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享银龄,友来友往”独居老人社会交往小组 | 社工案例计划
社交训练: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交往,学会友善待人。 #生活技巧# #生活小妙招# #亲子教育小常识# #家庭教育理念#
出品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汪定一
单位|成都市朗力社工中心
一、小组背景
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独居老人的数量逐年上升。
他们面临着生活上的诸多困难,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社交生活的匮乏。缺乏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还会加剧他们的孤独感和无助感。
因此,朗力社工计划开展独居老人社会交往小组工作,旨在通过小组活动的方式,为独居老人提供一个互相交流、建立友谊的平台,帮助他们改善社交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二、小组概况
(一)小组名称:“乐享银龄,友来友往”独居老人社会交往小组
(二)小组成员:SY社区空巢独居老人
(三)小组人数:15人
(四)小组节次:10节
(五)小组地点:SY社区老年协会茶铺
(六)小组类型:支持小组
三、小组目标
(一)促进独居老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建立友谊和支持系统。
(二)提高独居老人的社交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三)缓解独居老人的孤独感和无助感,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推广社交交往的重要性,增强社会对独居老人的关注和支持。
社会工作精选好书,快快拿下↓↓↓
四、招募方式
(一)入户调研。
(二)社区推荐。
(三)讨论论证。
五、理论依据
(一)角色理论
人们是在社会化过程中受到角色规则的训练和教育的,偏离了社会角色规则会受到社会的排斥和制裁。
人在一生中学会扮演各种角色,如孩子的角色,学生的角色,男女的角色、职工和领导的角色等等。
这些角色使人们在不同的情境中以适当的行为方式与他人进行交往。
人们在三种意义上建构角色:
第一,他们通常面临着一个松散的文化结构,在这时他们必须建构一个角色以扮演之;
第二,他们假定他人也在进行角色扮演,所以努力建构隐藏在一个人行为背后的角色;
第三,在所有的社会情境中,人们都试图寻求为自己建构一个角色,主要是通过向他人发出暗示,确认某一角色来实现。
这样,互动就成了角色领会和角色扮演过程的连接点。使互动双方彼此受益。
本小组通过角色理论帮助老人澄清对自我的认知,在与组员的互动中挖掘领会各自的角色。推动独居老人良好的社会融合。
(二)社会学习理论
人的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的,行为的习得既受遗传、生理因素的制约,又受后天经验环境 的影响。
班杜拉认为行为习得有两种不同的过程:一种是通过直接经验获得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他把这种行 为习得过程称为通过反应结果所进行的学习,即我们所说的直接经验的学习;
另一种是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 习得行为的过程,班杜拉将它称之为“通过示范所进行的学习”,即我们所说的间接经验的学习。
在小组干预中除了帮助老年人改变其对于自我的不合理认知外,对于老年人社会交往技巧的培训同样非常的重要。
本小组中工 作员采用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即一方面通过现场讲解以及示范,让参加者通过观察进行模仿学习获得学习经验,另一方面工作员对于服务对象习得经验及时给予肯定和支持回馈,促使服务对象增强学习动机和兴趣。
六、预计困难与解决办法
预计困难
解决方法
小组聚会时组员不愿积极参与
社工要善于运用小游戏等方法缓解现场尴尬气氛,了解组员需求,积极鼓励组员发言。
老人不明白有些活动的要求和规则
社工要设法用最简单的语言描述和主动去做示范,必要时可提高说话声音,多讲几遍活动规则
活动场地时间冲突
与社区、老协积极沟通,协商活动安排
因小组解散而产生的离别情绪
提前告知组员结束日期;一起讨论处理组员因离别而产生的伤感情绪;协助小组组员保持小组经验,提高面对现实生活的自信心。
七、小组计划与服务
节次
名称
目标
主要活动内容
1
相识与相知
为老人们提供一个相互认识、交流的平台,为后续活动打下基础
组织老人们进行自我介绍,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生活经历等。通过轻松愉快的互动游戏,帮助大家相互熟悉,打破初次见面的陌生感;介绍小组活动安排
2
主题分享会
增进组员间的了解与信任,激发大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以乒乓球游戏为切入点,促进交流互动;每位组员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故事或感悟
3
健康讲座
与互动
提高独居老人的健康意识,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以颜色文字识别及数字运算游戏为切入点,增进组员互动交流;带领组员学习老年常见疾病与预防技巧
4
压力应对
教授组员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压力,降低不适感
通过分组拼图比拼游戏的开展,让组员之间形成一定的竞争关系,使其明显感受到压力与责任
5
自信激发
增进组员互动交流、激发老人的自信心,鼓励老人勇于面对挑战
通过粘粘球沙包投掷竞技游戏锻炼老人肢体行动能力与手眼协调能力,在促进交流的过程中互相鼓励
6
强化组员关系
强化组员间的互动交流,帮助组员提高社交能力、重建社会资本
通过乒乓球运送游戏增进组员间的直接互动交流,强化组员之间联结
7
手工艺术体验
培养老人们的动手能力,增进彼此间的友谊与合作精神
组织老人们一起进行手工制作活动-按摩捶。鼓励大家发挥创造力,共同完成作品,并在活动中交流心得
8
手工艺术体验
培养老人们的动手能力,增进彼此间的友谊与合作精神
组织老人们一起进行手工制作活动-衍纸牡丹花。鼓励大家发挥创造力,共同完成作品,并在活动中交流心得
9
手工艺术体验与节日庆祝
培养老人们的动手能力,增进彼此间的友谊与合作精神;营造节日氛围
结合元旦佳节,组织老人们一起进行手工制作活动-灯笼。鼓励大家发挥创造力,共同完成作品,并在活动中交流心得
10
回顾与展望
组织老人们回顾小组活动的点滴,分享自己的收获与成长。同时,展望未来的生活,制定新的计划和目标
观看小组回顾手册,感谢组员参与,告别并鼓励组员继续相互支持,合影留念
活动照片(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八、总结评估
(一)满意度调查
本次分析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参加社会交往小组的独居老人进行了满意度调查。
问卷主要包括对小组活动内容、组织形式、服务质量等方面的评价,同时辅以访谈了解老人的真实感受和建议。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大部分独居老人对社会交往小组表示满意。他们认为小组活动内容丰富多样,有助于拓宽社交圈子,增强社会归属感。同时,小组的组织形式和服务质量也得到了较高的评价。
在活动内容方面,老人们普遍对小组组织的各类活动表示满意。他们认为这些活动既有趣味性,又能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尤其是那些涉及健康养生、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活动,深受老人们的喜爱。
在组织形式方面,老人们认为小组的活动安排合理,时间安排得当,既保证了活动的质量,又兼顾了老人的身体状况。此外,小组还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老人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相互交流、学习。
在服务质量方面,老人们对小组的工作人员表示赞赏。他们认为工作人员热情周到,耐心细致,能够及时了解并满足老人的需求。同时,小组还积极为老人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让他们在小组活动中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二)服务成效
独居老人社会交往小组的活动不仅为老人提供了一个相互认识、交流的平台,更是对他们心理和精神健康的一种积极维护。
通过参与小组活动,老人们能够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与温暖,减轻孤独感,增强自信心,进而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从目前的实践来看,独居老人社会交往小组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老人们在活动中相互支持、相互帮助,不仅增进了友谊,还提升了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小组活动也为老人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让他们在生活中找到了新的乐趣和意义。
同时,小组也逐渐具备社区自组织的雏形:在小组聚会中,组员以手机摄影、手工艺术制作、身体素质提升等内容为共同话题进行探讨交流,小组结束后组员仍通过微信群或口头约定等形式相约吃饭、散步等,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社会交往关系,为转化为自组织奠定了基础。
(三)总结反思
独居老人社会交往小组的开展对于提升老人的生活质量、增强社会归属感具有重要意义。
在开展小组时,应着重关注老人的实际需求,注重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和针对性,确保活动的效果和质量;小组的目标应明确聚焦于提升独居老人的社交能力、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同时,小组的定位要准确,既要考虑到老人的年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又要体现出对老人的尊重和关怀。
开展社区工作,应该注意什么事项?
强强老师讲授多种实操方法
教你找到社区工作突破口
5个常用个案工作模式讲解
手把手教你做好文书表格填写
干货满满,快快拿下
↓↓↓
【社工客书屋】
收录社工精品好书
↓↓↓
【社工客线上课堂】
收录社工精选好课
↓↓↓
欢迎关注【社工客】旗下公众号
身边的好友都在看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小客说:
你有做过小组社会工作吗?欢迎分享你的经验或总结~
社工客投稿邮箱:sgke123@163.com
小客微信:shegongke002
网址:“乐享银龄,友来友往”独居老人社会交往小组 | 社工案例计划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91914
相关内容
“守护健康,乐享银龄”老年人健康互助支持小组 | 社工案例计划“巧手银龄,幸福夕阳 ”老年人手工兴趣成长小组 | 社工案例计划
“邻里共融,康乐共享”老年人康乐小组 | 社工案例计划
“守护健康,乐享晚年”老年人康乐教育小组 | 社工案例计划
乐享银龄生活!江北这里打造老年友好型社区
“乐享夕阳,巧手相伴”老年手工兴趣成长小组 | 社工案例计划
“灵动手指,快乐养老”老年人手工兴趣成长小组 | 社工案例计划
“老有所乐,点燃夕阳”老年人朋辈支持小组 | 社工案例计划
再织社交网络!助力社区空巢老人的社会融入 | 社工案例计划
“追忆时光”长者缅怀小组 | 社工案例计划