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期《奕阳幼教评论》-聚焦『幼儿园自然教育研究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5-10-21 11:23

托幼机构的教师需要具备基本的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 #生活常识# #育儿常识# #托幼机构教育#

随着世界工业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给人类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导致了儿童与自然环境不断割裂,造成自然教育的缺失。而这或许也是引发儿童肥胖、抑郁、焦虑、注意力紊乱等问题增加的重要原因。

在这样的背景下,让儿童回归大自然的教育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发源于丹麦的森林幼儿园,目前已风行欧洲,而且已经拓展到了欧洲以外的地区,日本、韩国森林幼儿园正在蓬勃发展,美国、加拿大也开始试办森林幼儿园。这些国家除了开办森林幼儿园外,还将自然教育理念带入幼儿园,支持儿童尽可能多地与大自然互动。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电子化产品的过度使用,不论是城市儿童还是乡村儿童都日渐与自然疏离。据中国儿童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儿童蓝皮书: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19)》中的数据显示,中国孩子现状:六成上课外班,其余时间最爱刷抖音、打游戏、网聊。

为支持儿童回归自然,最近十年,中国的自然教育也开始发展起来。根据北京林业大学王清春、刘正源发布的《2016自然教育行业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以来中国自然教育呈现井喷式发展的态势。2016年又有更多新的自然教育机构涌现出来。

目前的自然教育机构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浙江、福建、广东、云南、四川等地,以自然学校(自然中心)类型的机构数量最多,占47%,主要服务对象以小学生、3-6岁的儿童、亲子家庭为主,分别占86%、55%、73%。自然教育机构能提供多种类型的自然教育课程服务,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多数自然教育机构都能提供一日活动课程和多日活动课程,分别占85%和80%,也有很多机构能提供旅行活动课程,占63%。

与自然教育机构提供自然项目、课程或者户外旅行不同的是,中国幼儿园实践自然教育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将自然教育带入幼儿园,如利用幼儿园地形、环境条件,开辟绿地、种植园、花园、动物养殖区、水池、树屋等,让幼儿观察、探索自然环境,或者将自然环境与主题、五大领域结合开展活动;二是将幼儿带进自然中,进行森林/自然之旅,如每月一次带幼儿走进幼儿园周围的公园、森林或其他绿地,等等。

近几年学前教育界对“自然教育”讨论颇多,但是,关于自然教育的系统研究相对较少。 第55期《奕阳幼教评论》聚焦“幼儿园自然教育”这一主题,系统阐述了有着悠久自然教育历史并发明森林幼儿园的丹麦在这一方面的经验,以及丹麦关于自然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本期通过丰富的案例,分享疫情下中国幼儿园如何带领儿童认识自然,与自然互动,将自然教育融入日常生活的系统实践。

“幼儿园自然教育”话题近几年虽讨论火热,但仍停留在浅显阶段。我们希望藉由此次讨论,抛砖引玉,促进大家更深入地研究幼儿园自然教育,引导儿童走进自然,与自然互动。

第55期《奕阳幼教评论》目录

《儿童在大自然中成长和学习——丹麦自然教育对中国的启示》

丹麦10%的日托机构是森林/自然幼儿园,越来越多的幼儿园称自己为“自然机构”,这个数字在20%~30%之间,他们进行许多森林/自然之旅,或者以不同的方式将自然带入幼儿园。丹麦森林幼儿园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幼儿园的每种设置都会根据他们所在的位置不同(农村、城市、县镇)和使用这些环境的人群不同(教育者、儿童、家长)而有所不同。

《疫情下,幼儿园自然教育实践——依托种植活动开展自然教育的思与行》

着眼于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绿色种植课程的目标和关键经验都体现了生态性,顺乎自然,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学习方式和特点,让幼儿在生态式的大环境中培养欣赏和热爱自然态度,激发其对自然界中各种植物的兴趣,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周围世界,发现自然和世界的美,发现植物、动物、周围环境,乃至大自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萌发与大自然、同伴、环境等和谐相处的情感,以及初步的生态意识,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和态度。

《走出去:以自然为基础的幼儿教育史》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关童年的观点和理念正在发生着变化。但是,关于“孩子”和什么是“最适合”他们 的教育的想法,却总是根植于对文化和历史的解读。这些想法按性别、阶层和种族进行了划分,也往往反映了成年人心中的那些优先选项。

相关哲学论述以不同的方式对童年进行了解释,形成了就自然和教育在儿童成长中所起作用的不同看法。其中,与自然教育和儿童有关的一个突出观点就是自然主义,它指的是相信人类发展“符合自然规律,而自然规律掌握着其影响力的秘密”(Selleck,1968)。自然主义,或者说自然主义观点,是受儿童成长的两个相关理论——自我发展理论和复演说影响的。

《自然幼儿园:以自然为核心的幼儿教育》

自然幼儿园的定义有3个特征:(1)自然主题和日常的自然探索活动是自然幼儿园活动的核心。也就是说,自然主题并不仅仅是众多主题活动中心的一个体现,而是贯穿于幼儿园的理念、方法、教室设计、户外空间 和公众认同等方方面面。(2)自然幼儿园的整体规划必须同时致力于满足幼儿教育(ECE)的高标准要求和践行环境教育(EE)的典型准则。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双重专业知识,即有ECE和EE两方面的专业技能和经验。(3)自然幼儿园支持儿童双重目标的发展,即发展目标和学习自然保护价值。

《幼儿户外游戏、学习报告》

本文对幼儿的户外游戏进行了思考,探讨了教师、家长和/或监护人(以下简称“成人”)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文化背景对户外学习的重要性。最近的一项研究指出,幼儿无人监督的户外游戏机会正在减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幼儿的成长表现在减弱,例如身体、社会情感、认知、创造力和想像力,以及与非人类的自然世界的联系减少。

成人在幼儿游戏、学习、接触和参与户外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在增强。

环境,即城市空间、自然/非建筑空间和教学空间中,自然环境在减少。

《自然与户外学习环境:幼儿教育中被遗忘的资源》

如今,纵向研究证实了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在经济、学术和社会方面的重要性。同时,大量研究表明,具有多种自然材料的户外学习和玩耍环境,可以促进和丰富儿童的成长、健康和幸福。尽管如此,户外学习环境在国家和州级标准、指导方针和条例法规中不但几乎没有提及,而且在努力提高幼儿教育质量方面也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最有可能从户外游戏和学习环境中受益的儿童,却不太可能接触到这样的环境。

备注:以上只是节选了第55期《奕阳幼教评论》部分内容,如需要本刊,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申请订阅。

《奕阳幼教评论》免费赠阅

《奕阳幼教评论》创刊于2006年,以引领幼儿园教育管理实践为宗旨,核心内容包括学前教育公共政策、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幼教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等的综合报道与评述。

自2006年创刊以来,《奕阳幼教评论》向全国200多个城市的幼儿园、研究机构及公益组织免费直投,迄今为止,总投递量逾100万册。

订阅方式

『“双减”』政策与幼儿教育-第54期《奕阳幼教评论》速览

第53期《奕阳幼教评论·后疫情时代的学前教育》特刊速览

第52期《奕阳幼教评论·幼儿数学教育研究特刊》速览

第51期《奕阳幼教评论·早期阅读研究特刊》速览

网址:第55期《奕阳幼教评论》-聚焦『幼儿园自然教育研究与实践』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77902

相关内容

自然幼儿园:以自然为核心的幼儿教育
基于《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的幼儿园班级生活活动常规提升策略与实践研究
以幼儿发展为本 扎实开展幼儿园生成活动——“幼儿园生成活动实践与探索”的市级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阳山中心幼儿园:对话《评估指南》,提升幼儿生活活动质量的思与行——阳幼组织开展《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教研活动
奕20论坛 |学前教育领域变革——幼儿艺术教育:从“为艺术”到“为儿童”
幼儿园绿色环保教育的实践研究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幼儿园教育与实践研究.pdf
幼儿园快乐营养餐点的实践研究 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幼儿角色游戏的实践研究
立足原点 务实践行 追求高质量学前教育——第十二期全国优秀幼儿园园长公益论坛
幼儿园生活活动中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