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镜重圆,碎瓷重生——传统艺术钜活秀鉴赏
了解传统手工艺,如陶艺、刺绣和编织,提升生活艺术鉴赏力。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手工艺生活# #生活艺术鉴赏#
在张艺谋的电影《我的父亲母亲》里,最打动人的不仅有父亲母亲淳朴伟大的爱情,还有一个小细节,也定让观众印象深刻,那就是锯碗人修补象征母亲爱情的青花瓷碗的情节。相信那是很多人第一次见到这种职业和技艺,并为民间手艺人化腐朽为神奇的灵巧手法震惊不已。有一部因为独具匠心而很火的纪录片叫做《我在故宫修文物》,里面介绍的漆补、钟表修复、名字画复原等技艺也令人叹为观止。正是因为这些人的坚守和传承,那些精美的“老物件”才能重获新生,凤凰涅槃。
锔瓷的“锯”指用一种弯曲的钉,将有裂缝的器物接补起来。锯瓷的步骤是:首先,师傅戴上目镜仔细检查每一条细微的裂痕,找碴,对缝。接着根据瓷器的纹饰结构以及样式张合位置和位点,定好锔钉数量和位置。接着就是用金刚钻打孔。打孔是对锔瓷人的一大考验,每件瓷器的厚度、硬度都不相同,打孔的分寸,全靠经验的积累,既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深了,容易打穿瓷器,浅了,锔钉就不牢固。最后一步是锔钉。锔钉的韧性和制作锔钉的水平,也决定着锔补器皿的使用寿命。敲入锔钉之后,还要用鸡蛋清和瓷粉调和补漏,防止瓷器漏水,这样,锔瓷才算完成。瓷器的硬度很大,必须要用金刚钻才钻得了孔,因此民间有“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的说法。
改革开放以来,百姓的生活条件变好,普通瓷碗瓷盆的物价也下降了,所以走街串巷为普通百姓修补的锯碗人少了。只有瓷器修复始终将这门传统瓷器修补艺术流传了下来,并添加了符合现代审美的新元素,使锔瓷技艺变得更为灵活和美妙。现代锔瓷修复讲究既能得修好瓷器,又能玩出新的花样。当锔钉在器物上成为装饰,与器物融为一体的时候,别有一番韵味。在不同器物上修饰不同的锔钉,完全就是一种艺术再创作的过程。锔瓷,就是补心。让裂纹如枝叶脉络般融入其中,破碎的瓷器就有了新的生命。 锯活秀所用的工具金刚钻小巧精致,锔钉则完全用民间绝活锻铜工艺加工而成,美妙绝伦,有花钉、素钉、金钉、银钉、铜钉、豆钉、米钉、砂钉。那若隐若现的锔钉上,闪耀的是锔匠的智慧和辛酸。
锔活秀有着辉煌的历史。它自清朝的八旗子弟。八旗子弟“赏花弄鸟,玩瓷藏玉”,一旦家藏的珍贵紫砂泥壶失手碰裂,便找锔匠修补,锔匠师傅可以利用裂纹的走向因势利导,用金、银、铜、铁锔钉,锔出一枝梅或几束桃花,稍经打磨,甚至可以身价倍增。在清代,上等瓷器的修补和修复受到皇帝的直接关注,尤其是热衷瓷器的雍正、乾隆、嘉庆三位皇帝都曾多次亲自批示和指导修瓷过程。据《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雍正至宣统年间,清代宫廷陶瓷修复修缮工艺包括有清洁、打磨、镶釦、胶粘、蜡补、金补、锔补、随色、复烧、做旧等10种。到了民国年间,锔活秀简直登峰造极,很多玩家有意在新紫砂壶中装满黄豆,注水浸泡,利用黄豆遇水膨胀之力将壶壁撑裂,再请锔匠用银钉锔成画纹,甚至连壶口、壶嘴、壶柄都趁机加以纹式包嵌,已经上升为一种锔嵌的手工艺术了。
从在古董、古玩行里占有一席之地的锔活秀,随着时代潮汐的涨落,也跟许多老手艺一样萧条寂寞,几近遁入历史烟尘中。但和故宫博物院里的文物修复师一样,总有一些人愿意停下来,坚守传统艺术——王培波有着妙手回春般的锔瓷技艺,他感慨“这是旧时光里寂静的艺术。”而另一位传承人王振海说:“锔瓷的出现源自人们对瓷器的疼惜,锔活的时候是在修复器皿,也在修复生命。其实,在缝补生命,修复艺术的同时,更是在修炼自己的人生。”他制作的花钉经过锯补后填在缺口处,使得一只原本残缺的杯子与花钉组合得浑然天成,让人感受到“荷塘月色蛙鸣声”的意境。老技艺的80后传承人曾水辉说:“犹如在薄冰上跳舞,锔瓷考验手艺,更考验心境。锔瓷人得有禅修的心境,放下身边事,独守身心,专注于眼前。当下繁华世界,欲望如填不满的沟壑,他通过锔瓷修补了这些沟壑,身心达到了合一。” 破镜能否重圆?碎瓷能否重生?相信,只要锔活秀还在大放异彩;传承人还在为它驻足,我们就有底气大声回答——能!
网址:破镜重圆,碎瓷重生——传统艺术钜活秀鉴赏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48330
相关内容
生活的艺术鉴赏.doc 全文免费艺术的鉴赏心得体会和感想(通用20篇)
艺术鉴赏
让残碎古陶瓷重获新生
照明设计与光艺术鉴赏ppt
艺术品鉴赏论文(精选5篇)
艺术鉴赏论文18篇
让破碎的古瓷重焕新生
猫哥说:艺术鉴赏
新书推荐|艺术鉴赏唤醒生命境界——读金元浦《艺术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