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点 | 全龄友好城市建设,要关注四个“2亿人”

发布时间:2025-10-24 00:54

关注城市新闻: 了解城市建设动态和热点事件 #生活乐趣# #生活体验# #城市生活新鲜事# #城市日常新鲜事#

导读

全龄友好城市建设应以人民为中心,关注四个2亿人的生活,构建宜居、韧性、智慧的城市。

本文字数:1177字

阅读时间:4分钟

如何探索和实践全龄友好城市?5月21日下午,由老龄社会30人论坛、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主办的“全龄友好视角下的规划转型思考”专题研讨会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张菁提出,全龄友好城市建设应以人民为中心,关注四个2亿人的生活,构建宜居、韧性、智慧的城市。

张菁指出,四个2亿人,包括:

1

2亿新市民、新青年,他们在城市租房住房问题要解决;

2

2亿居住在城镇老旧小区中的居民,这些小区普遍设施不健全、房子老化等问题突出;

3

2亿老年人,很多老年人更喜欢居家养老,住房适老化设施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我们怎么应对;

4

还有2亿儿童对于安全、健康生活环境的新需求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张菁

“一老一小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张菁介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试行)》在2022年9月由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三部门联合发布,2023年又发布了导则的试行实施手册。“在这两个文件里,一是强调儿童优先、普惠公平,提出以‘1米高度’视角推进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和改造。第二个原则是安全健康、自然趣味;第三个原则,强调因地制宜、探索创新。

在老年友好城市建设方面,张菁表示,中规院团队参与了适老化改造工作,将老年友好理念落实到社区建设中,关注老年人对于空间的需求,如住房、养老服务设施、医疗健康设施等。

“在我们的研究中,全龄友好城市空间建设主要内容是4+4+2+6。”张菁介绍,即4个空间层次,城市、街区、社区和建筑;4类重点人群,儿童、老年、青年和女性;两类重点空间是老城区和创新空间。6个重要事项住房、服务、环境、出行、创新、参与。”

张菁也特别提到,从关注弱势、老幼优先到统筹兼顾、多元包容,也非常重要。“现在我们关注特定群体是特别重要的,但是也带来一些问题,比如说不协同,社区活动空间不足带来的代际冲突等。”对此,她建议可建立不同人群特征库,结合大数据,精细化做人群画像,来精确匹配人群需求。同时,充分发挥规划师在提供开放性和包容性公共空间方面的重要作用。张菁强调,规划转型应围绕人,从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到成果共享,以打造美好生活场景,建设宜居、韧性、智慧的城市。

本文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规划年会 | 张菁:全龄友好视角下的规划思考——以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为例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专家视点 | 王凯: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成效与展望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专家视点 | 陆大道:关于中国城市与区域发展格局的深度思考和重磅建议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网址:专家视点 | 全龄友好城市建设,要关注四个“2亿人”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385578

相关内容

全龄友好城市建设,要关注四个“2亿人”
专家视点 | 郑德高:城市更新助力儿童友好空间建设
老龄化城市建成环境友好度评价
西关大街街道以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为引领,构建全龄友好社区新标杆
构建全龄友好型社会
英国老年友好城市建设经验*
【老年友好社区】英国老年友好城市建设经验 | 上海城市规划
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东城建成2处全龄友好公园
南岸:“全龄友好”人文社区中心 让居民有了“第二个家”
广深等城市探索儿童友好空间建设!专家:先确保绝对可控安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