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享童年,快乐相伴”儿童成长小组案例 |社工案例计划

发布时间:2025-05-18 23:58

创新乐趣案例13: 儿童玩具的智能化设计 #生活乐趣# #创新乐趣# #创新乐趣案例#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荆州市荆州区创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一、项目背景

太东社区原为农场社区,现居民主要由之前的村户改为社区,年轻人多外出打工,存在部分留守儿童,他们在暑期时因无法上课且不能参加兴趣班,宅家玩电子产品。

由此,为增进留守儿童的人际关系交流,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在太东社区为留守儿童们开展“趣享童年,快乐相伴”成长小组。

二、分析评估

(一)需求分析

在日常开展的活动中,社工通过与社区儿童家长的沟通交流中了解到大多数孩子的生活中文娱生活比较单一,暑期在家期间的“业余爱好”是各类电子产品,与同龄人接触的时间较少。

本小组希望能够通过支持、鼓励、分享,为社区内留守儿童构建良好的交流平台,学习团队合作、竞技精神等获得自我发展的动力和信心。

(二)理论与方法

1、社会互动理论

社会互动即社会相互作用,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关系背景下,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等在心理、行为上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

本小组为服务对象提供了与同辈之间交流与沟通的平台,通过游戏互动、团体协作等方式,增进留守儿童的同辈融入,增强社会生活与社会交往的信心、知识和能力,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2、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建立在行主义理论的基础上。

行为主义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人类行为的学习过程,强调人类行为的习得性,即教育和环境的重要性。

社会学习理论集成并进一步发展到了这一观点,并且强调人的行为、思想、情感反应和行为不仅受直接经验的影响,同时也受间接经验的影响;

行为与环境具有交互作用;观察和模仿学习是学习的重要过程。

小组活动中,组员们在社工的引导下,通过团队游戏、竞技游戏等;

反思在其中存在的团结、沟通的成果,在游戏中寻找团队合作,沟通能力的成效,有利于挖掘潜能,培养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学习成长的能力。

三、服务计划

(一)小组基本情况

1、小组名称:“趣享童年,快乐相伴”儿童成长小组

2、小组性质:成长型小组

3、小组活动周期:2023年7月6日-7月10日,每天上午9:00-11:00,下午15:00-17:00

4、小组成员:辖区内6-15岁留守儿童

5、小组规模:9人

(二)小组目标

1、总目标

通过儿童在游戏中的互动、交流和分享,促进其在同辈之间获得认同,树立信心,进一步认识自己,同时在社区活动中,提升儿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分目标

(1)通过成长小组,成员能够扩大朋友圈,认识新朋友。

(2)通过成长小组,成员能够树立信心,体验团队合作精神。

(3)通过成长小组,成员能够锻炼不断探索,勇于尝试的精神。

(三)小组活动计划

1、第一节:初始你我

目标:互相认识,制定小组契约

2、第二节:团结就是力量

目标:通过游戏让孩子们感受到团结的力量

3、第三节:我是设计师

目标:通过游戏让孩子们感受到创造以及团队合作的力量

4、第四节:社区中的你我他

目标:通过团队绘画让孩子们感受到团结的力量,进一步建立友谊

5、第五节:羽毛球比赛

目标:通过体育竞技提高组员的合作精神,加深友谊

6、第六节:小小颁奖礼

目标:回顾成长,感受活动意义,收获友谊获得自信

四、小组发展

(一)小组初期(第一节)建立关系,熟悉组员,形成小组契约

刚开始组员们并没有太多的陌生感,但是彼此之间也并不是很熟悉,首先社工做自我介绍,接着社工鼓励组员做自我介绍,组员介绍时,社工专注倾听,组员介绍后,大家会鼓掌鼓励。

社工介绍了本次小组的性质和内容,当组员听到有很多游戏和小奖品时,大部分组员都表示很喜欢。

为了使小组气氛活跃起来,社工带领组员进行“姓名接龙”游戏,让小组成员都参与游戏中,不仅使组员渐渐的彼此熟悉,还提高了组员的积极性及参与热情。

随着组员慢慢适应小组,社工协助组员一起建立小组契约,通过每个人说出一个规则,大家讨论是否成立,最后形成小组共同约定的规则。

在此阶段,社工运用鼓励、倾听、情感支持等专业技巧,与组员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

(二)小组中期(第2-4节)工作重点:通过游戏与活动,引导孩子们逐 步形成自助互助意识以及团队意识,在学习过程中,促进组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在第二节小组活动开展中,出现了部分组员迟到的现象,为了再次强化小组规则,社工和大家一同再次回顾小组契约,并让迟到的组员背诵一首古诗,不但锻炼小组成员的胆量,还能够展示自己。

在第三节“我是设计师”活动中,有出现组员之间发生冲突的情况,在完成团队画像的时候,因为小组成员认为画自己的头像比较丑,而且没有写出自己的优点,出现了不高兴。

社工及时制止了两人不愉快的行为,了解到缘由后,社工首先纠正了两个人的非理性认知,并为他俩布置任务;

两人需要互相为对方画一幅肖像,并且要写上对方5个优点,为完成任务,两人需要互相交流自己的优点和特点,进而缓和两人的关系,最后两人都完成了画像,彼此之间也更友好。

到了第四节“社区中的你我他”时,组员之间关系已相对融洽,有些小组成员对社区比较了解,有些小组成员擅长绘画,通过相互分工合作完成了社区地图。

完成后还相互分享自己的心得相对于前两节活动,此次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频次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第三阶段(第5-6节):小组后期,通过体育竞技和回顾颁奖两种方式,进一步提高增强组员团结协作意识,增进同辈互动交往

在第五节“羽毛球比赛”中,小组成员通过举手表决选取组长,为不懂规则的孩子讲解比赛规则,共同讨论小组比顺序。

在比赛中有失利的成员,大家也会一同鼓励和安慰,比赛结束后,两个分组的成员要互相鼓励,在竞赛中获得认同。

在第六节“小小颁奖礼”中,组员们回顾自己参加小组活动以来的所有精彩瞬间,分享自己参与小组活动的新的。

社工对每个孩子的变化予以肯定,同时以表彰会的形式结束,使成员以愉快的心情结束小组,带着自信、勇气去结交新朋友。

五、总结评估

(一)过程评估

在每节活动后,社工会对本节活动中的不足、优点以及所运用的方法进行反思和总结。

同时也会观察每个小组成员的表现,评估组员的变化。

(二)效果评估

1.目标达成情况

社会工作者在每节课中的分享环节,鼓励成员积极分享,增进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了解。

在最后一节课中,所有的组员能够清楚地说出其他成员的名字,并能举例出自己和1位成员之间的故事。

2.总结

在最后一节的分享环节,成员们都比较放得开,表现的欲望更强,通过绘制社区地图和羽毛球比赛等活动,成员之间的默契度得到提升,而且更自信和愿意尝试,

通过小组的评估,此次小组的服务计划全部完成,服务目标也基本实现;

社工告知组员小组结束并对后续工作进行安排,小组成员对于此次小组结束表示同意,“趣享童年,快乐相伴”儿童成长小组正式结束。

六、反思

(一)强化契约精神

在服务儿童群体时,了解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强化契约精神,如违反规则适当合理处罚,不但可以增强儿童的自我管理和约束,也能共同营造出一个和谐稳定且有秩序的小组氛围。

(二)分享与发言

每节活动之后要和组员充分交流,让组员分享自己的收获,回顾和强化小组的目的,让孩子们也形成反思与总结的习惯。

(三)合理采取竞争性的游戏形式

通过合理的游戏竞争性,一方面满足了儿童自我意识增强的特点,另一方面恰当地处理好输赢导致的负面情绪也是成长中需要面对的。

(四)社会工作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务技能和经验

在小组活动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社工自身角色在面对不足和问题中的经验和专业性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掌握园艺治疗基础技术

开启身心疗愈助人之旅

实操化教学,体验式学习,陪伴式成长

一线社工、对园艺治疗感兴趣的其他伙伴

欢迎加入第1期园艺治疗基础技术训练营

↓↓↓

【社工客书屋】

收录社工精品好书

↓↓↓

【社工客线上课堂】

收录社工精选好课

↓↓↓

欢迎关注【社工客】旗下公众号

身边的好友都在看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小客说:

你有做过小组社会工作吗?欢迎分享你的经验或总结~

社工客投稿邮箱:sgke123@163.com

小客微信:shegongke002

网址:“趣享童年,快乐相伴”儿童成长小组案例 |社工案例计划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995757

相关内容

“童心守护,快乐成长”留守儿童成长小组 | 社工案例计划
“指尖趋梦,乐享童年”儿童手工兴趣小组 | 社工案例计划
“乐学习,趣成长”儿童生活技能提升小组 | 社工案例计划
候选案例:“童书乐捐”闲置童书回收计划
“筑梦小屋”困境儿童关爱服务项目 | 社工案例计划
创意儿童房设计案例,给孩子梦幻有趣的童年
儿童房案例
“灵动手指,快乐成长”儿童手工兴趣成长小组活动
儿童友好空间十佳案例
温暖“童”行,困境儿童帮扶个案 | 社工案例计划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