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手指,快乐养老”老年人手工兴趣成长小组 | 社工案例计划
参与社区活动是丰富老年生活乐趣的重要途径,如老年人合唱团、手工艺小组。 #生活乐趣# #生活质量# #老年生活乐趣#
出品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刘娟
单位|郸城县顺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一、背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关系和爱护老年群体逐渐成为人们最关心的话题。根据资料调查显示,在人口老龄化的步伐日益加快的情况下,中国老人化问题日渐严重。
社区社工站社工在走访老年人的过程中,通过访谈法、观察法发现老人的日常生活能够得到很好的照料,但是有部分老人空余时间较多,没有得到合理的安排。
也有部分老人的社交薄弱,没有得到同辈良好的支持,因此他们具有开展小组服务的需求,旨在通过社会工作的介入,协助长者拓展和强化同辈支持,提高养老生活的质量和晚年生活的幸福感。
二、需求分析
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群体,有其自身的内在结构和基本特征。通过前期对老年人进行走访调研,收集老年人存在的需求。
从老年人的一般性特点来讲,如果按照马斯洛关于人的需求的理论,老年人有基本的生理需求、社交需求、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具体如下:
1、老年人渴望子女日常的嘘寒问暖和交流沟通,配偶的相依相随,亲情的慰问关怀。
2、年轻工作时的精神依托主要在岗位上,退休之后有了大量闲暇时间,需要转移精神依托,寻找新的乐趣。需要健康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来充实这些空闲时间。
3、除了亲情和爱情,老年人也需要友情,希望有朋友陪伴交流。通过与他人沟通排解心中的苦闷,感情得到宣泄释怀。
4、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老年人虽然已经退休,但他们仍然希望与时俱进,不被发展的形式淘汰。
5、自我实现是马斯洛需求中精神需求的最高层次,老年人也希望发挥自己潜能和余热,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用,实现自我价值。
三、基本情况
(一)小组名称
“灵动手指,快乐养老”老年人手工兴趣成长小组
(二)服务对象
社区老年人
(三)参与人数
12人
(四)工作人员姓名
刘娟 王迪 苏震
(五)组员来源
1、社工探访
社工在小组开始前一个月对老年人进行深入了解后,对符合小组需求的老年人进行“灵动手指快乐养老”兴趣成长小组的讲解,并邀请服务对象报名参加小组活动,招募到组员12名。
2、社区工作人员推荐
社工通过向王楼社区工作人员了解辖区特困、低保困难人群情况,由社区工作人员推荐符合小组组员条件的老人人选。
(六)组员共同特征
1、组员的年龄较大
本次小组成员中以75岁老人居多,多为孩子们太忙没空照顾着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缺乏亲情关怀。
2、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很枯燥
组员大多数都是因为孩子太忙在外地,没有时间回来照顾,生活日常就是吃饭、聊天、望着天空发呆等,没有什么事做让老年人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3、缺乏交流
小组成员都希望通过大家一起学习、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建立起自己的同辈交友群体。
(七)预计困难
1、由于老年人年龄的增加,身体健康、精神状况日渐下降,能不能参加小组不好把握。
2、小组会出现沉默、冲突,各种突发状况。
(八)应对方法
1、对与老年人身体状况在小组开展之前就要考虑清楚,设计合理的方案,而且要招募到身体状况合适老年人。
2、建立专业关系,尊重、倾听、接纳每一位老年人,合理引导老年人发言,尽量不让老年人引起冲突。
社会工作精选好书,快快拿下↓↓↓
四、理论依据
1、优势视角理论
在优势视角下,社会工作者深入看到服务对象的各种可能性,人都拥有内在的能力和优势,需要发掘潜在的能力来实现自我提升。
长者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社工会帮助长者发现自身的潜能和优势,鼓励他们展示自身的优点,增强信心,利用自身优势与其他老人进行交往,扩大社会支持网络。
2、社会支持理论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处于社会关系之中,无法自绝于社会而存在。依据社会支持理论观点,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个人所拥有的资源又可以分为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
3、互动模式理论
互动模式是基于人与环境和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而建立的一种小组模式,旨在通过组员之间,组员与小组及社会环境之间、小组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促使组员在小组中成长。
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社交网络的缩小、生活能量的减少使老年人对敬老院的感官产生了不适感,并对自我的肯定减少。
因而社工运用小组工作方法,来帮助老年人充实日常生活内容、拓宽社交圈子,通过组员之间的互动,增加自信心、挖掘潜能,进一步满足他们的活动需求,也更好地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五、服务目标
1、总目标
在社区开展手工活动,既能让老人们动动手脚、锻炼身体,又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是消除他们孤独感、获得存在感的重要方式。
其次,花时间倾听老人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生活经历、感悟和需求。这会让老人感受到被重视和关爱。保持与老人的沟通,让他们知道你在乎他们的生活和健康。
通过电话、视频聊天或亲自探望等方式,让老人感受到与家人、朋友的联系。鼓励老人参加适合他们的活动,如兴趣班、社交活动等。这有助于老人结交新朋友,增加社交圈子,从而减轻孤独感。
对老人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存在感。尊重老人的意愿和选择,不要强迫他们做不喜欢的事情。
在合适的时候,尊重他们的决定和选择。向老人传授一些新知识、新技能,让他们与时俱进,增加自信心和存在感。
2、分目标
(1)让百分之八十的参与者能够互相认识,并能建立起社交让。
(2)互动的支持网络。让该小组的参与者能够学会至少一种手工的制作。
(3)了解老年人的需求,让老人感受老有所用、老有所乐、放松身心,丰富老年生活。
单元(节)次
单元(节)名称
单元(节)内容
1
认识你我他
破冰游戏,互相认识,建立关系制定小组契约
2
手工初相识
让组员了解手工,做手工多身体的好处,手工能提升老年人的认知能力,调节老年人的情绪,锻炼手部技能增强自信心,提高交往能力等。
3
创意扭扭棒
扭扭棒活动既能激发了大家的动手热情,让大家体验到了童真乐趣,又锻炼了动手、动脑能力,同时让大家感受到了手工艺术的价值。
4
剪纸郁金香
通过此次小组,让老人们绽放出五彩斑斓的想象力,动手动脑,互相帮助,既丰富了社区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又营造了温馨的社区氛围,拉近社区与居民间的距离。
5
养生手工捶
通过此节小组不仅让居民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高了健康意识,更促进了老人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手工养生锤敲击人体部位,疏通经络,达到舒缓疲劳、保健养生的目的。
6
一起分享,回顾成长
巩固前几节所学的知识,处理离别情绪
六、服务过程
(一)小组初期
小组成员在社工介绍完本次小组组建的目的以及必要性后,社工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自我介绍,相互熟悉了解,建立起基本信任与良好的伙伴关系。
第一节为了迅速进入小组的环境,锻炼老人的反应和沟通能力,社工和组员做“老年人手指操”游戏,整体表现得很积极,通过热身游戏小组的整体气氛逐渐轻松,在引导小组讨论、制定完小组契约后,社工引导小组成员今后的小组活动中注意沟通的方式方法。
第二节通过社工的引入铺垫结合视频和PPT的讲解,小组成员对手工制作的过程有了基本的掌握,加上后面的学习技巧环节,小组成员以自己的理解,总结一套属于自己学习手工的技巧,通过相互讨论,组员之间也弥补了自己总结手工制作的漏洞。
在活动中小组成员积极乐观,讨论氛围轻松愉悦,在小组该小节活动结束后,每个组员脸上都洋溢着自信,快乐。
(二)小组中期
小组到了中期阶段,关系结构稳定,运作状态良好,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社工已经转移到小组边缘位置,小组的凝聚力大大增强。组员对小组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第三节扭扭棒百合花制作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组员之间都能相互扶持,相互帮助,社工帮助组员在活动过程中重拾自信,认真地完成作品,小组现在正在按照计划有序进行着。
第四节社工简要介绍剪纸知识,涉及剪纸的起源、剪纸的工具及方法等。在小组活动由社工带领老人制作多种多样的剪纸作品。
社工先鼓励老人展开想象、大胆创作,捏出自己喜欢的作品。老人们非常热情的投入其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在老人们的巧手制作中,一件件精美的创意的作品就出炉了。
在小组分享环节,老人们纷纷拿起百合花的剪纸,最后展示作品,进行合影。
(三)小组后期
小组后期,组员们相互熟络,较内向的组员也能主动与其他组员沟通,组员间相互学习手工制作技巧,小组氛围很好。根据反馈表统计:80%的老年人表示达成在小组中能够交到1-2个新朋友。
第五节社工向组员们科普了养生常识和小技巧,并向大家介绍手工艾草养生锤的主要材料、艾草药用价值及使用方法,通过手工养生锤敲击人体部位,疏通经络,达到舒缓疲劳、保健养生的目的。
第六节是小组活动的最后一节,组员从对手工的陌生到熟悉,从最开始的扭扭棒做法到最后的养生锤做法,组员都学习到了一定的知识技能,组员之间的熟悉得大幅提升,打开了社会支持网络,为平凡的老年生活增添了一丝不平凡。
七、小组评估
(一)小组评估
出
席
情
况
单元(节)数
1
2
3
4
5
6
出席人数
12
12
12
12
12
12
出席率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过程评估
评估小组成员到场次数、活动中投入程度。
2、成效评估
评估服务效果、小组成员满意度。
(二)评估方法
1、过程评估
(1)小组形式:本次小组活动通过知识讲解、交流分享以及手工合作的结合,使组员在互动沟通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在手工合作环节,组员协同共进,提升了彼此的默契度,同时也拉近了组员间的关系。
(2)组员变化:活动在初始阶段,组员表现出一定的拘谨,对社工提供的手工艺品,制作时也比较陌生,互动环节中鲜有主动发言者。然而,总体上,组员均能积极配合社工的活动安排。在社工的带领下,组员们逐渐对手工作品的制作越来越熟悉,随着破冰游戏的展开,逐渐熟悉彼此,交流愈发频繁,后续活动表现逐渐改善。
(3)组员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组员逐渐建立了信任和默契,在沟通分享环节积极参与,畅所欲言,使团队凝聚力不断提升;其次,组员在活动中获得乐趣并发现自身优势,手工制作中培养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同时,提升了人际交往能力和自信心。
2、成效评估
目标达成良好,小组活动中的组员对学习做手工的兴趣较高,而本次小组恰好为组员们提供了学习手工、相互交流的平台。
在意见反馈中,服务对象都纷纷表示参加了活动非常开心,学到了不少手工制作的技巧,能在学习中交到新朋友,拓宽交际圈。
(三)目标达成情况
目标完成度良好,社工为辖区高龄老人建立了展示自我、相互交流的平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丰富其业余生活。同时也为困难群体提升自身技能,增强自信心和生活中的幸福感。
通过参与小组活动,在互动过程中促进彼此之间的互助参与,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拓展社会支持网络。
(四)组员意见反馈
本次小组报名参加12人,每次参加活动都是全员到齐,出席率达到百分百。
小组结束发放小组问卷调查表,共计发放12份,收回12份,经过参加意见汇总,满意度数据统计每项内容满意度比例占比95%,其中组员对小组内容安排平均分达到5.0;对小组活动时间安排、形式、场地、目标达成平均分达到5.0;总体下来组员对小组活动满意度高。
七、专业反思
对于一个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来说,开展小组活动是必备的专业技能,作为小组活动者的时候觉得开展小组活动很简单。当真正开的时候才知道非易事,从活动主题的选择到组员的招募再到活动的开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共艰辛的过程。
社工在开展小组活动中,要有专业性、耐心和毅力。社工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学会制作活动开展中需要的手工作品,体会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才能教给组员一些知识和技巧,在组员有需求时可以帮助解答。
掌握园艺治疗基础技术
开启身心疗愈助人之旅
实操化教学,体验式学习,陪伴式成长
一线社工、对园艺治疗感兴趣的其他伙伴
欢迎加入第4期园艺治疗基础技术训练营
下周开营
快抢最后席位
↓↓↓
【社工客书屋】
收录社工精品好书
↓↓↓
【社工客线上课堂】
收录社工精选好课
↓↓↓
欢迎关注【社工客】旗下公众号
身边的好友都在看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小客说:
你有做过小组社会工作吗?欢迎分享你的经验或总结~
社工客投稿邮箱:sgke123@163.com
小客微信:shegongke002
网址:“灵动手指,快乐养老”老年人手工兴趣成长小组 | 社工案例计划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57138
相关内容
“乐享夕阳,巧手相伴”老年手工兴趣成长小组 | 社工案例计划“巧手银龄,幸福夕阳 ”老年人手工兴趣成长小组 | 社工案例计划
“灵动手指,快乐成长”儿童手工兴趣成长小组活动
“指尖趋梦,乐享童年”儿童手工兴趣小组 | 社工案例计划
“幸福夕阳,银铃巧手”老年人手工制作小组 | 社工案例计划
“老有所乐,点燃夕阳”老年人朋辈支持小组 | 社工案例计划
“守护健康,乐享晚年”老年人康乐教育小组 | 社工案例计划
“心灵手巧,创意无限”青少年手工小组 | 社工案例计划
“趣享童年,快乐相伴”儿童成长小组案例 |社工案例计划
手工制作兴趣小组活动计划(通用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