋子里有单独的厨房,爸妈来住的期间也添置了不少厨具和小家电,疫情期间更是成了美团买菜的忠实用户,做饭次数大大增加,也是当时生活的乐趣之一了。房间里有个落地窗,能看到旁边学校的操场和中国尊,天气好的时候风景很不错。春天的时候小区里花很漂亮,种类也多,适合饭后绕圈散步。除此之外好像没有太多记忆点了,合生汇也没有去过几次,与周围的连结少之又少。
跟着公司迁址搬到丰台后,选择了一个楼龄较新的公寓式一居室,每家几乎都是一样的样板房格局,空间设置比之前的规整和干净了不少(之前东方雅苑一进门是个没什么用的长走廊,底下墙皮老掉,每次扫地都有墙灰),也有一扇大窗户,能看到街道对面的别墅区,夕阳西下的时候很漂亮。卫生间有了干湿分离的浴室,不用每次洗澡后都打扫整个卫生间。不足的是灶台在单独的小阳台里,洗碗池什么的跟卧室一体,做饭比较麻烦。当时跟姐姐一起看房,因为每户格局差不多,就选了朝向合适、家具齐全又不繁杂的一间。小区里面有便利店和洗衣店,周围500m内有万达和永旺,习惯了线上买菜的我,几乎不怎么出门买东西,疫情期间每周一次的好利来购物也增添了不少幸福感。刚搬过来的时候离公司近,闲鱼买了二手小电驴,还配置了竹蜻蜓帽子,兴奋了一阵,没多久就跟别人撞了一次,加上二手电池不给力,转手又卖掉了。之后改成打车上班+走路下班的模式,头脑一热办了瑜伽年卡,努力运动了一阵。租房续签后没多久就换了工作,几乎同一时间开始备战法考,运动就停滞了,犹豫过要不要搬家到朝阳,最终觉得麻烦+不想付违约金,神奇地坚持了一年跨区通勤+在职备考,通勤路上听课刷题,居家办公期间进行线上入职培训和跨国云聚餐,丰台这个小屋子见证了我生活和工作的转变,突然想到当初来看房子的一个妹子也是法考生,还挺有缘的。
丰台房子如约到期后,终于能结束一个多小时通勤的生活,决定搬回朝阳。公司在国贸,通勤时间短+五千内预算的前提下,看了成寿寺、十里河和劲松的房子,这次没考虑通州是因为之前看过的房子总觉得欠点意思,没有想住的冲动。看房子跟看人差不多,第一印象挺重要的,这决定了对这个房子或人有没有好奇心,有没有继续下去的期待。扯远了。。总之如果是合眼缘的房子,会想象住进去之后如何装饰如何生活,这种想象的期待是我喜欢的,也是我认为租房的魅力之一,能体验不同的生活场景,在此基础上构建自己的生活方式。基于这个原则,选了劲松的一居室,位于劲松潘家园北工大附近,是在老小区,确实是老年人生活聚居区,与之前丰台的风格完全不同,周围菜市场、超市、各类小吃俱全,公交地铁方便,离国贸两站地,但有种脱离了繁华都市的生活安定感,这种烟火气是之前租房没有体验过的,让人很安心,觉得离这个城市的生活又近了一些。房间面积也比之前大了,实现了我的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的租房梦;厨房占了近一半的面积,还有个大餐桌,据说最开始的房主是个厨子,这一点爸妈很满意,终于有了能挥洒厨艺的空间,同时我又添了好几件厨房小家电;房间朝南,还有个小阳台,早晚阳光洒进来,心里暖洋洋;附近还有个按摩医院,年轻人养生必备。当然老小区也有不可避免的弊端,设施老旧,住进来修修补补,换这换那,不过生活嘛,本来就是这样,坏了就修,不行就换,看到小强就灭掉,这些也是烟火气的一部分吧。上班路上推着买菜车的老人家和上学的孩子,下班时能顺路买到的手工水饺和烤冷面,周末九十点的阳光,让我觉得现在的房子住着很舒服。
由“东京八平米”引起的租房生活回顾,一直以来我都是选择自己整租,怕麻烦的我从开始就避开了合租有可能带来的不便。但是,就像一开始提到的,独居带来自由自在的同时,也让我跟周围少了一些连结,今年开始要更多地探索这片生活区域,与更大的空间、更多的人、更有趣的世界产生联系,享受自我的同时,尽力地去享受世界~!
网址:东京八平米的生活哲学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65884
相关内容
人生的八分哲学汪进:营造东方生活哲学
《生活的哲学和哲学的生活 广东人民出版社》 【简介
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哲学的生活?哲学如何指导生活?
《完美的日子》:探索东京公厕背后的生活哲学
京瓷哲学:人生与经营的原点(精装版)
汪进:营造东方生活哲学—新浪家居
【扈志东】哲学与生活:马克思《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读解
“环保大姐”的生活哲学:六百平方米独院“零废弃”
科学网—哲学与哲学家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